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市场行情一路看好!2023中药材种植户每亩1万多元收入!

中药材市场行情一路看好!2023中药材种植户每亩1万多元收入!

2年前 (2023-07-28)

安徽牛集镇通过基地带动,示范典型引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让紫丹参、防风、白术、菊花等道地中药材在乡村遍地开花,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2万多亩。2023年7月22日,记者来到亳州市谯城区牛集镇罗庄村复兴梦种植合作社中药材种植基地,药农正抢抓农时,在地产中药材防风田里薅草护苗、松土保墒,增强抗逆性,为秋后增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让“苦”药材给药农带来“甜”日子。

巴西蘑菇种植:是一项周期短,见效快,利润高的特色产业!

巴西蘑菇种植:是一项周期短,见效快,利润高的特色产业!

2年前 (2023-07-24)

巴西磨菇(姬松茸)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真菌,可以用于食用和药用。它的肉质脆且味道美,有杏仁味,同时富含营养。巴西磨菇具有很高的抗癌活性和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还可以降低血糖、调节血压、抗动脉硬化以及改善骨质增生和安神。此外,巴西磨菇还有许多深加工产品,这种生长周期短、见效快、利润高的特色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一项特色新产业,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创业故事:按12元/斤价,今年养殖牛蛙收益可达360万

创业故事:按12元/斤价,今年养殖牛蛙收益可达360万

2年前 (2023-07-21)

在那里,我听到了蛙声此起彼伏,看到了蛙池里挤满了肥嘟嘟的牛蛙。这些牛蛙被按照个头大小分在不同的养殖池里。基地内的工人们正忙着给养殖棚加盖遮阳网,调节养殖池水位以帮助牛蛙防暑降温。据基地负责人介绍,他们目前养殖牛蛙面积达1200平方米,投放蛙苗28万尾,每平方米产商品蛙约130斤,一年养殖两批,一批产量预计可达15万斤。

夫妻养鹿故事:一头鹿仅每年割鹿茸收入8000余元!

夫妻养鹿故事:一头鹿仅每年割鹿茸收入8000余元!

2年前 (2023-07-15)

7月13日清晨,阳光甚好,谷城县茨河镇杨村村的树林里传来一阵阵“呦呦”的鹿鸣声,这里便是罗凡和徐慧夫妻共同创办的梅花鹿特色养殖基地。目前,我们养殖基地以售卖鹿茸为主,一只梅花鹿每年可以割两茬约4斤鹿茸,按市场价每斤干鹿茸可以卖到2000至3000元,一头鹿每年割鹿茸可产生经济价值8000余元。”对鹿身上的每一处“宝贝”,基地负责人罗凡都如数家珍。

黑龙江黑木耳产业技术联盟揭牌,400亩羊肚菌收入达到千万元!

黑龙江黑木耳产业技术联盟揭牌,400亩羊肚菌收入达到千万元!

2年前 (2023-07-08)

长沙望城区靖港镇复胜村是长沙市最大的羊肚菌种植基地,望康农业公司负责人李泽介绍,该基地种植的400亩羊肚菌亩产超200公斤,批发价每公斤120元,收入达到1000万元。在牡丹江市举办的全国食用菌(黑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揭牌了“黑龙江省黑木耳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并授予了牡丹江市和牡丹江镜心湖菌业“黑木耳产业创新基地”和“黑木耳全产业链创建示范基地”称号。

“虾稻乐”龙虾加工+新媒体渠道:带动带活小镇发展

“虾稻乐”龙虾加工+新媒体渠道:带动带活小镇发展

2年前 (2023-06-28)

最近,在安徽省东至县东流镇的“虾稻乐”龙虾加工车间里,养殖大户提供的龙虾经过一系列工序,包括分拣、清洗、油炸和加料,最终变成了一盒盒方便加热的龙虾熟食。这是该镇重视绿色现代化农业发展、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的一个缩影。未来,东流镇还将推出蚯蚓养殖项目、预制菜冷链仓储大米加工项目等,结合文旅产业,形成集聚效应,推动该镇食品加工产业迈上新台阶。

创业故事人物:他创办碳源科技公司,三年公司市值5000万

创业故事人物:他创办碳源科技公司,三年公司市值5000万

2年前 (2023-06-25)

