
海南特色产业:小蘑菇串起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公司将粉碎后的农林废弃物经过配比,制成菌包的原料。目前公司生产的品种有秀珍菇、猪肚菇等,供不应求,去年产值约3600万元。“向绿色、科技要效益,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曾被评为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这样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得益于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合作。长期以来,中国热科院环植所为龙湖南科公司提供技术指导,构建了以食用菌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技术链条。
公司将粉碎后的农林废弃物经过配比,制成菌包的原料。目前公司生产的品种有秀珍菇、猪肚菇等,供不应求,去年产值约3600万元。“向绿色、科技要效益,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曾被评为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这样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得益于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合作。长期以来,中国热科院环植所为龙湖南科公司提供技术指导,构建了以食用菌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技术链条。
黑毛驴全身都是宝,驴肉味美营养滋补,驴皮可以熬胶,而且黑毛驴生长发育快、繁殖能力高,对饲养条件要求不苛刻,便于养殖收益好。经过驻村帮扶人员与村镇相关负责人员一起调研论证,认为发展黑毛驴养殖业风险小、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走进新疆兵团第六师土墩子农场鑫森源农林专业合作社特色黑毛驴养殖基地,一头头膘肥体壮的黑毛驴或认真进食,或悠闲漫步,好不惬意。
在新疆五家渠青格达湖(乌鲁木齐第六师五家渠市南部,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32公里)旁边,开始新建新疆第一个艾草小镇,4月份开工育苗。6月5日,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塔秀乡扎很布勒格村村委会附近的山坡上,隆隆的收割声,奏响丰收的旋律。在位于六师芳草湖农场的艾草种植基地(呼图壁县),256亩艾草随风摆动,在阳光下泛起绿色波涛。
近期,在接龙镇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春龙村成功对接巴南香又香食品有限公司,开展村企合作种植蔬菜项目,为村里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生动描绘出民营企业结对共建助力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近年来,淤上乡借力方格菌博园建成产业赋能式“共富工坊”,以村企合作、部门结对的形式推动企业增效、集体增收.
腐竹是我国传统的素食食材,也是豆制品中的“营养冠军”。它既有浓浓的豆香味,同时又有别于其他豆制品的口感。腐竹也是一种很有嚼劲的豆制品,尤其是用肉煲,在吸收了肉汤之后,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采用纯手工(人工古法)加工腐竹,不添加任何物质,一天处理200公斤的大豆,可以卖到1800-2000元,纯收入(净利润)1000元。
故城县茂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打造的“金蝉 有机果品”特色种养示范基地占地1100亩,地上种蟠桃树等果树,地下养金蝉,亩均可增收万元以上,带动房庄镇、夏庄镇、三朗镇等10个乡镇农民发展金蝉养殖特色产业达到20000多亩,覆盖农户2500余户。2025年将带动周边发展到10万亩,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产业振兴。
隆冬时节,走进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东主村,一排排萝卜挂在房前屋后、山坡上、箐沟旁、田块中,就像一排排栅栏围在寨子间。村民们有的拿着铲子薅铲着萝卜地块、有的不停地把刚拔起的一个个萝卜放入箩筐中、有的把清洗好的萝卜切成条状、还有的则用摩托车把一筐筐萝卜条运往到萝卜晒场……整个寨子呈现出一派丰收繁忙的劳动景象。
近几年,国内兔业发展缓慢,尤其是最近几年,肉兔的产量呈现“U”形的起伏,獭兔、毛兔的数量增加,导致了肉兔的生产成本上升,导致了畜牧业的经济效益下降。在目前的形势下,为了保证兔子的持续盈利,必须转变营销理念,依靠新技术新成果,从重点环节抓起,努力实现绿色高效养殖。饲料原料尽量使用本地饲料资源,以降低成本保障供给;
在养鸡生产中,饲料是养鸡最大的一项费用,所以通过合理的降低饲料成本,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自配鸡饲料时,能量料和蛋白质的比例应在3种以上(不能使用发霉变质的原料),从而使不同的原料之间的营养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把锯末(木屑)制作成鸡食料,需要经过下述的三个环节——消毒、发酵、配料。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在2022年的网络年货节中,预包装食品的销量比去年同期增加45.9%;叮咚超市的预包装食品同比增加400%;淘宝预包装食品销售同比增加100%,而盒马预包装食品销售同比增加345%。日前,四川5个部委联合下发了《支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并提出了10条支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这一条政策将给予企业真金白银的扶持,最高奖励300万元。
