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企合作+订单农业”新模式:有效带动蔬菜与食用菌种植基地
近期,在接龙镇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春龙村成功对接巴南香又香食品有限公司,开展村企合作种植蔬菜项目,为村里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生动描绘出民营企业结对共建助力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近年来,淤上乡借力方格菌博园建成产业赋能式“共富工坊”,以村企合作、部门结对的形式推动企业增效、集体增收.
近期,在接龙镇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春龙村成功对接巴南香又香食品有限公司,开展村企合作种植蔬菜项目,为村里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生动描绘出民营企业结对共建助力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近年来,淤上乡借力方格菌博园建成产业赋能式“共富工坊”,以村企合作、部门结对的形式推动企业增效、集体增收.
目前,喀什全地区拥有A级景区61家,星级饭店26家,旅行社54家,旅游民宿226家,星级农(牧)家乐86家。据了解,2022年1至6月全地区共接待国内游客888万余人次。走进(新疆喀什)帕哈太克里乡尤喀尔克喀库拉村,犹如走进了一个江南村庄,由自然水系形成的河流,缓缓穿村而过,小河上古色古香的小桥,与岸边错落有致的房屋、堤岸,形成一派和谐静谧的田园风光。
隆冬时节,走进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东主村,一排排萝卜挂在房前屋后、山坡上、箐沟旁、田块中,就像一排排栅栏围在寨子间。村民们有的拿着铲子薅铲着萝卜地块、有的不停地把刚拔起的一个个萝卜放入箩筐中、有的把清洗好的萝卜切成条状、还有的则用摩托车把一筐筐萝卜条运往到萝卜晒场……整个寨子呈现出一派丰收繁忙的劳动景象。
随着游客的增多,周边村民开发民宿、农家乐的意愿逐渐增强。以农带旅、以旅兴农。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优质项目,徐水区在瀑河水库的西侧还投资建设了生态、高效、可持续发展的仿野生中药材种植数字农业溯源基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中草药经济,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把家门口的好风景逐渐变成群众致富的好“钱”景。
视频:土地托管“地保姆”服务让农业变得简单轻松!为进一步强化村集体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2020年,在下村镇政府的支持下,成庄村村集体投资60万元,成立晋城市益农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由支部领办合作社,采用“党支部+土地流转+公司运营”模式,为村民提供土地托管服务,解决“谁来种”“怎么种”的问题。
自古以来,灵芝就有“灵芝草”和“仙草”之称,有着许多神异的传说。灵芝是一种很普通的中药,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千年灵芝”这种东西,只能在虚构的故事里出现,因为它是一种多孔真菌,它的生命周期只有一年,随着时间的流逝,它的药效会慢慢消失,因此,“千年灵芝”是一种很漂亮的误解,它的本意不是生长周期,而是“千载难逢的灵芝”。
平菇好种经济效益比较好而得到菇农的青睐,属于推广很成功的一种食用菌。平菇的高温品种、中温品种和低温品种都有很多。春节期间,蒲永魁所在的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沟乡麻地沟村热闹非凡,十多位村民在食用菌种植基地分工明确,拌料、装袋、点种、采摘……一袋袋鲜嫩的平菇从这里运往附近的农贸市场。
记者日前来到浦东新区书院镇路南村村民黄伶芹的家,房前屋后、庭院周边的绿化角十分“吸睛”,小小的庭院空地,被精细地伺弄成了一方特色花园,走进屋内,家具摆放整整齐齐,窗明几净,美丽宜居。前不久,路南村获评2022年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有产业、有风景、有乡愁的新时代乡村振兴田园画卷在此舒展开来,乡村全新的活力正在释放。
“彩虹西瓜”是河南省农科院去年最新研发出来的新品种,口感酥甜,水分比较充足。“彩虹西瓜”采用立体种植,瓜吊在绳上,一排排小西瓜个头匀称,每个瓜约2公斤至3公斤,瓜瓤红、橙、黄相间,横切面带有隐约的花朵形状,纵切面像是一道美丽的彩虹,所以叫‘彩虹西瓜’。别看彩虹西瓜的个头小,每个只有2-3斤左右,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水果萝卜,又称沙窝张家萝卜,在我国有80多个地方品种资源,分布于全国各地,其中以山东、安徽、河北等地品种资源较为丰富。可以生食、炒食或腌渍,风味独特,是优质无公害蔬菜,深受消费者欢迎。水果萝卜又称青萝卜,青萝卜有消积、祛谈、利尿、止泻等效用,被人们所喜爱,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安康”的说法。
在平泉市食用菌研究会示范基地的大棚里,一簇簇新鲜的小羊肚菌从土壤中钻了出来,在菌垄上零零散散的生长着。菌农们忙着采摘、挑选、搬运,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表情。自本周末起,西集镇车屯村的羊肚菌将陆续上市,并在北京市场上市。利用当地的地理条件,羊肚菌可以早种、早销,让这些小羊肚菌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致富伞”。
记者走进容县沙田柚产业示范基地自良镇古济村,村委会主任周秋凤介绍,“今年全村沙田柚产量达1100万公斤,总产值1.05亿元,户均10万多元。沙田柚已成为古济乡村振兴的亿元产业。”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的一位种植户感叹道,“今年的枇杷供不应求,价格比去年好,每公斤20至80元。”目前,龙头寨枇杷种植面积约3千亩,预计今年全村枇杷产值将达8千万元左右。
