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蛙养殖创业故事:70亩稻田养蛙收入有60多万元

稻蛙养殖创业故事:70亩稻田养蛙收入有60多万元

创业故事 水产养殖 特种养殖 1年前 (2023-11-24)

稻蛙养殖是一种结合农业和生态的种养模式,它通过在稻田中养殖蛙类,实现了一地多收、提质增效的目的。养殖基地提高了水稻种植密度,一年至少进行两次大规模消毒。精细管护下,基地渐入正轨。今年以来,基地靠销售青蛙收入60多万元。给蛙群遮阴的稻谷收割后售卖又有一笔收入。眼见产业红火,先后有5名村民入股投资,周边350余个村民来基地务工,村合作公司支付劳务费14.8万元。

安徽有序布设2023丰收节主会场,福建启动“共享非遗悦金秋”主题活动

安徽有序布设2023丰收节主会场,福建启动“共享非遗悦金秋”主题活动

休闲农业 创业新闻 2年前 (2023-09-13)

近日,作为2023年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场地的(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花桥镇横岗社区鸠兹湾,其活动舞台已经建设完毕,一旁的草坪上正在搭建各类丰收展区。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近日启动“清新福建·共享非遗悦金秋”主题活动。首批283项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陆续推出,进一步做热秋季文化和旅游市场。第六届红花荞麦文化旅游节暨农民丰收节于8月12日—9月6日开展

农文旅融合创业示范:“稻田养鱼+乡村旅游”实现”稻鱼游”三丰收

农文旅融合创业示范:“稻田养鱼+乡村旅游”实现”稻鱼游”三丰收

休闲农业 养鱼 创业故事 2年前 (2023-09-09)

就着108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稻田养鱼的热劲,今年,海浒社区扩大了稻鱼综合种养面积,并计划于9月底到10月初举办丰收节活动,邀请八方游客品生态水稻、尝生态稻花鱼、赏田园风光,提升社区知名度,推进旅游、摄影、餐饮等特色产业开发。“我们打算在丰收节时以稻花香里捉鱼趣为主,融合稻米、稻鱼、农耕、炊锅宴等内容,吸引游客前来体验。”

创业之路:一个黑龙江农场种黑稻卖黑米的“生金”之路!

创业之路:一个黑龙江农场种黑稻卖黑米的“生金”之路!

创业故事 粮食油料 2年前 (2023-08-30)

黑龙江庆阳农场以高端黑米营销为突破口,产品已远销北京、上海、山东、河南、河北、福建等地。农场与科研单位和企业精诚合作,不断拓展黑米新产品研发,通过黑米精深加工推出的黑米系列衍生品已经投放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近日,由北大荒集团哈尔滨有限公司主办的黑稻产业暨种业创新大会在庆阳农场有限公司举行。记者走进庆阳农场的万亩黑稻田,即将成熟的黑稻长势喜人,犹如黑色的“珍珠”闪耀沃野。

石家庄推出这5条清凉乡村游线路,老河口推出乡村夜经济篝火晚会

石家庄推出这5条清凉乡村游线路,老河口推出乡村夜经济篝火晚会

休闲农业 2年前 (2023-06-14)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各市农业农村局推荐了69条“夏纳凉”系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线路,其中石家庄市有5条线路入选。这些线路包含了各种有趣的活动,比如果蔬采摘、赏花、挖野菜等。最近,在湖北省老河口酂阳街道的王府洲上,游客们聚集在篝火晚会上,一起载歌载舞。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绿岛,现在成为了乡村夜经济的热门打卡地,吸引了很多市民前来游玩。

稻螺生态共养模式:人均增收近三千元,每亩增收三四千元

稻螺生态共养模式:人均增收近三千元,每亩增收三四千元

里高镇通过土地流转盘活闲置土地资源,目前共发展了4个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7个村300多户群众发展种养。仅螺蛳配套产业,就让周边群众年人均增收近3000元。研究员叶雪平介绍:“稻田养螺在多地已获得成功,是一个成熟的养殖模式,根据崇头镇的自然条件,只要措施得当、因地制宜,预计可以实现每亩增加收益三四千元,取得稻螺双丰收。”

