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园套种经济作物与中药材,一块土地两份收入!
崾崄乡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探索经济作物互补发展长效机制,利用新建果园套种一些生育期短、产量高、效益好的作物,合理利用了地力、空间和光照,同时“以短养长”促进新建园果树生长发育,实现土地利用最大化,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天水麦积区果业中心技术人员对果园套种中药材进行技术指导。麦积区大规模推广果园套种,增加果农经济效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崾崄乡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探索经济作物互补发展长效机制,利用新建果园套种一些生育期短、产量高、效益好的作物,合理利用了地力、空间和光照,同时“以短养长”促进新建园果树生长发育,实现土地利用最大化,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天水麦积区果业中心技术人员对果园套种中药材进行技术指导。麦积区大规模推广果园套种,增加果农经济效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健全我省畜牧业发展支持政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建设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强省提供有力支撑。为增强生猪产业发展后劲,河南省继续实施省市县三级首席服务官制度,强化实地指导服务调度,全力推进全省152个年出栏5万头以上生猪养殖重大项目早日建成投产,积极推广“百亩地千头线”“公司+农户”等以大带小模式
为进一步推进谷城县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石花镇席垭村,助推湖北金盆岭菌业有限公司新建成食用菌科技推广示范基地与科普馆。该示范基地主要围绕“构建安全可持续的农业产业链”为主题,按照全县全面推行的食用菌生产“五统一”为科普技术基础,重点普及推广香菇、灵芝、竹荪、羊肚菌、大球盖菇等十几种适合本地快速、高效发展的食用菌品种。
近年来,我国政策鼓励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基层冷库、气调保鲜库、冷藏车等设备的投建,为水果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攀香源”果蔬深加工项目总投资8000余万元,规划占地面积约34亩,包括物流集散车间、果蔬深加工车间以及相应辅助设施,项目投产后预计年营业额可达5000万元。该项目的建成,弥补了攀枝花仁和区大规模农产品深加工的短板
为什么说椴木食用菌种植是山区农村创业致富的好项目?一是山区椴木来源丰富,种植的食用菌品质好、售价高;二是采用椴木栽培,成功率高,生产周期短,出菇早,产量高;三是通过抚育采伐项目,可以享受林业项目资金补贴。椴木香菇的种植椴木栽培是由传统的老法栽培(砍花栽培)发展起来的栽培方法,与老法不同的是将菇树截成一定长度的椴木,人工接种,然后进行精细的管理。
我国中药材种业发展刚刚起步,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明确方向、突出重点,着力强化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加快新品种成果转化和推广。同时还要强化种子良种繁育技术科研攻关,开展“育繁推一体化”产业链统筹布局;要努力提升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向着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看齐。做大做强中药材种业产业,应重点开展和加强以下
陈柏年,1992年出生,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石洞镇东湾村返乡创业大学生。返乡创业7年来,主要加工、销售当地特色小麦面粉和面条等系列产品。经过多年努力,陈柏年经营的兰州乡韵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已被认证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截至目前,合作社有社员103人,带动原建档立卡贫困户25户,每年分红1500元,并带动周边150户农户年均收入达5万元。
几年前,村民看着不停往山下移植鹧鸪茶树的胡成云,忍不住直摇头……回想起刚创业时的场景,胡成云仍记忆犹新。如今,胡成云成立的鹧鸪茶种植合作社,年产青茶叶21.6万斤,不仅一年为村内提供140个就业岗位,带动全村197户农户种植鹧鸪茶致富,还注册了“百年香鹧鸪茶”品牌公司,成为万宁市重点打造的八大重点项目之一。鹧鸪茶,海南特产,叶圆味甘,是一种奇特的野生茶叶。
近日,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洋泉镇西南村黄花菜进入采收旺季,村民抢抓农时采摘、加工黄花菜,通过“线上 线下”方式销往全国各地。这几天,正是陕西兴平市八里村,黄花菜采摘的日子,每天都有数百人在夜以继日采摘黄花菜。目前,兴平市庄头镇黄花种植面积达数百亩。这一产业带动当地村民脱贫致富,黄花菜产业也被称为当地农户脱贫的“致富花”。
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因地制宜发展符合本地实际的特色产业,利用当地的特殊地形发展种植食用菌产业,在充分践行“两山理论”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探索一条可行路径。在灵丘县红石塄乡下沿河村的一片荒坡上,建起了一座座大棚,棚内种植的灵芝和羊肚菌等食用菌成为农户新的收入来源,鼓起了周边700多户农民的“钱袋子”。
上林县结合旱改水项目工作,以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实施三季水稻试验种植,目前共有3个试验基地300多亩。下一步,该县将以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为契机,不断探索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做法,进一步丰富水产品品种,打造休闲农业、民俗体验等旅游产业,延长稻渔共生种养产业生态链,走出一条适合当地实际的山水田湖融合发展之路。
