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蛙养殖创业故事:70亩稻田养蛙收入有60多万元
稻蛙养殖是一种结合农业和生态的种养模式,它通过在稻田中养殖蛙类,实现了一地多收、提质增效的目的。养殖基地提高了水稻种植密度,一年至少进行两次大规模消毒。精细管护下,基地渐入正轨。今年以来,基地靠销售青蛙收入60多万元。给蛙群遮阴的稻谷收割后售卖又有一笔收入。眼见产业红火,先后有5名村民入股投资,周边350余个村民来基地务工,村合作公司支付劳务费14.8万元。
稻蛙养殖是一种结合农业和生态的种养模式,它通过在稻田中养殖蛙类,实现了一地多收、提质增效的目的。养殖基地提高了水稻种植密度,一年至少进行两次大规模消毒。精细管护下,基地渐入正轨。今年以来,基地靠销售青蛙收入60多万元。给蛙群遮阴的稻谷收割后售卖又有一笔收入。眼见产业红火,先后有5名村民入股投资,周边350余个村民来基地务工,村合作公司支付劳务费14.8万元。
山东知了猴带动昆虫类美食热销,95后小伙高杰返乡创业将传统销售渠道拓展到互联网电商平台,成功带动农户整体增收4成以上。在社区电商的帮助下,传统印象中的“害虫”变身美味佳肴,在增进消费者口福同时助农增收。线上销售豆虫、蚂蚱等昆虫商品成为新农忙,衍生出新工种如蚂蚱雌雄分辨师、剪翅师等,带动村民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高杰希望有更多的“新农人”加入,书写乡村振兴新故事。
今天的故事主角是位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肖家庄镇的枣乡新村,全村有枣园2000亩,年产鲜枣1500余吨,其中约600吨通过线上销售。村集体年收入从10年前的5000元增至1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约2.15万元。今年,枣乡新村与食品加工企业合作开发枣制品,村里还邀请电商企业入驻,通过互联网将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当地已连续举办12届采摘节,每年吸引游客10万余人次
百合作为一种药用植物,其花蕾、花粉、鳞茎等部分都有药用价值,因此在市场上有一定的需求。我国政府一直在积极推广种植业发展,对于百合等药用植物的种植也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支持。浴阳光,沐雨露,百合飘香六十亩。产业发展创思路,乡村振兴谱新篇。”——这是玉溪市江川区九溪镇六十亩村人人都会唱的歌谣,也是六十亩村群众从认识百合花到种植百合花、再到通过百合花致富的生动写照。
茂名市国有荷塘林场建设的油茶林示范基地通过引种优良品种、采用多元种植模式和科技支持,展示了立体林地经济的潜力,推动了油茶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和村民收入,同时促进油茶与科研、教育和旅游的融合。克东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其中赤松茸产业成为一项具有可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绿色产业。赤松茸在克东县生长良好,产量高,销售市场供不应求。
种植前景:吴茱萸的市场价格上涨完全是因为它的产量。14年前吴茱萸的市场价格低于50元,但14年后,由于产量下降,其价格飙升至90元/公斤左右。因此,它吸引了很多人来种植,现在人工栽培吴茱萸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种植效益:吴茱萸的种植成本低于土茯苓等许多中药,并具有较高的市场价格,亩效益在3000元以上,种植效益好。但吴茱萸从种植到收获的时间比较长,
辣椒挂枝头,村民忙采摘。这个夏天,福建省宁化县曹坊镇石牛村随处可见辣椒火红的身影,厂房开足马力烘烤鲜椒,辣椒创意工坊迎来一拨拨游客……辣椒产业初具规模,成了石牛村的“致富密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建成辣椒培育示范园、辣椒记忆长廊,打造集特色种植、采摘体验于一体的农业观赏百椒园……一个个项目的落地,让村民切实感受到了辣椒种植带来的美好前景。