碳源科技是由贺泓睿创办的生产生物有机肥的公司,已经运营三年,目前年处理15万吨畜禽粪污,可年生产10万吨肥料。公司得到市场高度认可,2021年完成Pre-A轮融资,市值5000万;2022年9月完成A轮融资,市值达到1.15亿元。贺泓睿的创业初衷是以广大的农村为创业天地,以科技为农业赋能,搭建低能耗的绿色循环经济。于是他开始了对广东、湖南地区的农业农村环境进行调研。

产地冷藏保鲜建设:岳阳县破解农业产业发展“最短块板”!

产地冷藏保鲜建设:岳阳县破解农业产业发展“最短块板”!

2年前 (2023-06-21)

产地冷藏保鲜项目是农业产业发展的“最短块板”,也是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最初一公里”。湖南省岳阳县近年来大力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特别是针对水果、蔬菜、茶叶、中药材等优势特色农产品,以降低损耗和物流成本,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截至目前,岳阳县共建有冷库150余座,库容量达5万立方米,冷链物流销售范围覆盖全国各地

创业故事:种植油茶优质新品种的纯收入8万元,是怎么做到的?

创业故事:种植油茶优质新品种的纯收入8万元,是怎么做到的?

2年前 (2023-06-19)

优良品种是高产稳产优质的基本保证。(湖北大悟县彭店乡)石山村村民包泽锋选择种植油茶新优品种后,并套种花生、油菜30多亩。2021年,他家的60亩油茶地纯收入近8万元。目前全乡油茶树种植面积达2万亩,年产值1600多万元,已培育市级龙头企业2家,油茶专业合作社17家,百亩以上油茶种植大户21家。如果种植60亩油茶,盛果期时则可获得近18万元的纯收入。

土地托管服务创富故事:内蒙古模式,山东模式,黑龙江模式…

土地托管服务创富故事:内蒙古模式,山东模式,黑龙江模式…

2年前 (2023-06-16)

托管土地使农村土地得到了更好的利用,增加了土地流转的收益,同时也为农村土地管理带来了新的模式和经验。王成说,他种了半辈子的地,但现在不需要再操心种植和收割了。他把自己家的28亩土地托管给了合作社,去年每亩地收益2013元,年底分红达到了5.6万元。在黑龙江省克东县润津乡玉河村,大海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的田管服务队正在为托管土地的农户耕作。

如此重金数字技术养牛赚钱吗?这家企业的案例说明深受市场认可!

如此重金数字技术养牛赚钱吗?这家企业的案例说明深受市场认可!

2年前 (2023-06-11)

本文的黑牛养殖示范基地采用了高科技养殖方式。每头牛都有编号,大数据技术可以追踪牛的月龄、进食、免疫状态、饲料摄入量、育肥阶段增重等信息。这些沃金黑牛是皓月集团自主繁育的专利品种,其饲养技术、生长环境等都不同于普通肉牛。每头牛的销售额可超过13万元,因此该高科技养殖方式在数字化赋能的养殖业中拥有广阔市场。此外,该方法对更多农业领域用好科技手段具有借鉴意义。

甲鱼养殖创业故事:荷塘放养甲鱼,既赚钱又能发展乡村旅游

甲鱼养殖创业故事:荷塘放养甲鱼,既赚钱又能发展乡村旅游

2年前 (2023-06-10)

在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肖店乡美丽乡村曹店,有一个生态甲鱼养殖基地,这里的甲鱼在清澈的水中畅游,荷叶随风摆动。该基地是由河南信阳平桥区怡和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官成在2020年流转了200多亩土地并规划建设的。该基地采用了“党支部 龙头企业 合作社 农户”的发展模式,吸纳了周边90余户农户务工,既赚钱又能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产业带动就业。

我国黑木耳产地广泛,黑龙江东宁市黑木耳年产值超30亿元

我国黑木耳产地广泛,黑龙江东宁市黑木耳年产值超30亿元

2年前 (2023-06-09)

中国的黑木耳产地非常广泛,主要集中在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四川、江西、福建等省份。其中,云南省的黑木耳产量最大,素有“云南黑木耳之乡”的美誉。其他著名的黑木耳产地还包括贵州遵义市、湖南益阳市、湖北蕲春县、四川宜宾市、江西赣州市、福建三明市等地。黑龙江省东宁市发展黑木耳产业已经多年,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黑木耳生产基地和交易市场之一。

皇菊和瓜蒌的种植创富故事,瓜蒌亩年产值超6600元!