6月15日,隆回县小沙江镇隆合菌类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肖铁文正在釆收蘑菇发往长沙销售。据介绍,大棚蘑菇正值采收高峰,每天有1000多公斤新鲜蘑菇发往长沙和当地批发,每公斤售价7至8元。同时肖铁文以“技术 帮扶”模式,先后在隆回县石门乡、绥宁、娄底、怀化等地,发展产业基地、提供菌种和技术指导,带动一大批贫困农民栽培羊肚菌,都获得了好收成。
构建了乌天麻GAP规范种植技术体系。明确了昭通天麻适宜种植生长的适宜气候环境条件、生态环境条件和土壤环境条件;构建了昭通天麻仿野生规范化种植及管理技术体系;开发出天麻人工菌棒的种植技术,制作人工菌棒替代天麻栽培中的段木菌材,缩短天麻的传统种植周期和节约了成本;建立了昭通仿野生栽培标准化示范基地;增加产值7亿元以上。
夏季温度升高,有些叶菜在种植时,经常会遇到不出苗,长不好,叶片发黄等情况。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温度高,土壤比较干旱,虫害多,不适合蔬菜的生长。那么,我们在种植时,应该采取措施,保证蔬菜能正常出苗,正常生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叶菜长势迅速,需要的水分和养分都很多。叶菜生长期间一定不能缺水了,高温时间,更应该多浇水。
以科学规划为引领,沙河镇坚持产业多元化发展,积极打造“金沙”品牌,先后建成金沙绿港、金沙银花等2个核心园区,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12个、3800亩,种植金银花、板蓝根、药菊等中药材品种16个,计划三年内打造1.5万亩“花海药谷”。沙河镇将规划建设沿大沙河中药材生态种植经济带,计划三年内实现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打造鲁北最大的“花海药谷”,并着力引进中医药生产企业和高端技术人才。
张书明的种植合作社已经成立12年。合作社现有农户220余户,发展红薯种植5100多亩。张书明还在游沟村承包了一个荒山种植红薯400余亩。他的红薯粉生产线,一小时就能加工红薯1万余斤。现在的书明种植合作社已经形成了从育苗到种植到储藏再到深加工的一体化生产链条,年销售额500万元左右,每年育苗、卖苗、移栽、收获等各个阶段,可带动附近村民100余人就业。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产业。在陕西,因地制宜找准产业,积极探索发展模式,木耳、柿子、山羊奶,小产品身后藏着撬动一地经济、拉动一方发展的大产业。三河村是柿子种植的优生区。2017年以来,三河村紧抓柿子产业,积极探索“党组织+股份制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成立了三河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并建立了村集体经济实体——标准化柿子加工小区。
这就是农村养殖户们常说的“合同鸡”模式。而在农村里,常常有这种公司存在的,比如一些合同牛、合同鸭、合同猪、合同种地等,因此上述题主说的“有公司找我合作养鸡,包设备回收,包疫苗,饲料钱还可以赊账”就是“合同鸡”的这个范畴。而这些公司,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公司 基地 农户”,以来和农户进行合作,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林西县新林镇八一村立足当地实际,聚焦特色优势产业,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通过香菇种植,让名不经传的小村落走上产业致富新道路。在八一村,村民正在运送刚采摘的香菇,杜好彬也在其中。他以前是村里的贫困户,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去年承包了六个暖棚种植香菇,可观的经济效益让他脱了贫,过上了好日子。林西县新林镇八一村村民 董金才:今年干到十月一得挣一万七八。
近期,笔者从大连金州、庄河、普兰店多个信息源了解到,随着标猪大肥猪价格破十、破九、破八,猪崽的价格也一落千丈,触到800、900元价格。今日在普兰店北部山区墨盘看到,猪崽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形突然逆转,40来斤本地猪崽要价950元,60多斤猪崽要1100元。这个价格在辽宁省,还是最高位。专家预测猪崽价格还将继续大跌。
5月9日,永州市道县清塘镇小塘村尚轩食用菌种植大棚里,菌农在采收香菇。时下正是食用菌类丰收的季节,小塘村食用菌大棚里的香菇迎来采摘丰产期。香菇被称为“山珍之王”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极低的脂肪,是人们非常喜爱的真菌性食物,也是许多正在减肥的人的首选保健食物之一,在我国的市场需求是非常大的。种香菇如何从新手练成高手?香菇的栽培方法有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两种。
在国内,不管是养猪、养鸡、养牛中、养羊、养鱼……都有很多人赚钱,有些人还做成了大型企业,实现了上市。当然,别人能赚钱不意味着你也能赚钱,这也是我们通常说的“同行不同利”。每个行业都有人赚钱,有人赔钱。所以,你的逻辑完全是错的,不是什么养殖项目有前景,而是你能干好什么养殖项目。总之,有技术、有资金、能吃苦、会学习,不管养什么都是靠谱的,反之,就是跳火坑。
中国工程院院士走进直播间科普刺梨营养价值、羽毛球世界冠军林丹担任品牌代言、刺柠吉研究院和“粤港澳黔刺梨·皂角产业创新联盟”先后落地……据统计,刺柠吉在2020年销售额已突破5亿元的同时,还带动贵州刺梨种植面积超过200万亩,21.7万刺梨果农收益,户均增收超7000元。两次“飞跃”,对于刺梨果,是从山野到商超的过程。刺梨产业方兴未艾,带动的不仅是车间里的工人,还有田地里的农户。
从拉面馆老板到种粮大户,再到农业合作社负责人,27岁的姜明阳在过去5年多换了3次身份,终于在麦田里找到人生“奋斗目标”。如今,他通过订单农业,引导乡亲们把长期以来的“普通小麦田”发展成高效益的“高筋小麦田”,不仅帮助群众增了收,也在麦田里创设着年轻人对农业憧憬的“新模样”。“现在可以说找到终生奋斗的目标了,扎根农业,大有可为。”姜明阳说。
珠街乡创新提出“以草养畜”发展思路,目前已发展巨菌草1万余亩。珠街乡已建成规模化养牛场4个,全乡黄牛存栏8000余头,下一步将持续巩固“以草养畜”成果,打造10个畜牧养殖示范基地。3月20日,记者来到勐海县甘蔗主要种植区之一的勐遮镇时,发现田野里的甘蔗已经收割完毕,往年四处冒烟的景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成群的黄牛在牧人的吆喝声中,悠然自得地咀嚼着甘蔗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