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 (2021-07-14)  养殖 养猪 创业新闻 评论关闭
文章评分 1 次,平均分 5.0
导语:《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健全我省畜牧业发展支持政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建设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强省提供有力支撑。为增强生猪产业发展后劲,河南省继续实施省市县三级首席服务官制度,强化实地指导服务调度,全力推进全省152个年出栏5万头以上生猪养殖重大项目早日建成投产,积极推广“百亩地千头线”“公司+农户”等以大带小模式

【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网:为2021新农人提供精选的创业新项目,新政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让创业者更易起步,让创业过程更顺利,让生意风险降到最小,让三农创业更易赚钱!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健全我省畜牧业发展支持政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建设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强省提供有力支撑。为增强生猪产业发展后劲,河南省继续实施省市县三级首席服务官制度,强化实地指导服务调度,全力推进全省152个年出栏5万头以上生猪养殖重大项目早日建成投产,积极推广“百亩地千头线”“公司 农户”等以大带小模式,大小协同发展效果明显。

湖南省与河南省:促进畜牧业与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健全我省畜牧业发展支持政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建设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强省提供有力支撑。现将《实施意见》相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近年来,我省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在保障肉品供应安全、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牧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畜牧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重大动物疫病风险和威胁加大等新情况,同时支撑保障体系不健全、产业发展质量效益不高、抵御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还依然存在,畜牧业提质增效基础仍不牢固。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31号),对推进我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我省适时制定出台《实施意见》,既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31号文件精神,又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建设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强省的重要举措。《实施意见》在制定过程中,紧密结合我省实际,广泛凝聚共识,征求并吸纳了16个省直有关部门和14个市州农业农村部门意见,为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畜牧业发展提供指导。

二、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共十二条。

第一条为总体工作要求,主要明确我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以及到2025年、2030年的目标任务。

第二至九条为重点工作,主要是我省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即:着力优化畜牧业发展布局。实施优质湘猪工程,突出抓好湘南区、长株潭区、洞庭湖区、湘中湘西区4个优质湘猪优势产区;加快推进现代畜禽种业创新发展。支持建设畜禽种质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提高生猪核心种源生产性能和自主供种能力;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养殖大市、养殖大县、大型龙头企业发展,打造畜牧业优势产业集群;稳步提升现代畜禽屠宰加工与冷链配送能力。优化畜禽屠宰产能布局,推动屠宰产能向养殖主产区转移,加快建设与养殖产能相匹配的屠宰加工与冷链配送体系;深入推进畜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健全饲料生产供应体系,加快构建产加销一体化产业体系,促进畜牧业全链条融合、全环节增值;持续推动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抓好以种养结合为重点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支持有机肥还田、粪肥机械化施用。鼓励第三方企业对养殖场(户)无法就地消纳的畜禽粪污进行集中处理。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落实动物防疫属地管理责任,落实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措施,加强洗消设施设备建设,推进无疫小区建设,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切实强化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兽用抗菌药综合治理,加快构建全程可追溯体系,持续开展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第十至十二条为保障措施,主要是保障畜牧业发展用地,加大财政保障与金融服务力度,保障市场肉品供应和价格稳定。

三、主要特点

《实施意见》提出的各项指标要求和措施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可量化、可考核,又体现了鲜明的湖南特色。具备以下四个创新点。

1.坚持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继续强化畜牧大省的责任担当,围绕优质湘猪主导产业和特色畜禽优势产业,立足全产业链发展,提出到2025年全省生猪全产业链产值新增1000亿元,特色畜禽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元的发展目标。

2.坚持特色鲜明的分区布局。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因素,继续优化产业布局。“优质湘猪主导产业”延续湘猪规划确定的四大区域,发展以湘南地区为重点的外向型优质猪肉供应区、以长株潭地区为重点的地方优质猪养殖和肉类精深加工区、以洞庭湖区为重点的现代农牧循环示范区、以湘中湘西地区为重点的现代生态养殖示范区。“特色畜禽优势产业”重点发展6个优势家禽产业带、5个优势牛羊产业区。

