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创建畜牧业6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昆明绿色食品贸易产业“串珠成链”
2022年甘肃省畜牧兽医事业快速发展,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逐步形成,已建立起聚集度高、规模大、各具特色的“牛、羊、猪、鸡、奶、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畜牧业产值达到658亿元,同比增长6.3%,在农业总产值中占比提高到27%。截至2023年2月,昆明蔬菜及肉牛交易中心交易额实现“开门红”。据初步统计,蔬菜、水果、肉牛、咖啡、中药材5个产业的综合产值同比增长7.98%
2022年甘肃省畜牧兽医事业快速发展,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逐步形成,已建立起聚集度高、规模大、各具特色的“牛、羊、猪、鸡、奶、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畜牧业产值达到658亿元,同比增长6.3%,在农业总产值中占比提高到27%。截至2023年2月,昆明蔬菜及肉牛交易中心交易额实现“开门红”。据初步统计,蔬菜、水果、肉牛、咖啡、中药材5个产业的综合产值同比增长7.98%
隆冬时节,走进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东主村,一排排萝卜挂在房前屋后、山坡上、箐沟旁、田块中,就像一排排栅栏围在寨子间。村民们有的拿着铲子薅铲着萝卜地块、有的不停地把刚拔起的一个个萝卜放入箩筐中、有的把清洗好的萝卜切成条状、还有的则用摩托车把一筐筐萝卜条运往到萝卜晒场……整个寨子呈现出一派丰收繁忙的劳动景象。
六十多岁的时候,他开始了自己的梦想,养了五万只鹅,一年的纯利润,达到了1500万元。他的秘诀就是反季节鹅苗,扬州鹅的反季节鹅苗在十月和十一月是最紧缺的时期,这段时间,鹅的反季节产卵量会越来越少,而在正常的季节,鹅苗还没有上市,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斤的反季节鹅肉,价格要高出一块钱,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作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中科羊草基地,通辽市开鲁县小街基镇发动农户广泛参与羊草种植,在“三调”的草地补播中科羊草,将羊草种植面积扩大到6万-7万亩,形成羊草生态产业基地,打造全国首个“中科羊草小镇”,打破国外对优质乡土草垄断局面,实现专业化大规模草籽生产和加工
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岳坊镇戴尧村,记者来到莲藕等深加工项目建设工地看到,工人们正在忙碌着。不远处的莲藕塘里,有的村民在采摘莲藕,有的在搬运装车。发展乡村旅游,让村民吃上“旅游饭”,正成为安徽省越来越多乡村的“振兴一招”。地处大别山区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山清水秀,景色优美,吸引了八方游客。在村民陈泽申家门口,一位导游正向游客们讲解乡村振兴的故事。
日前,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在《关于政协昆明市十四届一次会议第141457号提案答复的函》中表示,围绕将昆明打造成为“国际野生食用菌贸易中心”等发展目标,将实施食用菌产业发展“四个一”工程,推动食用菌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楚雄州第六届科技入楚南华县专场对接会暨南华县2022年野生菌美食文化节食用菌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召开,
商洛市把家禽产业作为“菌果药畜”全产业链发展的重点产业,印发“十四五”家禽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建设以丹凤为中心的5000万只肉鸡产业带和以山阳为中心的1000万只蛋鸡生产基地,把商洛打造成全国绿色畜产品输出地。近日,山东省畜牧总站发布《高温高湿环境下家禽养殖场防暑降温技术指导意见》,指导从业者科学做好家禽防暑降温。
2020年,渔湾田园综合体产业园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2.8亿元,占地87亩,修复灌溉渠道1600米,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0亩,并将一座废弃的水电站设计改造成渔湾村生态社区中心。凤山镇二道河自然村以农耕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生态农业为基,把村民组织起来共同发展乡村旅游业,农户与景区建立起利益联结
“生八角果价格虽然比去年低一些,但也能卖到5元一斤,几十亩的八角林又值果产丰收……今年家里八角收入就有19多万元!”熊庭稳正一边忙着给八角树修剪枝条,一边喜笑颜开地说。2021年,田林县八角种植面积21.76万亩,产值约6000万元,实现14个乡(镇)八角产业全覆盖,已然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绿色银行”。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一种带有地域公共属性的知识产权,经营管理农产品的组织和机构必须最大程度的代表该地区符合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的生产者。2022年5月26日,新乡市辉县“辉县山楂”,成功申报河南省2022年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获批支持发展资金400万元。继“新乡小麦”后,新乡市又成功申报一项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
多种黑山羊制品远销全国各地。“但黑山羊养殖周期较长,存在较高的场地、技术和人工等门槛,普通的养殖户短时间内难以扩大规模。”张金丽告诉记者,去年该县黑山羊存栏量约4.8万只、出栏4.24万只,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有外地客商在品尝黑山羊肉后大加赞赏,提出签约每天供应1000只成品羊的大单,可惜县内养殖户受制于自身规模,都不敢接单。”
目前,兴宁区正在着力推进富凤黄羽肉鸡屠宰深加工项目,预计今年年内竣工试产。该项目将引进自动化肉鸡屠宰分割、冷链解酸锁鲜、冷库、包装加工生产线及熟食肉制品加工生产线,建成后年屠宰肉鸡2000万羽,加工肉制品可达2000吨。据介绍,镇原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以甘肃圣越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以促农增收为目标,形成了以城关、临泾、南川、屯字、上肖、中原等12个重点乡镇为核心的种鸡孵化、肉鸡养殖区。