皇菊和瓜蒌的种植创富故事,瓜蒌亩年产值超6600元!

2年前 (2023-06-08)

江西南昌:现在正是种植皇菊的最佳时期,在江西省南昌市境内的洗药湖管理处红星村的皇菊种植户们也迎来了最忙碌的时刻。皇菊不仅气味芬芳、观赏性佳,还能提升乡村的美观度,为村民创造更多就业和收入的机会。抚州市桐源乡通过“村集体+公司+农户+基地”,乡镇种植瓜蒌1400亩,亩年产值超6600元。6月7日,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桐源乡的400亩瓜蒌种植示范基地里,瓜蒌花开正艳。

安徽蒙城“菜园子” 直通沪苏浙,海南黄灯笼辣椒火爆出圈!

安徽蒙城“菜园子” 直通沪苏浙,海南黄灯笼辣椒火爆出圈!

2年前 (2023-06-04)

近日,记者走进安徽省蒙城县兴农绿港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在分拣车间的流水线上,颜色粉嫩微微泛青的西红柿不停滚动,工人们动作娴熟地将西红柿进行快速分拣。“目前,园区年产蔬菜约7000 吨,主要种植番茄、黄瓜、辣椒、叶菜等,产品主供上海、南京、合肥、杭州等地。”产业园办公室主任戴晓伟介绍,园区未来将打造成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绿色蔬菜供应基地、科技示范基地以及科普教育基地。

稻螺生态共养模式:人均增收近三千元,每亩增收三四千元

稻螺生态共养模式:人均增收近三千元,每亩增收三四千元

2年前 (2023-05-25)

里高镇通过土地流转盘活闲置土地资源,目前共发展了4个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7个村300多户群众发展种养。仅螺蛳配套产业,就让周边群众年人均增收近3000元。研究员叶雪平介绍:“稻田养螺在多地已获得成功,是一个成熟的养殖模式,根据崇头镇的自然条件,只要措施得当、因地制宜,预计可以实现每亩增加收益三四千元,取得稻螺双丰收。”

松茸种植创富故事:北京大城子镇苍术会村与云南迪庆州的松茸迎来采收季

松茸种植创富故事:北京大城子镇苍术会村与云南迪庆州的松茸迎来采收季

2年前 (2023-05-22)

大城子镇苍术会村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提高林地经济效益,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栗林下一簇簇、一丛丛肥嘟嘟的赤松茸破“草”而出,村民们仔细挑选、采摘,合作社内分拣、打包、装箱,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迪庆松茸有力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百姓致富。数据显示,迪庆州松茸最高年产量达1400余吨,年均产量占全省的65%、全国的30%,产值近1.4亿元,成为迪庆各族群众实现稳定增收的重要经济来源。

一亩田年产水芹1万多斤,一年可收割5季,产值达2万余元!

一亩田年产水芹1万多斤,一年可收割5季,产值达2万余元!

2年前 (2023-05-11)

据估算,一亩田一年产出水芹1万多斤,产值2万余元,目前余集镇已有8个村试种水芹菜,种植面积达500亩,将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加收入。水芹原产于我国,有楚葵、水英、芹菜、蜀芹、河芹、野芹菜、水芹菜等诸多别称。水芹的野生种群主要分布在我国中南部地区,北方地区也有分布,河水、溪流浅水、洼地、池沼常可见其身影。

秀山县做靓茶旅融合:发布秀山十佳最美茶园,举办武陵山茶文化节

秀山县做靓茶旅融合:发布秀山十佳最美茶园,举办武陵山茶文化节

2年前 (2023-04-23)