石屏县宝秀镇投放近7万只蟹苗,南县举行中国小龙虾产业大会

石屏县宝秀镇投放近7万只蟹苗,南县举行中国小龙虾产业大会

养虾 养螃蟹 创业新闻 2年前 (2023-04-17)

春回大地,农田纷纷换上了“春装”,石屏县宝秀镇大闸蟹生态养殖基地也进入“水上春耕”阶段,迎来蟹苗投放的最佳时期,拉开新一年的养蟹序幕。4月16日,2023第六届中国(国际)小龙虾产业大会暨首届湖南南县小龙虾节在南县举行。开幕式现场,发布2022至2023年度“南县稻虾米”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为231.1亿元,在南方大米中居首位;

稻渔种养模式:湖北以面积及产量著称,元阳县以山区梯田应用出名

稻渔种养模式:湖北以面积及产量著称,元阳县以山区梯田应用出名

水产养殖 特种养殖 粮食油料 2年前 (2023-03-15)

3月3日从全省渔业渔政工作会上获悉,湖北省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达802万亩,水产品产量102.3万吨,均居全国第一。小龙虾、黄鳝、黄颡鱼产量稳居全国第一,河蟹、鳜鱼、龟鳖产量稳居全国第二。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可以产生三大效果。在云南省南部的元阳县,17万亩哈尼梯田今年再获丰收,创新了山区渔业模式,保护了“哈尼梯田”这一世界文化遗产。

什么是水田的“一稻三虾”养殖模式?养殖效益怎么样?

什么是水田的“一稻三虾”养殖模式?养殖效益怎么样?

养虾 创业项目 特种养殖 2年前 (2023-03-14)

目前,《“一稻三虾”生态种养操作规程》技术推广已覆盖里下河广袤稻作区。2月24日,50余人组成观察团现场观摩学习“一稻三虾”种养技术的情况,负责“一稻三虾”种养的风向农业养殖基地的任维介绍,通过试点实验,目前基地已经确定了适用于望城地区“一稻三虾”模式下的稻田工程改造技术、水稻栽培管理技术。加上2023年的苗种销售,预计亩产综合效益达到11000元以上。

视频: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应用于农田,效果如何?省时省力吗?

视频: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应用于农田,效果如何?省时省力吗?

农业科普 创业新闻 创业视频 2年前 (2023-03-03)

视频: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应用于农田,效果如何?省时省力吗?视频:天翼教育之植保无人机课程(行业前景怎样?)。古荣生把按比例调配的农药装进药箱,然后无人机飞手操控1米多长的无人机腾空而起,灵活自如地在稻田上方飞行、盘旋,并向下喷出均匀的白色水雾。相比于传统喷药预防病虫害的方式,植保无人机作业更高效、省时,而且喷洒更均匀。

视频:稻田养蟹新技术;投资两百万元,销售额达到八百多万元

视频:稻田养蟹新技术;投资两百万元,销售额达到八百多万元

养螃蟹 创业视频 2年前 (2023-01-26)

视频:稻田养蟹新技术;投资两百万元,销售额达到八百多万元。“合作社最近分红,我拿到1万多元。”今年74岁的社员张志春告诉记者,去年他承包的26亩水塘产量不错,每亩产出河蟹200多斤,仅养蟹这一项收入就有七八万元。均庆河蟹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还与科研院所、高校长期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广应用养殖新技术、新品种。

视频:农民在稻田养殖罗氏虾,价格比稻花鱼高很多,捕获方法也特别

视频:农民在稻田养殖罗氏虾,价格比稻花鱼高很多,捕获方法也特别

养虾 创业视频 2年前 (2023-01-03)