亚热带水果植物火龙果,借助温室大棚北移种植在北京、西安、甘肃及黄土高原后,生长及经济效益良好,为当地的休闲体验、生态采摘及观光农业注入新鲜血液。此外,香蕉、桔子、菠萝等热带水果,也都能在我国北方的温室大棚里安家,收获丰盛,为观光农业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经济效益也很可观。
目前,衡东县三樟镇义门村的蘑菇已经成熟,村民们正在蘑菇基地里摘蘑菇,脸上洋溢着笑容。我们今年的产量是六十万斤,大部分都是销往广东和深圳,马上就要过年了,所以市场上的需求量很大,一斤能卖8-10元,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日前,记者来到青阳县陵阳镇的梅山村,见到一排排菌棒整齐地摆放在那里,一块块肥美的木耳与洁白的蘑菇杆相映成趣,
在贵州普定县的陇财村,村委会依托乡村旅游探索利益共享,将闲置的原陇嘎小学校址、同心广场、枇杷园、36亩土地与贵州卫鑫达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合股联营”。这片土地有二十多亩,调研的时候,我们就发现这片土地处于荒废的状态,然后我们现在就打造成公司的研学基地,成为劳动教育与劳动文化的体验园。”贵州卫鑫达文旅发展有限公司经理王堃说。
迷迭香是一种喜温耐旱的植物,但不耐水,喜欢阳光充足的光照,但不耐低温。迷迭香种一次,可收获八年,不用打农药,四季常绿,市场发展看好。今年试种亩产量达1吨左右,2元一斤也可以达到2000元左右。到明年以后,每年可以采收两茬,产量可到3—4吨左右,亩产值在6—7千元,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好品种。
这些年,我县橄榄产业不断壮大,去年6万亩橄榄产值突破11亿元。在此基础上,今年我们继续借助橄榄节平台抛出‘橄榄枝’,广邀各方共谋新发展。“橄榄”自然是节日主角。灵峰、梅埔2号、小个子……现场,来自梅溪镇各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橄榄亮相,其中不少是从山上刚采收的新鲜橄榄,引来食客驻足品尝购买。
创业故事视频:小伙放弃20万年薪,决定回家养肉兔,却遭遇一波三折。“当年我们建成了占地110亩的肉兔养殖一期项目,引进了伊拉兔母兔2500只,种公兔150只。”该养殖基地负责人吴胜江说,伊拉兔具有生长周期短,产仔率、产肉率高的特性,一般饲养7个月就能达到出栏标准。
认养农业,简单的说,就是一种生态化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来自四川宜宾大山深处的吴开强,他回乡创业种植“丑”柠檬,并通过发展“认养农业”这一新业态。创业项目案例的核心创新点是,通过柠檬果树的认养低价299元(获取10年免费吃新鲜水果),短期内吸引大批“潜在客户”,一是得到了700万筹融资打造周边服务,二是通过其他周边服务提高整体利益能力。
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2022年10月,中宠(国际)羊驼养殖基地又在小王村成立,一期占地7万平方米,目前已从智利引进羊驼600多只,不久还将引进3200只,有望成为全国最大的羊驼养殖基地。基地负责人李勇介绍,基地主要经营宠物羊驼繁育、羊驼回收、驼绒加工及科研项目采集等,带动周边村民就业40人,人均年增收4.8万元左右。
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以来,湖南乡村建设探索“驻村设计服务”和“建设售后服务”相结合的陪伴式设计模式,有效推进美丽宜居共同缔造试点。作为湖南乡村建设评价样本县,汝城县、宁远县等将“驻村设计师”引入乡村建设,形成美丽宜居共同缔造驻点帮扶机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更是吸引了一大批游客慕名来此,也让石蟆镇羊石中坝岛等地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去年年底,姬京建辞去了北京新发地的工作,回到家乡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雅家寨村,借助电商平台,创新特色产品,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今年36岁的姬京建说,他在北京新发地工作了5年,对农产品销售行业比较熟悉。近两年,他发现水果玉米在电商平台销量很好。他回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乡亲将传统玉米改种水果玉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青龙山村已投资1500万元,建成3500平方米青龙山森林公园广场、廊道、观景台、木屋凉亭、休闲步道、停车场、游乐场及其它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森林公园体验项目有青龙山茶场、花山步道、文化广场、林下花海、茶叶采摘体验、儿童游乐园等,为休闲娱乐、踏春赏花、文化探寻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项目——是亲子游、乡村游之赏花、采茶、踏青、垂钓、寻宝、露营
初冬的早晨,月河两岸寒意渐浓。汉阴县涧池镇军坝村村民俞绪平正在自家粉条加工厂忙碌着,他要赶着今天晴朗的天气把新加工的粉条晒干。“我们村生产粉条的历史有100多年,我是家里第三代粉条制作技术传承人。”说起粉条生产,俞绪平侃侃而谈。安徽省全椒县科学推进乡村绿化美化与庭院经济发展,鼓励农户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土地发展庭院“微果园”。
刘国满正在养鸭大棚里面忙碌着,喂食、打扫卫生……每一个环节都驾轻就熟。“今年我们基地养了二万多只蛋鸭,还种了16亩的反季节蔬菜,有毛豆、西瓜、玉米等,反季节蔬菜使用发酵过的鸭粪,不使用化肥、农药,按照‘禽—果(菜)’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搞生产。”刘国满边不断向围向身边的鸭子投食饲料,边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