吉林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怎样?吉林全省蔬菜出口额5.18亿元,位列全国第6位。吉林省积极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提升市场占位。即:围绕9个市(州)中心城市建设环城棚膜经济产业集中区,重点在城市近郊县(市、区),建设“菜篮子”直供基地,主要发展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和智能化温室,提高城市冬春季蔬菜供给能力。围绕省内5条重要交通干线建设棚膜经济产业带,
何家岩村文旅资源这么丰富,群山环抱,草原、星空、梯田、古寨一应俱全。为了充分用好何家岩村的资源,人才供给是共富乡村建设的关键!何家岩村通过“三回三讲三干”行动吸引了大批本土和返乡人才到农村二次创业。2022年,何家岩村共接待游客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5万元,现在全村已发展农家乐175家。何家岩村成了全县“共富乡村”建设的第一块试验田。
在高寒高海拔地区养活虾、养好虾,实属不易,这离不开高水质、高智能、高科技的强力支撑。与传统的土塘子和露天式的养殖模式不同。位于临泽县鸭暖镇的张掖市丰森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富锶白对虾迎来丰收,只见虾池星罗棋布,一只只白对虾在供氧水泵形成的浪花里游弋,其色泽清亮透明、个头均匀,标志着白对虾已经成熟,即将捕捞上市。
安徽牛集镇通过基地带动,示范典型引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让紫丹参、防风、白术、菊花等道地中药材在乡村遍地开花,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2万多亩。2023年7月22日,记者来到亳州市谯城区牛集镇罗庄村复兴梦种植合作社中药材种植基地,药农正抢抓农时,在地产中药材防风田里薅草护苗、松土保墒,增强抗逆性,为秋后增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让“苦”药材给药农带来“甜”日子。
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甘肃省“和美乡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旨在打造村美院净乡风好、兴业民富集体强的“和美乡村”。黄山市近年来发展了徽茶、菊花、中草药、泉水鱼等特色产业,并投入6.69亿元发展到村级产业项目1604个。同时,通过“五微”行动,培育出了176个“微景区”,打造了10条旅游风景道,乡村旅游覆盖全市七成以上村庄。
栗蘑种植的效益主要体现在经济和生态方面。经济方面,栗蘑是一种较为高档的食用菌,价格较高,种植收益可观;生态方面,栗蘑具有生态修复、土壤改良等作用,对环境友好。栗蘑的种植效益较高,一般来说,每亩产量在500公斤左右,市场价值较高,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农业产业。眼下,又到了栗蘑成熟季节。硕大如菊、口感清脆的头茬栗蘑深受消费者青睐,产品供不应求
近日,天津市武清区黄花店镇举办了首届农耕文化旅游节暨农民丰收节,活动包括非遗展演、农耕体验、捕鱼骑马、休闲露营等,吸引了来自全市各地的游客和学生。活动以“‘丰’吹麦浪,穗穗金‘黄’”为主题,旨在展示农耕文化魅力,构建乡村消费引爆点,让游客用心灵感受耕读文化之精髓。活动现场有农民示范如何用镰刀收割麦子,夏日的热烈与青春的激昂在田野间碰撞出无限希望。
端午节将至,随着气温升高,湿热之气增加,蚊虫和病菌也开始滋生。为了防止蚊虫叮咬和疾病传播,民间有悬挂艾草和菖蒲的传统习俗。在上海的奉贤区金汇镇周家村,许多农户种植艾草和菖蒲,并在端午节前出售。去年,志愿者们搭建了社区团购平台,帮助农户们解决销售问题。今年,市民们的购买热情不减。在青岛市南区的一个露天市场上,许多摊位上都放置着一捆捆的艾草
优良品种是高产稳产优质的基本保证。(湖北大悟县彭店乡)石山村村民包泽锋选择种植油茶新优品种后,并套种花生、油菜30多亩。2021年,他家的60亩油茶地纯收入近8万元。目前全乡油茶树种植面积达2万亩,年产值1600多万元,已培育市级龙头企业2家,油茶专业合作社17家,百亩以上油茶种植大户21家。如果种植60亩油茶,盛果期时则可获得近18万元的纯收入。
近日,在中国广西省横州市石塘镇,万亩西瓜陆续成熟上市,吸引了多地的客商前来收购。每天有60多辆大货车、900多吨西瓜从石塘镇出发,运往广东、湖南等地。今年的西瓜个头大,又圆,销量不错。今年的汉南甜玉米依然火爆市场,70%已被认购,预售金额超8000万元。汉南甜玉米单只批发价格达到1.5元,较上年增长25%。汉南甜玉米在北方很受欢迎,每天可以卖出100多吨。