3.坚持重点突出的全产业链打造。在建设现代畜禽种业上,明确继续实施畜禽遗传改良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开展新一轮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培育瘦肉型猪核心种源,摆脱生猪种源进口依赖,支持建设核心育种场和战略种源基地。在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上,继续简化审批程序,支持养殖大县、大型养殖企业发展,重点培育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养殖大县、年生猪出栏100万头以上大型养殖企业,打造以生猪为重点的现代畜牧业优势产业集群和现代畜牧业产业园,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推进大型规模场全程机械化。在加快发展现代畜禽屠宰加工与冷链配送上,推动屠宰产能向养殖主产区转移,加快建设与养殖产能相匹配的屠宰加工与冷链配送体系,推进畜禽产品冷链配送、冷鲜上市。在推进畜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上,引导龙头企业发展区域性全产业链,提升精深加工比重,强化产销衔接,打造“湘字号”品牌,推动优质湖湘畜禽产品出湘出境。在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上,加强农牧统筹,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防止养殖环境污染。

4.坚持政策保障的鲜明导向。《实施意见》明确了省市县人民政府对畜产品稳产保供的责任,明确了防疫、产品质量体系上队伍建设和监管要求,并在用地、财政和金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在保障用地方面,将畜牧业用地纳入当地国土空间规划,养殖生产及其直接关联的相关用地纳入农业设施用地管理,明确可以使用一般耕地,并简化用地审批手续。加大林地对畜牧业发展的支持,在符合城镇或乡村规划的情况下,允许在Ⅱ级及以下保护林地内建设规模养殖场及配套设施(天然林地、生态公益林中的有林地除外)。在财政保障方面,加强对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畜禽生产与屠宰标准化示范创建、有机肥料生产和施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畜禽种业育繁推体系建设、畜禽产品冷链运输配送体系和畜牧业大数据平台建设的支持。明确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畜禽产品初加工等环节用水、用电优惠政策,落实畜牧兽医从业人员接触有毒有害物品津贴补助和工伤保险政策。在金融服务方面,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畜禽活体、土地经营权、养殖圈舍、大型养殖机械抵押贷款。扩大生猪政策性保险覆盖面,能繁母猪、规模场育肥猪政策性保险做到“愿保尽保”,积极推进各地开展奶牛、肉牛、家禽等其他畜禽特色保险。鼓励地方开展畜禽养殖收益险、畜产品价格险试点。鼓励社会资本设立畜牧业产业投资基金和畜牧业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在保障肉品供应上,建立以猪肉为主的畜禽产品市场供应应急协调机制,加强监测预警,科学引导生产,缓解猪周期。

河南省:筑牢生猪产业发展之基

猪粮安天下。作为生猪养殖大省和外调大省的河南,常年生猪饲养量约占全国的1/10,是全国重要的生猪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生猪存栏3887万头、能繁母猪存栏402.6万头,均居全国第一位,出栏量4311万头、居全国第三位。

当前,受生猪产能持续恢复、进口猪肉增加、肉食消费结构改变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河南省内生猪价格连续6个月持续回落,近期受国家启动猪肉储备政策拉动,活猪价格止跌回升。据监测,6月30日全省活猪均价15.31元/公斤,较上周上涨20.36%,较上月下降19.64%,较去年同期下降51.58%,猪粮比跌至5.14:1。猪肉价格与活猪价格变化趋势类似,最低跌至6月23日的23.7元/公斤,近期受活猪价格反弹带动,猪肉均价有所回升。