近日,首届“秀山毛尖”杯茶王赛暨第二届武陵山茶文化节(简称“茶文化节”)正式启动。来自国内外97家客商企业共聚本次茶文化节,赏茶、品茗、谈合作,探索秀山茶产业发展。此外,依托采茶节、全民饮茶日、文化节、农民丰收节等富有农业特色的活动,秀山不断丰富茶旅系列产品,做活做靓茶旅产业,2022年成功培育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1条、市级农旅融合精品线路4条。

创富故事:种植香椿头茬二茬上市带来10余万元可观收益

创富故事:种植香椿头茬二茬上市带来10余万元可观收益

2年前 (2023-04-17)

清明时节,草木葳蕤,株株香椿树上冒出大朵椿芽。4月11日,记者刚一走进临淄区金山镇黎金山村,一股椿香气就扑面而来。香椿“出圈”,为村集体带来可观的收益。“今年仅头茬、二茬上市期间,便为村集体带来10余万元可观收益。”刘延良满怀憧憬地表示,将线上、线下齐发力,通过直播平台带货等方式,打造黎金山村香椿芽品牌,让更多的群众致富。

羊肚菌大棚种植:北京亩产达千斤,青海海拔3500米收入可观

羊肚菌大棚种植:北京亩产达千斤,青海海拔3500米收入可观

2年前 (2023-04-10)

人工种植羊肚菌,种植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市场前景较好。目前,大兴区长子营镇的蔬菜园区羊肚菌示范种植成功,平均亩产可达千斤。地处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班玛县属于三江源保护核心区,也是长江上游的主要水源地,班玛县采青滩蔬菜基地的羊肚菌试种技术成功,产量达到200千克以上,刷新了羊肚菌人工种植新纪录。

灯芯草种植亩产收入高,是种植水稻的10倍以上!

灯芯草种植亩产收入高,是种植水稻的10倍以上!

2年前 (2023-04-06)

刘小马在河埠乡油顿村(江西省临川区)的村委协助下,于2022年完成了320亩土地的流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耕作。刘小马很清楚,想要提高他们的收入,并不是单纯的种田就可以的。去年,他更是第一个在油顿村种植灯心草。刘小马曾多次前往荣山镇,向有经验的10多位农民请教,希望能把灯心草种得更好。很快,他就流转了30亩地,种上了灯心草。“灯心草的产量很高,比稻米的产量要高十倍。”

云南“甜蜜事业”:由散养到抱团,乡村旅游合作社带动养殖小户!

云南“甜蜜事业”:由散养到抱团,乡村旅游合作社带动养殖小户!

2年前 (2023-04-03)

由散养到抱团,从分散到集中,养蜂业走向了专业化。班洪乡的养蜂环境优越,是一种很好的养蜂行业,但是由于分散养蜂,消息闭塞,技术更新困难,所以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人赚钱。沧源南滚河自然保护区首个“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已有的养蜂场资源进行了整合。立春一过,哀牢山中百花怒放,山上的养蜂人也在为这一年的春天而忙碌,为这一年的“甜蜜”而忙碌。

这个村种植1个稀罕品种,市场份额占到全国50%,年产值达1000万元

这个村种植1个稀罕品种,市场份额占到全国50%,年产值达1000万元

2年前 (2023-04-03)

合力村的60亩粉色雪柳,就是该镇云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自繁品种,具有多年生、抗病性强,花期长等特点,非常适合家庭用花。郁江河畔的忠路镇气候湿润、温度适宜,适合鲜花种植。目前,该镇的雪柳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优越的种植条件,使雪柳较其他地区品质更好,产量更高,仅这一个品种的鲜切花年产就可达600万支,市场份额占到全国的50%,年产值达1000万元。

珍稀食用菌:一年四季产蘑菇,“千里眼”监控菇房,机器人等候上岗

珍稀食用菌:一年四季产蘑菇,“千里眼”监控菇房,机器人等候上岗

2年前 (2023-03-29)

3月22日,记者来到长沙市最大的羊肚菌种植基地——望城区靖港镇复胜村,望康农业公司负责人李泽满脸喜悦:“400亩羊肚菌,亩产超200公斤,批发价每公斤120元,收入达到1000万元。”春分时节,记者在省内两家食用菌产业示范基地看到,依靠数字赋能,种蘑菇就像在工厂里生产零部件一样,产出的“数字蘑菇”,源源不断发往市场,走上市民的餐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扫一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