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网:为2021新农人提供精选的创业新项目,新政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让创业者更易起步,让创业过程更顺利,让生意风险降到最小,让三农创业更易赚钱!
2020年:水产业的“灾年”
2020年,注定是一个水产业的“大凶”之年,返贫的水产人,注定很多。就算不是水产人,也能从各类新闻中,体会到一丝水产人的艰辛与不易,不分国界。
6月12日,发生在北京新发地市场的“三文鱼菜板”事件,曾让首都北京如临大敌,大家纷纷担心新冠病毒会卷土重来的同时,把三文鱼,这条曾经高端水产的王牌打入了深不见底的泥沼中。
作为夜宵一哥的小龙虾,原本就因为养殖产量跟不上消费量已经在酝酿产业转型,今年更是被疫情逼得转型提前,原本闭着眼睛就能挣钱的小龙虾,今年只能努力少亏一点;
幸存下来的特种蛙类养殖户们,可以说是熬过了有史以来最漫长最煎熬的等待行刑期,虽然结局是喜剧,却也是个对大部分养殖户来说的悲剧。半年时间,看着塘里的原本可以卖钱的蛙,一边自相残杀,一边吃着烧钱的饲料,眼泪早已经干涸,能熬过黎明的都是行业里的精英;
如果不是今年龙须菜的价格从去年的一块跌到了五毛,福建鲍鱼养殖户们的日子将更加艰难。原来能卖到60多块钱一斤的鲍鱼,只能以32-34块低于成本价的价格出售,可好歹还能回笼资金;
还没有算上水灾……
2020年:水产注册企业数量迎十年来首次下跌
据某企业信息查询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2月,我国共有20.26万家海鲜相关企业,广东省以2.8万家企业排名第一,山东、辽宁位列二三名。2020年,海鲜相关企业新注册3.82万家,同比下降4%。同时,由于政策紧张以及消费者对冷链的误解,不少已注册企业正在消失,数万名从业者面临失业。
尤其大连市,作为保守型北方港口城市,冷链发展受阻严重。据此前数据显示,目前,大连市拥有冷链加工类企业1300余家,以水产加工为主,肉类、果蔬和乳制品加工为辅;冷冻类企业300余家,公共冷库储存能力约310万吨,具有冷链运输资质的车辆达5800多台。大连直接从事水产冷冻企业的相关人员约有4万余人。疫情期间大量冷库被封,冷链企业停工停产,产业工人面临失业,其影响不容小觑。
另外,2020年之前,中国冷链行业在政策的支持下正在大跨步的前进,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很多行业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和世界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因冷链流通率原本比发达国家低的情况下,由遇上中国日趋加紧的冷链防疫政策导致货物流通速率减慢,冷链食品流通损耗率不断增高。
据悉,发达国家生鲜农产品综合冷链流通率在90%以上,中国这一数据为19%。水产品、肉类、果蔬等主要品类的综合冷链流通率依次为41%、34%、22%。由于冷链设施不完善,大部分生鲜食品仍在常温下流通,通常会在运输、销售等环节出现“脱冷”现象,导致食品出现腐烂变质、滋生细菌。
目前,中国大约85%的肉类、77%的水产品、95%的蔬菜水果基本上是常温运输销售,运输条件不足导致食物腐烂,经济损失严重。就发达国家而言,加拿大已经形成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蔬菜物流损耗仅为5%。
除冷链物流技术亟待提高外,消费者对商品的时效性、新鲜度等因素越来越重视。
受疫情影响,为阻断冷链引起的病毒流入及传播,政府不断加强对冷链流通的监管力度,海关抽检、监管仓消杀、核酸检测导致货物不能进港,进港后滞留待检测,一些地方监管仓消杀需预约排队,消杀结束后会转运到各地方冷库储存。
这些流程下来,比平时的运输多出了不少时间,有的甚至比平时晚两个月才收到货。且不说这期间的各种费用,冻品货物经过这几番波折有的已经过了保质期腐烂,即便没腐烂的货物由于冷链食品新鲜度下降,产品价值将大打折扣。如果过程中如果被检测出新冠阳性,货物将被直接销毁,从业者损失无法估量。
目前,仅宁波推出“冷链食品无害化处理保险”保障采购企业权益,其他区域的大量货主还是自行承担这部分费用。数万名从业者入不敷出,又看不到希望,被迫转行,冷链行业从业者正在流失......(出处:冻品攻略)
【特别注明】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涉农创业者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QQ1181287136)删除。
点击这里查看详情>>>赠送2021最新创业项目资料
《2021涉农创业精品项目及农业扶持资金申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