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统计,2021年一季度全省生猪存栏4004万头,同比增长21.2%,居全国第一位,恢复至2017年的91.5%,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08万头,同比增长24.7%,恢复至2017年的92.6%。一季度全省生猪出栏1570万头,同比增长42.5%,居全国第一位,猪肉产量117万吨,同比增长43.3%。目前,全省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猪场2万家;散养户从2016年的104万户下降到2020年的36万户,全省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73.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6.2个百分点。

生猪产能的恢复得益于各项优惠政策的出台实施。河南省先后出台了种猪引进、建设洗消中心等13条扶持政策措施,对生猪产能恢复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菜篮子”、乡村振兴及民生实事三项考核范围,国家及河南规模场建设、贷款贴息、种猪引进、贷款保险等扶持政策有效落实,极大激发了养殖场户增养补栏的积极性。

为增强生猪产业发展后劲,河南省继续实施省市县三级首席服务官制度,强化实地指导服务调度,全力推进全省152个年出栏5万头以上生猪养殖重大项目早日建成投产,积极推广“百亩地千头线”“公司 农户”等以大带小模式,大小协同发展效果明显。今年1-5月份,牧原集团生猪出栏1396.2万头,同比增长165.5%,成为全国最大生猪养殖企业;正大、新希望六合等省外龙头企业在河南竞相发展,驻马店丰源和普、商丘新航道等省内一批新兴龙头企业快速成长。

生猪养殖,安全不容忽视。对此,河南省强化非洲猪瘟防控,建立疫情周报制度,完善疫情排查机制,对所有养殖企业实行网格化管理。加大出栏调运监管力度,强化屠宰环节和无害化处理环节风险管控。目前,全省126个县级疫控机构实验室全部统一建设标准具备非洲猪瘟病原学检测资质,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所有县和以农业为主的区级实验室非洲猪瘟检测能力全覆盖。其中,牧原集团研发出“三防”猪舍(防非洲猪瘟、防臭气、防疫病),为加快恢复生猪产能构筑了坚固的生物安全防线。

为筑牢安全屏障,河南省完善了动物疫情三级监测网络建设,建立3548个动物疫情监测网点;加大入场监测,对500头以上的养猪场户进行监测全覆盖。研发推广了50余种动物疫病监测诊断方法和快速诊断技术,开展月度、季度和年度动物疫情风险评估,发布预警信息。重点指导养猪场户加强精细管理,加强疫病防控,做好节本增效措施,提高母猪繁殖效率,提高饲料转化率,加快转型升级。

为激发产业活力,河南省还积极探索集“饲料生产、种猪繁育、规模养殖、生猪屠宰和肉食深加工”为一体的肉食综合体模式,推动单纯生猪养殖向肉食综合生产转变。积极探索集约集群楼宇养殖模式,推动单层平面养殖到多层立体养殖转变。推进正阳、商水、宁陵等2000万头屠宰能力项目建设,促进生猪养殖与屠宰加工能力相配套、生猪主产区与主销区相衔接,推动由“调猪”向“调肉”转变,为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河南模式。

“下一步,全省将持续加强生猪价格、产能监测预警和形势研判分析,建立生猪产品信息发布联动机制。一方面引导企业合理安排生产,加强预期管理和调节,避免扎推上市;另一方面引导企业理性投资,避免投资过热产能过剩。”针对当前形势,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处处长张全勇介绍,同时积极配合省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做好猪肉储备工作预案和猪肉应急储备相关工作,重点引导龙头企业围绕生猪养殖基地配套建设屠宰加工企业,强化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调猪”向“调肉”转变。

【特别注明】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涉农创业者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QQ1181287136)删除。湖南省与河南省:促进畜牧业与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点击这里查看详情>>>赠送2021最新创业项目资料

《2021涉农创业精品项目及农业扶持资金申报指导》

  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涉农创业个人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QQ1181287136)删除。
2023新农人最需要了解学习的农村创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免费共享!关注@69农村创业网,让创业者更易起步,让创业过程更顺利,让创业风险更小,让三农创业更易赚钱!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扫一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