视频:农民在稻田养殖罗氏虾,价格比稻花鱼高很多,捕获方法也特别。罗氏虾、小龙虾、基围虾、白对虾、澳洲龙虾...随着人工养殖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类虾品逐步进入大众市场,给市民带来更多选择。相比小龙虾,很多人觉得罗氏虾更好吃,不仅肉多,虾黄也是超多的,罗氏虾的做法有很多种,比如爆炒、红烧、椒盐、焗等。

创业故事:惠水县好花红镇羊肚菌与奉城镇大球盖菇种植基地

创业故事:惠水县好花红镇羊肚菌与奉城镇大球盖菇种植基地

创业故事 食用菌类 2年前 (2022-12-13)

初冬时节正是羊肚菌播种的最佳时期,在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好花红镇200亩羊肚菌种植基地里,一座座大棚整齐划一、规模宏大,大棚里十几名工人分工协作,翻土、浇水、搭棚。记者来到位于奉贤区奉城镇的上海源申食用菌培育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内几百包大球盖菇菌种正在装车,等待运往同在奉城镇的新民村,在那里,这些菌种将被种植在冬闲稻田中。

黄颡鱼养殖项目:养殖模式与养殖技术要点有哪些?

黄颡鱼养殖项目:养殖模式与养殖技术要点有哪些?

养鱼 创业项目 2年前 (2022-11-28)

黄颡鱼的生境发布于长江、黄河、珠江、西江及黑龙江流域。其药用功能是主治袪风,利水,尚可治小便不利等。黄颡鱼的养殖模式有以下几种:传统的池塘养殖模式、与鳖混养、与蟹套养、与虾混养及稻田套养。商品黄颡鱼养殖的池塘对面积没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大小均可,但水深应保持在1.5m以上,池底污泥不宜过厚,宜选用泥质、砂质底。

湖南召开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会,萧山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湖南召开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会,萧山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创业新闻 水产养殖 粮食油料 2年前 (2022-11-25)

1月22日,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在长沙召开全省化肥减量增效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推进会,22个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逐一交流了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日前,杭州市萧山区发布新型稻渔综合种养行动方案(2022-2025年)。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区建设新型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500亩,实现亩均产出水产100斤、水稻1000斤

宁夏与江苏: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旅游富民有成效!

宁夏与江苏: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旅游富民有成效!

休闲农业 3年前 (2022-11-03)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抓工作机制办公室印发《关于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19项具体任务。置身于泰州市泰兴市祁巷村的田间采挖、分拣香荷芋,来一场寓教于游的劳动实践……金秋时节,江苏大地,沃野正忙,如诗如画的美景、喜迎丰收的村民以及纷至沓来的游客

湖南澧县擦亮农耕文化新名片:如何打造?怎么创新?

湖南澧县擦亮农耕文化新名片:如何打造?怎么创新?

休闲农业 3年前 (2022-10-30)

浏览叹为观止的稻田灌溉遗址,体验浓郁的农耕文化,感受长达几十万年史前人类遗存的魅力。澧县共有国家3A级旅游景区2个(澧州古城、彭山庄园)、省级红色旅游区1个(毛泽东红色文物纪念馆)、省级特色旅游名村3个(张公庙镇黄河村、双龙乡曾家村、车溪乡城头山村)、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3家(城头山葡萄庄园、大美生态家园、华诚百果园)

重庆南川经验:如何将稻米做成特色优势产业

重庆南川经验:如何将稻米做成特色优势产业

创业新闻 粮食油料 3年前 (2022-10-13)

金秋时节,稻浪滚滚,南川到处激荡着丰收的喜悦:在大石坝村,优质富硒米包装忙,通过物流加速跑;在盐井村,梯田成为网红引得游客无数;中图村稻米与稻鱼同养,一水两用,喜获双收……新模式、新种法、新理念。一方方最常见的稻田,正在南川“稻”出一个个新故事。融合增效益,越来越多的村庄将稻田作为发展“美丽产业”的主角。

百亩黑玉米丰收!今年市场售价是传统大田玉米的5到6倍

百亩黑玉米丰收!今年市场售价是传统大田玉米的5到6倍

创业项目 粮食油料 蔬菜种植 3年前 (2022-09-02)

