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网:为2021新农人提供精选的创业新项目,新政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让创业者更易起步,让创业过程更顺利,让生意风险降到最小,让三农创业更易赚钱!
稻蛙养殖是一种结合农业和生态的种养模式,它通过在稻田中养殖蛙类,实现了一地多收、提质增效的目的。稻蛙养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和利用资源,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一、稻蛙养殖创业故事
湖北广水市郝店镇黑河村稻蛙养殖基地采用稻蛙一体化养殖项目,已取得初步成效。基地用生石灰对养殖池进行全面消毒,养殖池数量达115个。起初,村民担心有风险,不愿参与投资,但村干部主动出资40万元,先行先试,养殖30亩虎斑蛙。当年7月,黑河村成立乡村合作公司,流转70亩土地养蛙。基地主要养殖黑斑蛙、虎斑蛙,从外地购进卵块,自制孵化仓孵化。蝌蚪孵出后,便投入养殖池,每平方米投入约350只蝌蚪。40多天后,蝌蚪变成青蛙,由鳃呼吸转为肺呼吸。工作人员把饲料放在食台上,引诱青蛙上岸吃食,为刺激青蛙食欲,饲料里还会添加一定剂量的大蒜粉。解决了“吃饭”问题,还得预防“传染病”。
去年6月,不少青蛙得了“歪头病”,光吃食不长个,难治且易传染,当时可把叶华愁坏了。为防止“惨况”再次发生,基地求助广水市农业农村局水产科专家。经现场勘查,专家找出了问题所在:水稻种植稀疏,遮阴效果不好,且消毒工作不到位。此后,基地便提高了水稻种植密度,一年至少进行两次大规模消毒。精细管护下,基地渐入正轨。今年以来,基地靠销售青蛙收入60多万元。给蛙群遮阴的稻谷收割后售卖又有一笔收入。眼见产业红火,先后有5名村民入股投资,周边350余个村民来基地务工,村合作公司支付劳务费14.8万元。
二、稻蛙养殖技术
场地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方便的稻田作为养殖场地。
田间工程:在稻田周围修建防逃墙,田内挖一个小型养殖池,池深约50厘米,面积约占稻田面积的10%~20%。
蛙种选择:选择本地优良品种的蛙种,如黑斑蛙、虎纹蛙等。
放养时间:在秧苗移栽后10天左右,当秧苗返青后即可放养蛙类。
放养密度:每亩可放养蛙类1000~1500只,根据稻田条件和蛙类生长情况适当调整。
饲养管理:定期投喂饲料,如小鱼虾、昆虫等,同时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新。
疾病防治:定期对蛙类进行疾病检查,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捕捞收获:在稻谷收割前1~2个月,将蛙类捕捞起来,进行销售或暂养。
三、稻蛙养殖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稻蛙养殖可以增加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蛙类可以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农药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社会效益:稻蛙养殖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同时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饲料加工、运输等。
生态效益:稻蛙养殖可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蛙类可以捕食害虫和杂草,减少农药的使用和环境污染。
本专题系列中第6 / 6篇:05青蛙蟾蜍:特种养殖可行性报告
【特别注明】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涉农创业者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QQ1181287136)删除。
点击这里查看详情>>>赠送2021最新创业项目资料
《2021涉农创业精品项目及农业扶持资金申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