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蛙养殖创业故事:70亩稻田养蛙收入有60多万元
稻蛙养殖是一种结合农业和生态的种养模式,它通过在稻田中养殖蛙类,实现了一地多收、提质增效的目的。养殖基地提高了水稻种植密度,一年至少进行两次大规模消毒。精细管护下,基地渐入正轨。今年以来,基地靠销售青蛙收入60多万元。给蛙群遮阴的稻谷收割后售卖又有一笔收入。眼见产业红火,先后有5名村民入股投资,周边350余个村民来基地务工,村合作公司支付劳务费14.8万元。
稻蛙养殖是一种结合农业和生态的种养模式,它通过在稻田中养殖蛙类,实现了一地多收、提质增效的目的。养殖基地提高了水稻种植密度,一年至少进行两次大规模消毒。精细管护下,基地渐入正轨。今年以来,基地靠销售青蛙收入60多万元。给蛙群遮阴的稻谷收割后售卖又有一笔收入。眼见产业红火,先后有5名村民入股投资,周边350余个村民来基地务工,村合作公司支付劳务费14.8万元。
“坡贡小黄姜”以色泽、质细、纤少、油富、丰满、味美、汁丰而著称,是关岭自治县优质特色农产品之一。该镇的姜农们忙着抢收鲜姜,田野里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小黄姜,也称为生姜,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可以作为食材使用,并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小黄姜的产地是中国的特产,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湖南、云南等省份。小黄姜在生长过程中,其表皮颜色通常为淡黄色或黄色,因此得名小黄姜
金华市婺城种粮大户张俊礼在“非粮化”整治工作后,借势创办了自己的家庭农场,通过科技投入实现粮食生产的机械化运作,成为当地的“种粮大户”。他利用土地的肥沃条件种植富硒米,并计划将家庭农场的经验推广给更多种粮大户,以促进家乡的经济发展。张俊礼支持青年回乡创业,认为农村的发展前景光明,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回到农村创业。农家乐、露营地、研学基地等项目也在落地生根。
沈笑芬,1996年出生,娇小玲珑,浅笑嫣然,是典型的广东女孩。如果不了解她的职业背景,你可能会误以为她只是邻家小妹,很难将她与重型农机联系在一起。相对于各种大型机械而言,无人机只是她手中的一个“小玩具”。作为全能型农机手,沈笑芬精通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的农机操作,无论是插秧机、收割机、无人机还是拖拉机等,她都无一不精通。
“华草谷”是一家基于中药材种植、加工及贸易的创业公司,成立于2010年。华草谷的创业历程充满了挑战与机遇。公司成立初期,由于资金不足,李明只能租用小面积的土地进行中药材种植和加工。然而,他凭借对中药材的深入了解和对市场的精准把握,逐步扩大了业务范围。华草谷在发展中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和产品质量,通过与知名药企合作,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我们今天的创业故事人物叫王金悦,6年前他创立了点甜科技,先后研发60款AI智能农业机器人,覆盖从播种到收割各环节,让农民从“农忙”中解脱出来。上海点甜农业机器人研发中心提供对绿叶菜种植(包括大棚内种植)进行耕、种、管、收全场景无人化作业的解决方案。2023国庆假期,上海点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即将上架一款激光除草机器人,8小时内可以完成200亩地的除草作业
史老师名叫史正宽,1965年生人,是迁西县一名林业技术员,和板栗打交道已有40多年,是当地远近闻名的乡土专家。“我家有100多棵盛果期的板栗树,传统修剪办法一年只能收100多公斤,按史老师教的来,年产量能达到750公斤,产品大幅提高7倍。”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横河村村民付中华说。迄今,老史的10余项果树管理新技术,累计帮助果农创收10亿元。
