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会泽万亩蔬菜成“香饽饽”,安徽枞阳蘑菇种植装上“数字芯片”
“择菜很讲究的,黄叶的不要,老叶子不要,大小要一致,两头要整齐才行。”在距会泽县城不远的农业产业示范园内,蔬菜冷库的工人们忙着分拣、打包蔬菜,工人林春熟练地分拣着小青菜。4月19日,位于枞阳县白柳镇龙井村的有机地标(枞阳)生态农业产业园内,记者看到数十栋排列整齐的大棚,与蓝天、白云和不远处的柳峰山融为一体,形成一道独特的乡村风景。
“择菜很讲究的,黄叶的不要,老叶子不要,大小要一致,两头要整齐才行。”在距会泽县城不远的农业产业示范园内,蔬菜冷库的工人们忙着分拣、打包蔬菜,工人林春熟练地分拣着小青菜。4月19日,位于枞阳县白柳镇龙井村的有机地标(枞阳)生态农业产业园内,记者看到数十栋排列整齐的大棚,与蓝天、白云和不远处的柳峰山融为一体,形成一道独特的乡村风景。
近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下发《关于印发“2022广东荔枝“12221”市场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今年广东荔枝“12221”市场体系建设十项重点工作。广东荔枝营销将开展百名网红千名主播直播培训,培育一批数字营销新农人。联合互联网、电商企业和平台,开展“十万电商卖荔枝”行动,激发网络营销力量参与热情;开展机团对接,动员工青妇等团购荔枝,开展助农认购活动。
小龙虾是湖北省当季重要农产品,进入四月以来,湖北各地小龙虾批发价普遍大跳水,出现市场偏冷、产品滞销等现象。2021年,湖北“稻虾憨”等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应运而生,将“土憨巴” (学名沙塘鳢)与小龙虾在稻田养,形成“一季虾、一季稻、一季土憨巴”的“一水三收”新模式。既能控制小龙虾苗种密度、提高“大虾”产量,又能防范风险,提升综合效益。
二年以来疫情的断断续续,催生了预制菜行业的繁荣,在抓住预制菜产业先机方面,餐饮大省广东则走在了全国前列。广东省在日前发布的《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以下简称《预制菜十条》)提出,加快建设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预制菜产业高地,推动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水产巨头的广东恒兴集团也推出金汤酸菜鱼、藤香烤鱼、剁椒鱼头等产品,正式吹响了发力水产精深加工的号角。
2022年3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的通知(发改规划〔2022〕371号) ,提出了6个方面的28条重点任务——6个方面是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持续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形态、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及组织实施。建设联结城乡的冷链物流、电商平台、农贸市场网络,建设重要农产品仓储设施和城乡冷链物流设施。推动城乡
当前,水产品加工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在于原料价格上升、养殖原料安全风险较高、劳动力成本持续走高、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提高水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开发多元化水产食品、产品加工向深加工及保健品方向发展,是我国水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业内公司预测,2021年中国水产品产量达6570万吨,2022年将达6610万吨。水产养殖产量则会继续增加,预计在2022年达5270万吨。中国人的水产品消费增长仍然强劲。
官盛新区活禽交易集中宰杀市场项目总投资1600余万元,占地约15亩,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主要建设日宰杀量达5000只的活禽标准化屠宰生产线。2022年1月19日,神农集团年屠宰加工50万头生猪项目在陆良县工业园区大莫古片区投资建设,拟建设生猪屠宰生产车间及冷库、初加工车间、综合楼、配套设施及污水处理系统。
近日,农业农村部制定印发《“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系统总结“十三五”以来畜牧兽医工作成效,全面分析判断未来五年发展趋势,对“十四五”时期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作出系统安排。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积极引导畜牧兽医全行业了解掌握“十四五”期间畜牧兽医行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推动各省(区、市)畜牧兽医工作的谋划和开展,强化督促检查,力争使《规划》得到有效实施。
在这场比赛中,东台西瓜、射阳大米、盱眙龙虾、阜宁黑猪、邳州白蒜、兴化大闸蟹、宜兴红、响水西兰花、泗洪大米、阳山水蜜桃等品牌纷纷亮出核心竞争力,将一个个生动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形象展现给评委和消费者。蓟州区通过全国大型农产品展销会、交易会、洽谈会、博览会等,树立品牌形象,打响品牌效应,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同时大力发展电商销售,通过抖音、天猫、京东等线上店铺,带动线上销售热潮,提高“蓟州农品”在全国市
广西农业农村部门将进一步统筹中央和自治区资金,重点加大对现代特色农业园区建设、农产品加工和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发展,、打造乡村富民产业和农业品牌等领域的支持投入。今年以来,共建成高标准农田214.87万亩。结合组织部门的行动学习计划试点,开展绿色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创新试点,今年已经启动“高标准农田+智慧农田”“高标准农田+休闲农业”模式试点,争取在绿色生态农田建设上有所突破。
面对预制菜发展的一片蓝海,众多企业开始纷纷布局。2021年上半年,味知香抢到“预制菜第一股”的名号上市,千味央厨、安井食品、九毛九、盒马鲜生、叮咚买菜、锅圈、望家欢等企业也纷纷涉足预制菜。赛道之中不乏美团、IDG资本、英诺天使基金等的支持。天眼查大数据显示,目前名称或经营范围中包含“速冻、预制菜、预制食品、半成品食品、即食、净菜”的国内企业已有超过6.9万家。从地域分布来看,山东省的相关企业数量最