目前,衡东县三樟镇义门村的蘑菇已经成熟,村民们正在蘑菇基地里摘蘑菇,脸上洋溢着笑容。我们今年的产量是六十万斤,大部分都是销往广东和深圳,马上就要过年了,所以市场上的需求量很大,一斤能卖8-10元,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日前,记者来到青阳县陵阳镇的梅山村,见到一排排菌棒整齐地摆放在那里,一块块肥美的木耳与洁白的蘑菇杆相映成趣,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初步统计,全国共有72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94,000多个,带动农民560万户,广泛分布于种植、养殖、农机、植保、加工等各个领域,成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组织力量。新修改后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特别增设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盟”一章,使合作社联营在法律中占有一席重要地位。
我国的香肠手工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国内大多数地方都有出产,而且各具特点。由于各地风味和文化不同,香肠的调味料配伍添加也并无统一标准,且各地区对于香肠的口味有不同喜好,因此自主加工香肠在三、四线城市及乡镇集市较为普遍。价格上,1斤香肠加工,收4元加工费,平均一天可以加工1000斤左右,生意十分火爆
迷迭香是一种喜温耐旱的植物,但不耐水,喜欢阳光充足的光照,但不耐低温。迷迭香种一次,可收获八年,不用打农药,四季常绿,市场发展看好。今年试种亩产量达1吨左右,2元一斤也可以达到2000元左右。到明年以后,每年可以采收两茬,产量可到3—4吨左右,亩产值在6—7千元,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好品种。
六十多岁的时候,他开始了自己的梦想,养了五万只鹅,一年的纯利润,达到了1500万元。他的秘诀就是反季节鹅苗,扬州鹅的反季节鹅苗在十月和十一月是最紧缺的时期,这段时间,鹅的反季节产卵量会越来越少,而在正常的季节,鹅苗还没有上市,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斤的反季节鹅肉,价格要高出一块钱,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视频:干香菇的制作过程;森林里野生香菇的采收、晒制与炸油美食。购买新鲜的香菇,不用洗不用摘,把它摆放在阳台的沙窗上。春天很干燥的,经过五天的晾晒就晒好了。如果你家里有烘干机也可以直接用烘干功能,但最好先在烘干机里垫一层干净的布。把干香菇用自封袋包装。为了储存的更好,不会变质,我晒了二十天才进行包装,正好装了两袋。
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2022年10月,中宠(国际)羊驼养殖基地又在小王村成立,一期占地7万平方米,目前已从智利引进羊驼600多只,不久还将引进3200只,有望成为全国最大的羊驼养殖基地。基地负责人李勇介绍,基地主要经营宠物羊驼繁育、羊驼回收、驼绒加工及科研项目采集等,带动周边村民就业40人,人均年增收4.8万元左右。
视频:香菇种植全过程;现场实拍香菇机械化加工过程。香菇的保鲜方法有冷藏保鲜、速冻保鲜等,常采用冷藏保鲜的方法,一般要修建冷库,容量在几吨到几十吨,冷藏保鲜温度为1-4度。晴天采收后,应及时分级、修剪、去杂并置于通风处的晒席或网筛等晒具上将菌褶朝上晒干,一般3-4天可以完成干燥。
作为宠物,羊驼受到不少农旅项目的追捧,“萌经济”变现能力强,每只售价高达2-3万元。“这只是在我们基地出生长大的明星羊驼‘小草原’。它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已经有60多万粉丝了!”正在给“小草原”喂食的“草原爸”朴占魁骄傲地说。我们推出了‘致富农11’计划,即每个农户领养11只羊驼,1公10母,其中含5只孕驼。
一项名为“水代生态制取核桃油新工艺新装备研究与应用”的项目科技成果近日在昆明通过专家评价。专家组认为,该成果突破核桃油脂和蛋白水溶液分离关键技术,工艺简单快捷,提升了出油效率和副产品附加值,解决了传统提取技术缺陷。出油效率达90%以上,取油后剩下的饼可用于加工糕点、核桃蛋白粉等产品。
“一亩瓜蒌可产300斤瓜蒌子,按照现在市场价40元1斤,亩均收益可达12000元。”杨智告诉记者,瓜蒌浑身都是宝,不仅瓜蒌子可做食品,瓜蒌皮、瓜蒌根还可以做中药材。小小的瓜蒌,如何长成大产业?近日,记者来到安徽定远县西卅店镇青山村的“瓜蒌部落”种植基地,一个个瓜蒌挂满枝头,长势喜人。杨智购置了两台炒制机,建起了瓜蒌加工厂,从一产延伸到了二产。
在河南省沁阳市王召乡东王召村沁河滩地的“雪茸菇”林下种植示范基地,工人们正忙着将采摘成熟的菌菇。据了解,该基地占地5亩,利用杨树林栽培“雪茸菇”,周期短,效益高,吸引了大批外地客商前来订购。“雪茸菇”出菇期为半年,第一茬雪茸菇已收获2万余斤,实现销售收入4万余元,预计到明年6月份,总产量可达10万斤,总产值达20万元,亩产值过4万元。
“我们的香菇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目前市场价每斤10元左右,一天两采,最多一天能采1000多斤,俏销浙江、广西、重庆等省市及大湾区,今年预计销售额在800万元左右。”尽管今年受干旱以及疫情影响,香菇产业发展受到不小影响,贵州浙丰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叶成宝与妻子周冬第对品质的坚守丝毫不减,在香菇种植、采摘、分拣、加工等
废弃骨头的主要成分是磷肥和骨胶,经过简单的处理再加工,粉碎出来的骨髓可以卖到几千一吨,骨胶更贵。如果你是批量回收,成本就千元左右,投入就是一台粉碎机和一些人工。骨头回收后可以加工成骨粉,卖给饲料厂或者宠物粮厂,也可以制作成骨胶骨油。一吨骨头回收成本差不多在400到800元,但加工后可以卖到3000到4000元,利润惊人。
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通化县坚持农用优先、多措并举,持续推进秸秆处置“5+1”模式,按照肥料化和饲料化为主,能源化为辅,原料化和基料化为补充原则,大幅提高秸秆综合利用能力和水平。武冈市邓元泰镇天心村蘑菇种植基地,村民正忙着将秸秆发酵,为培育蘑菇做准备。“利用秸秆种植蘑菇,2个月就能出效益,1亩田至少可产出2000公斤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