山东知了猴带动昆虫类美食热销,95后小伙高杰返乡创业将传统销售渠道拓展到互联网电商平台,成功带动农户整体增收4成以上。在社区电商的帮助下,传统印象中的“害虫”变身美味佳肴,在增进消费者口福同时助农增收。线上销售豆虫、蚂蚱等昆虫商品成为新农忙,衍生出新工种如蚂蚱雌雄分辨师、剪翅师等,带动村民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高杰希望有更多的“新农人”加入,书写乡村振兴新故事。
在新疆乌苏市塔布勒合特蒙古民族乡更生村,金黄色的西葫芦丰收在望。种植户沈超种植了600亩籽用西葫芦,预计每亩纯收入达1500元。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水南圩乡利用茶树菇产业优势,探索食用菌新领域,种植红托竹荪取得成功。该乡采用“村集体+种植大户+农户”发展模式,建成“一户一车间”,实现竹荪菇四季化供应,预计产值将达到120万元,售价在每斤80-150元之间。
今天的故事主角是位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肖家庄镇的枣乡新村,全村有枣园2000亩,年产鲜枣1500余吨,其中约600吨通过线上销售。村集体年收入从10年前的5000元增至1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约2.15万元。今年,枣乡新村与食品加工企业合作开发枣制品,村里还邀请电商企业入驻,通过互联网将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当地已连续举办12届采摘节,每年吸引游客10万余人次
横州市的茉莉花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仍需要不断努力和改进,以实现更好的发展。横州市茉莉花产业发展状况较好。截至2023年,横州市茉莉花(茶)综合品牌价值达222.15亿元,连续五年蝉联广西最具价值的农产品品牌。“横县茉莉花”和“横县茉莉花茶”先后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横县茉莉花茶”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横州市还通过建设茉莉花智慧大棚、茉莉花数字化生产基地等措施,以科技创新引领茉莉花
重庆垫江县大石乡与丰都县许明寺镇拟发展30万只高品质林下芦花“有机鸡”养殖产业,加快林下养殖产业化、智能化发展,同时配套建设10万只芦花鸡加工厂。据了解,林下芦花鸡智慧养殖技术可以提高芦花鸡产品的总体质量,还可根据市场消费者的单只订单的要求,单独对每一只鸡的体重、运动情况等生长情况进行实时记录,对农产品可追溯质量进行精准溯源
三年来,这位“95”后“电商达人”周方棚,摇身一变成“南瓜专家”,历经创业的种种艰辛与磨难,已逐渐摸索出一套“生意经”。这位“95后”年轻人干的事,不够惊天动地,却脚踏实地,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事业。目前,周方棚主要发展南瓜和藠头两个农产品,其中南瓜基地有1.3万亩,藠头基地有2000亩,通过免费提供种子,与种植户签订订单收购协议,保底回收产品,电商统一销售,带动了全县多个乡镇发展“订单式农业”。
走进(福建省)云霄县和平乡和平农场,这里有一片郁郁葱葱、绿意盎然、芬芳迎面而来的沉香林品种改良示范片。该片区于2014年开始种植土沉香,面积180亩,有沉香树4.5万株。2021年嫁接5000株奇楠沉香(香霸、黑珍珠品种),2022年嫁接1万株奇楠沉香(金丝油品种),剩余3万株将规划嫁接其他品系奇楠沉香。沉香集药用、香料、宗教文化与收藏等方面的价值于一体
百合作为一种药用植物,其花蕾、花粉、鳞茎等部分都有药用价值,因此在市场上有一定的需求。我国政府一直在积极推广种植业发展,对于百合等药用植物的种植也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支持。浴阳光,沐雨露,百合飘香六十亩。产业发展创思路,乡村振兴谱新篇。”——这是玉溪市江川区九溪镇六十亩村人人都会唱的歌谣,也是六十亩村群众从认识百合花到种植百合花、再到通过百合花致富的生动写照。
就着108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稻田养鱼的热劲,今年,海浒社区扩大了稻鱼综合种养面积,并计划于9月底到10月初举办丰收节活动,邀请八方游客品生态水稻、尝生态稻花鱼、赏田园风光,提升社区知名度,推进旅游、摄影、餐饮等特色产业开发。“我们打算在丰收节时以稻花香里捉鱼趣为主,融合稻米、稻鱼、农耕、炊锅宴等内容,吸引游客前来体验。”