白市镇三间桥油茶林示范基地主人杨平说,他多年在300多亩的油茶林下养鸡,县里有了两条产业链,他每年出栏的1万多只油茶鸡和出产的20多万斤油茶果不愁销路。每年养鸡收入80多万元,油茶果收入50多万元。村中入股种植油茶的42户村民分红最多的达1.1万元,分红最少的也有几千元。村中和附近村寨60多人在油茶基地施肥、拣油茶果,人均就业每年有4000多元的进项。到2025年,天柱县油茶林总面积达50万亩,油
据农业农村部9月16日消息,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7414号建议的答复中,农业农村部表示,要做好冷链物流规划,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规划》,引导各地有序开展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提升农产品产地低温储运能力。据青岛市农业农村局消息,日前,为加快推进我市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青岛市农业农村局、青岛市财政局研究制定《青岛市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
8月18日,记者从兰州新区获悉, 总投资4.5亿元的兰州高金百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建设项目将于8月底前建成并投入试运营。据了解,桐乡市金瑞食品有限公司生猪屠宰、猪肉深加工及冷链项目位于梧桐街道同心村,总占地面积46.78亩,总建筑面积26483.03㎡,项目总投资1.635亿元,是目前桐乡唯一一家集屠宰、加工、仓储、销售为一体的全能工厂。验收小组首先听取了项目汇报
近年来,我国政策鼓励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基层冷库、气调保鲜库、冷藏车等设备的投建,为水果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攀香源”果蔬深加工项目总投资8000余万元,规划占地面积约34亩,包括物流集散车间、果蔬深加工车间以及相应辅助设施,项目投产后预计年营业额可达5000万元。该项目的建成,弥补了攀枝花仁和区大规模农产品深加工的短板
忻城县陆基集装箱循环水生态养殖产业园投产仪式在思练镇桥头村举行。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年产优质鱼15000吨,年销售鲜活鱼产品5000吨,加工鱼片原料10000吨,产品产值10亿元以上,年总产值30亿元以上。公司在整体基地建成以后可提供1500个就业岗位,随着生产基地和休闲农业的布局建设,将逐步设立鱼苗培养、养殖水产、水产品加工以及物流配送等产业吸纳群众进行就业。
中国(寿光)蔬菜小镇项目位于寿光市羊田路以西、尧河路以东、308国道以北、弥尧街以南,总规划面积9348亩,总投资15亿元,列入2020年山东省重大项目,被认定为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试验示范基地。由山东省财金发展有限公司与山东省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共同投资建设和管理运营,是按照“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总体目标规划建设的蔬菜高端产业基地。项目于2019年6月份开工
奶牛吃得好,才能产好奶。为了给奶牛提供最新鲜的青贮原料,农场在周边流转了1000余亩土地用于青贮专用玉米种植,同时也解决了粪污的消纳问题。“奶牛产生的粪便也是‘宝贝’,可以用作天然有机肥料,真正实现生态循环模式。”农场主成美玉介绍,一头奶牛一天就是60多元的“伙食费”。我希望把农场打造成为一个集休闲观光、科普教育、寓教于乐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观光园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赵立欣建议,应尽快构建衔接紧密、顺畅有序、低损节能、均衡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切实减少产后损失,增强保供能力。广水市发展的优质桃、火龙果、猕猴桃、香菇、王鸽、小龙虾、茶叶、板栗、荸荠等农业特色产业,在助力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普遍具有季节性强、保鲜期短的特点,一旦出现滞销,很快会变质。
2020年,注定是一个水产业的“大凶”之年,返贫的水产人,注定很多。就算不是水产人,也能从各类新闻中,体会到一丝水产人的艰辛与不易,不分国界。据某企业信息查询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2月,我国共有20.26万家海鲜相关企业,广东省以2.8万家企业排名第一,山东、辽宁位列二三名。2020年,海鲜相关企业新注册3.82万家,同比下降4%。
在山东省,越来越多的牛类养殖加工企业实现了从生态养殖、精细加工、防疫消毒到冷链物流、终端配送等环节的全流程数字化。新天地黑牛集团的“黑牛管家”平台可对全县19个牧场的地域分布、存栏量、出栏量等实时信息和牛群结构、牛只体重、各阶段牛只料肉比等数据实时掌握。“我们正全力打造数字化大牧场。”新天地黑牛集团总经理杜斌说。
唐坊镇仉家村村农民曹茂彬,跟牛打交道15年,直言这几年养牛是“最好的活计”:“300公斤的小牛,一万来块钱一头买回来,育肥两年到800公斤出栏,玉米、豆粕和饲草都是自己的,一年下来养殖成本也就两三千块钱。纽澜地公司按一公斤38元的价格回收,一头牛稳稳地卖到3万多元,基本上纯挣一半。”靠着纽澜地公司完备的服务,曹茂彬养牛十来头,每年的纯收入接近20万元。
我国水产养殖历史由3000多年前的殷代延续至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在新的历史时期,水产养殖业要实现绿色发展,就要下好生态保护这步先手棋,以发展的视角审视产业业态,以绿色的理念提出新目标、新思路和新途径。发展源于开放与合作,这就需要水产养殖业在实现提供优质、安全水产品的产业功能基础上,紧密联系经济社会产业体系,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
自去年以来,水产品市场出现了一些比较奇特的现象,那就是水产养殖面积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而相应缩减,水产养殖产量稳中略降,而水产品价格尤其是常规水产品价格呈下降趋势,许多地方一度出现“卖鱼难”“鱼价低”等量价齐降的局面,像鲢鱼、草鱼、鳙鱼、鲤鱼等常规水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较大,许多养殖单位和养殖户根本赚不到钱,甚至亏本经营。如何准确把握水产品市场变化趋势,从而推进渔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