托管土地使农村土地得到了更好的利用,增加了土地流转的收益,同时也为农村土地管理带来了新的模式和经验。王成说,他种了半辈子的地,但现在不需要再操心种植和收割了。他把自己家的28亩土地托管给了合作社,去年每亩地收益2013元,年底分红达到了5.6万元。在黑龙江省克东县润津乡玉河村,大海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的田管服务队正在为托管土地的农户耕作。
江西南昌:现在正是种植皇菊的最佳时期,在江西省南昌市境内的洗药湖管理处红星村的皇菊种植户们也迎来了最忙碌的时刻。皇菊不仅气味芬芳、观赏性佳,还能提升乡村的美观度,为村民创造更多就业和收入的机会。抚州市桐源乡通过“村集体+公司+农户+基地”,乡镇种植瓜蒌1400亩,亩年产值超6600元。6月7日,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桐源乡的400亩瓜蒌种植示范基地里,瓜蒌花开正艳。
为了充分发挥大学、协会、企业等多方面的优势,重庆研学旅游产业研究院日前成立,以达到产教融合,共同发展的目的,推动重庆市研学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提升。而广西农村文化年,则以“四季村晚”等大型文化展览为先导,将农村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忠良村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对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深度的发掘和整理,并对其进行了修缮,并对其进行了改造,
嘉祥县金屯镇赵钱村,丁华平正带领着一群村民,在自家的院子里加工绿化布条。赵钱村支部书记钱永军告诉他,丁华平在这里做了六年的布条加工生意,每年的利润都很不错。丁华平带领着七八十个闲散的劳动力,每个月平均工资都在两三千元左右,让村民们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单层绿化布条用于春秋季树干保湿用,而单层加膜或者双层加膜,则用于北方地区秋冬季防寒保暖用。
乡村治理模式是指政府、社会组织和村民等多方参与,通过制定规划、实施项目、管理资源等方式,共同推动乡村发展的一种治理方式。近年来,重庆巴南区民政局通过引入重庆市民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巴南区石滩镇推行“社工站+社工室”一体化建设,并形成“镇—村(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通过“五社联动”模式提供多元服务,解决乡村治理难题,实现乡村善治。
大城子镇苍术会村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提高林地经济效益,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栗林下一簇簇、一丛丛肥嘟嘟的赤松茸破“草”而出,村民们仔细挑选、采摘,合作社内分拣、打包、装箱,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迪庆松茸有力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百姓致富。数据显示,迪庆州松茸最高年产量达1400余吨,年均产量占全省的65%、全国的30%,产值近1.4亿元,成为迪庆各族群众实现稳定增收的重要经济来源。
据估算,一亩田一年产出水芹1万多斤,产值2万余元,目前余集镇已有8个村试种水芹菜,种植面积达500亩,将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加收入。水芹原产于我国,有楚葵、水英、芹菜、蜀芹、河芹、野芹菜、水芹菜等诸多别称。水芹的野生种群主要分布在我国中南部地区,北方地区也有分布,河水、溪流浅水、洼地、池沼常可见其身影。
村投公司是近年来农村发展中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其通过整合农村集体资源、注入财政资金、打造专业团队、开展市场运作等多种手段,推动乡村经济发展,让农民得利、村集体组织得益。下面是一些关于村投公司的案例分析:藤县村投公司:该公司成立了"藤村投"公共品牌,申请了5大类50种商品及服务,以"藤村投"品牌推广销售,为集体经济增收超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