据了解,“中国茉莉之乡”广西横县的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综合品牌价值已超200亿元,是广西最具价值的农产品品牌。一朵小小茉莉花能开发出多少种产品?茉莉花茶、茉莉精油、茉莉香皂、面膜、食品……走进横州市茉莉极萃园,各种茉莉花产品琳琅满目。近年来,横州市坚持“互联网+农业”思维,聚集行业资源,建成茉莉花智慧大棚、茉莉花数字化生产基地、茉莉极萃园等,以科技创新引领茉莉花产业健康发展。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养殖在中国重庆市南川区成为一项重要的农业产业,带动乡村发展和农户增收。南川区发展了现代养蜂技术,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保有量达到13.7万群,年产优质蜂蜜15吨以上,产值达690余万元。中蜂产业在重庆市蜂农养殖水平提升和蜂产品质量逐年提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点:南川区的中华蜜蜂养殖产业是重庆农户增收的重要渠道,产值达690余万元。
视频:来自福建龙岩的规模化养兔创业故事。规模肉兔养殖高效益的获得,前提就是优选长势好、耐粗饲料、繁殖殖能力强、杂交性能优的品种。在此础上,推广应用下列养殖技术,对提升肉兔养殖效大有益。规模化提升并不意味着直接的效益提升,还要依赖于科学高效养殖技术的渗透和应用,而规模化是实现利益最大化。
黑龙江庆阳农场以高端黑米营销为突破口,产品已远销北京、上海、山东、河南、河北、福建等地。农场与科研单位和企业精诚合作,不断拓展黑米新产品研发,通过黑米精深加工推出的黑米系列衍生品已经投放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近日,由北大荒集团哈尔滨有限公司主办的黑稻产业暨种业创新大会在庆阳农场有限公司举行。记者走进庆阳农场的万亩黑稻田,即将成熟的黑稻长势喜人,犹如黑色的“珍珠”闪耀沃野。
“村有界·创无边”第五届“农行杯”贵州省乡村旅游创客大赛日前在贵阳启动。据悉,该创客大赛已成功举办4届,吸引了900多个乡村旅游项目参赛。通过大赛,贵州省形成了乡村旅游青年创客项目库、导师库、企业库、人才库、产品库。近日,“焕新非遗”发布会暨非遗产业带扶持专项景德镇站启动仪式在景德镇举行。会上,抖音电商宣布推出非遗产业带扶持专项,多项举措助力非遗特色产业发展。
辣椒挂枝头,村民忙采摘。这个夏天,福建省宁化县曹坊镇石牛村随处可见辣椒火红的身影,厂房开足马力烘烤鲜椒,辣椒创意工坊迎来一拨拨游客……辣椒产业初具规模,成了石牛村的“致富密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建成辣椒培育示范园、辣椒记忆长廊,打造集特色种植、采摘体验于一体的农业观赏百椒园……一个个项目的落地,让村民切实感受到了辣椒种植带来的美好前景。
走进蓝山县塔峰镇湖南粽鑫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粽叶生产加工车间,一股棕香扑鼻而来,工人们正有序地把新鲜粽叶清洗、分级、捆扎,等待烘干入库。负责人介绍,农户种植的粽叶都是生长在环境较好的绿色无污染地带,所产的粽叶不仅叶子软,香味浓,而且韧性也比其他地方的强,订单也是供不应求。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食品加工企业开始关注可持续包装材料。
何家岩村文旅资源这么丰富,群山环抱,草原、星空、梯田、古寨一应俱全。为了充分用好何家岩村的资源,人才供给是共富乡村建设的关键!何家岩村通过“三回三讲三干”行动吸引了大批本土和返乡人才到农村二次创业。2022年,何家岩村共接待游客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5万元,现在全村已发展农家乐175家。何家岩村成了全县“共富乡村”建设的第一块试验田。
在高寒高海拔地区养活虾、养好虾,实属不易,这离不开高水质、高智能、高科技的强力支撑。与传统的土塘子和露天式的养殖模式不同。位于临泽县鸭暖镇的张掖市丰森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富锶白对虾迎来丰收,只见虾池星罗棋布,一只只白对虾在供氧水泵形成的浪花里游弋,其色泽清亮透明、个头均匀,标志着白对虾已经成熟,即将捕捞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