走进怀柔区汤河口镇后安岭村,记者看到农民们正忙着收获今年新播种的“黑玉米”——花青素玉米。与传统的大田玉米相比,花青素玉米营养价值更高,市场售价是传统大田玉米的5到6倍。今年这100亩地,预计能收获20万斤。不仅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而且香气浓,软糯可口。

创业故事:稻鳖共养合计收入每亩1.1万元,80亩年收入88万元

创业故事:稻鳖共养合计收入每亩1.1万元,80亩年收入88万元

创业故事 水产养殖 特种养殖 3年前 (2022-08-28)

宿松县高岭乡青云村郭屋组:“我们一共建了18个鳖池,每个鳖池的四周都安装了铁皮护栏,主要是为了防止鳖从池子里逃离出去。”8月21日上午,在高岭乡青云村,村党总支书记唐中揭开了披在郭屋组稻田的这层神秘面纱。鳖和稻米的收入加在一块,亩产值可达到11000元,除去成本,可创造5000余元的纯利润。

凤庆县与宁陕县:盘活乡村资源与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

凤庆县与宁陕县:盘活乡村资源与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

休闲农业 3年前 (2022-08-24)

2020年,渔湾田园综合体产业园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2.8亿元,占地87亩,修复灌溉渠道1600米,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0亩,并将一座废弃的水电站设计改造成渔湾村生态社区中心。凤山镇二道河自然村以农耕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生态农业为基,把村民组织起来共同发展乡村旅游业,农户与景区建立起利益联结

薛铺镇仙姑村:文旅融合及乡村民宿项目赋能乡村振兴!

薛铺镇仙姑村:文旅融合及乡村民宿项目赋能乡村振兴!

休闲农业 3年前 (2022-08-15)

在稻田里喝咖啡,都市和田园,你想要的这儿全都有。这里是江苏常州金坛区的仙姑村,我身后是一座白墙草顶的小屋,大家看,它被绿色环绕、被蓝天笼罩,四面都是稻田,随便坐在哪里都有景色。还可以走上田边二楼的露台,这里视野会更加开阔,在这样的环境里喝上一杯咖啡,是不是很惬意呢?

湖南一个山丘乡镇的农文旅融合及三产融合发展经验

湖南一个山丘乡镇的农文旅融合及三产融合发展经验

休闲农业 创业新闻 湖南农庄 3年前 (2022-07-29)

洋沙湖镇,属于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下辖镇,地处县城东南,多为丘陵地形。大湖之南,洋沙湖镇万亩良田错落有致,水村山郭民风醇厚,琅琅书声清脆响亮,从美丽乡村的“蓝图愿景”正走向“现实图景”。下一步,小镇将持续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绘好乡村振兴的魅力画卷。

2022年的水稻种粮大户赚钱吗?700亩可以纯赚10多万元!

2022年的水稻种粮大户赚钱吗?700亩可以纯赚10多万元!

创业故事 创业项目 粮食油料 3年前 (2022-07-04)

近几年,为鼓励农民种粮,各级政府出台许多高“含金量”的政策。多年在建筑工地当包工头的甘秋中,很快从中琢磨出了门道:买农机,是投入的大头,国家有补贴,可以少花不少;收入,地里的水稻产出有一块,同时各级政府发放的补贴越来越多,标准在不断提高,两项加起来也是不小的数目;更重要的是,国家重视粮食生产,值得长久干。

种稻养螺项目:100亩稻田的田螺年收益可超40万元!

种稻养螺项目:100亩稻田的田螺年收益可超40万元!

创业项目 水产养殖 粮食油料 3年前 (2022-06-18)

6月13日,西林县在八达镇木呈村大从屯举行田螺苗发放活动。木呈村大从屯130亩水田,当日投放6170斤田螺苗,按照每亩田螺产量约500斤,100亩年产量约5万斤左右,市场价卖8元每田螺,年收益达40多万元,受惠群众76户共304人。西林县“水稻+田螺”生态种养的民生项目,切实为人民群众实现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扫一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