近年来,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精准施策、引领示范、打造亮点,推动林业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林业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产值逐年增加,并取得了明显成效。4月25日,湖北省十堰市召开木本油料产业链建设推进会。与会人员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交流发言,提出相关意见建议,共同探讨下一步木本油料产业链建设工作。
日前,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河北省优势食用菌产业集群2022年推进方案》。方案明确,到2022年底,全省食用菌面积将稳定在36万亩左右,产量由165万吨提高到175万吨,产值由145亿元提高到155亿元。高标准打造5个食用菌示范区,优质菇率由60%提升到85%以上,集群内优质菌种率由90%提高到95%以上。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推动设施蔬菜产业链发展中,平凉市坚持把项目带动作为延链、补链、强链的重要抓手,以招商引资为引擎,助推项目建设,不断培育扶持壮大链主企业,串点成线,连线成片,保证产业的高效益和项目的成功率。项目兴、产业兴。今年,平凉市共确定实施39个设施蔬菜产业链项目,总投资19.86亿元,当年投资6.77亿元。目前已开工建设项目31个,完成投资1.16亿元。
在江西省莲花县湖上乡江背村“致富驴”产业基地:项目占地30多亩,目前养殖120多头毛驴,采用自产自销模式,规划设计养殖区、屠宰区、深加工车间、仓库、兽医室、职工生活办公区、冷库、技术研发室等,建成了一整套加工驴产品的流水线。驴浑身是宝,熬阿胶,卖驴肉……一头驴纯利润可达五千多元,一头驴就是一颗摇钱树。
一条名贵锦鲤观赏鱼曾卖出8.8万元!“一窝鱼,很可能其中一条一文不值,一条价值连城。比如丹顶昭和三色,整个鱼身红、白、黑三种颜色都要非常清晰,头顶倒三角棱角分明,这才是高品质,这种鱼长到40厘米后可以卖到4万元到6万元。从观赏鱼养殖一枝独秀,到销售鱼苗、经营水族器材,娱乐竞技、休闲养生等产业遍地开花,在李有才的基地,一条锦鲤正游出一条产业链,让观赏鱼身价噌噌上涨,基地年产值超过6000万元。
近年来持续增加的城市消费群体带来了旺盛的牛肉消费需求以及牛肉品质升级的呼声,肉牛养殖产业正在进入一个超长景气周期,收益与成本均在提升,潜在风险也在扩大。养殖场负责人赵兴华说:“近几年,肉牛行情好,特别是西门塔尔品种肉牛,养殖前景非常乐观。今年1至3月,共出售40余头,增加收入50多万元。”河南省近日印发《关于河南省肉牛奶牛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推进肉牛奶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云南省临沧市通过强化标准保障、政策支持、机制创新、品牌培育和科技支撑,做强做大临沧坚果和核桃产业发展,成效明显。2021年8月23日,贵州省核桃产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贵州省林业局召开,宣布成立贵州省核桃产业创新联盟并为其授牌。核桃也称作胡桃,属于水果类,是干果类的一种食物,核桃树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核桃有一层绿色的皮,并且外层的皮比较厚实,是跟一般植物一样通过光合作用有机生长
走入鸡舍,恒温恒湿的环境凉爽舒适;点击按钮,智能给料系统迅速填满料槽;自动清理,鸡粪被机器传送烘干制成环保有机肥……3月20日,在位于海南澄迈县福山镇的海南农垦300万只蛋鸡全产业链(一期)项目现场,一幅生动的智能化养鸡场景在海南日报记者眼前展开。在这座现代化蛋鸡养殖工厂里,母鸡住“别墅”,鸡蛋“跑”赛道,彻底颠覆传统的蛋鸡养殖和鸡蛋生产模式。日前,该项目一期满产运营,已存栏养殖108万只蛋鸡,
该村党总支书记于云波有个振兴小村的大豆梦:开个加工厂,把大豆真正的价值都“榨”出来,都留在村里!有了好产业,村民也就不用出去打工了,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大豆深加工产业链到底能延伸多长?最终会产生多少附加值?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走进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科学研究院(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链越长,大豆的附加值越高
记者从宁夏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三次推进会上获悉,作为宁夏九大重点产业之一的枸杞产业2021年在重大项目投资建设、科技研发、“枸杞宴”开发上齐发力,新增枸杞种植8万亩,鲜果产量增长15%,综合产值预计达2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2月22—23日,由宁夏林业和草原局主办,宁夏枸杞产业发展中心、中宁县枸杞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宁夏枸杞协会承办的“首届宁夏枸杞茨农技能大赛”在中卫市中宁县成功举
甘肃省部分地区还存在全产业链建设滞后,缺乏农业全产业链意识,尚无一项产业打造成符合特色产业体系的全产业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足,产业链条短、深度加工不足,产业处于缺链、断链状态等现象。目前,经过各地申报和专家评审等环节,新疆已完成认定小麦、玉米、棉花、特色作物“4个百万亩”制种基地面积525.33万亩,涉及12个地(州、市)、71个县(市、区)的388个乡(镇)、1406个村的7726块制种田。
安康市平利县以“乐业富民、生态利民、文化润民、实事惠民、善治安民”为目标,着力推进共建共享、绿色经济、城乡融合、乡风文明、平安建设的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平利县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增收的治本之策,坚持茶饮产业率先突破不动摇,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贫困群众稳定实现了“人均一亩园、户均一万元”的目标。平利县每年安排县本级财政资金 3000 万元,优先扶持以茶叶为重点的特色农业产业。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巾帼不让须眉。日前,全国妇联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99个全国“巾帼新农人”创业典型案例,湖北省岳文雯、赵青、聂红丽名列其中。2021年,湖北省级龙头企业增加125家、达到99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新增20家、达到82家。全省农业招商引资累计签约金额2064.3亿元,同比增长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