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创业开一家家庭农场,有什么好处?选做什么为好?
农村创业开办家庭农场选做什么为好?开办家庭农场需要根据地理位置和田地条件,还有当地市场等情况进行因时制宜的选择,以下是二例比较成功的新型家庭农场。通过不懈努力,目前,刘小英的农场已发展成为拥有200多亩土地,以七彩菊、刺梨、川芎为主,通过粮经轮作的方式种植粮油作物,实现了经济作物和传统农作物共同发展的新型农场,
农村创业开办家庭农场选做什么为好?开办家庭农场需要根据地理位置和田地条件,还有当地市场等情况进行因时制宜的选择,以下是二例比较成功的新型家庭农场。通过不懈努力,目前,刘小英的农场已发展成为拥有200多亩土地,以七彩菊、刺梨、川芎为主,通过粮经轮作的方式种植粮油作物,实现了经济作物和传统农作物共同发展的新型农场,
“八月瓜、九月炸、十月摘来笑哈哈……”近日,莲花县荷塘乡文塘村八月瓜种植基地喜迎丰收,一个个果实饱满的八月瓜,在翠绿藤蔓间“荡秋千”,自然成熟的果皮绽开,露出白色的果肉,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十分诱人,吸引不少游客前来采摘。今年严重干旱情况下,预计可销售鲜瓜15000斤,加工药片3吨,总产值25万元 ,因为新奇,自从种出了“八月炸”后,慕名而来的顾客不少。
一张2米长、1米宽的蚕丝棉片,在4名村民的拉伸下,逐渐变成一床被子。“这是用刚刚收获的蚕茧加工的。”张风印说,这几天来买蚕丝被的人特别多。这让他十分开心。桑蚕产业一直是恩施州来凤县旧司镇的传统产业,已有近40年的历史。以往每逢丰收季,蚕茧都由合作社统一收购,烘干处理后销往浙江、广东等地,难以最大限度发挥其经济价值。
沪郊“蘑菇大王”陈林根:蘑菇实现周年化生产,农业亩产值竟能达到200万元——陈林根种蘑菇的致富故事,一时成了沪郊农业现代化的佳话,他带领的合作社也迅速发展壮大为长三角最先进的蘑菇种植基地。实实在在的收益,让原本心里没底的陈明云越干越有信心,“目前我家有6间工厂化菇房,接下来还打算继续扩建”。
9月15日,CCTV-17《致富经》播出节目《白雉山上合伙人》,讲述湖北鄂州90后小伙杨旭如何带着一群青春合伙人的创业故事。杨旭养殖的白雉山七彩山鸡一年可带来收入500多万元,这种鸡不仅能飞善跑、身手敏捷,外观上也与普通的鸡有所区别,公鸡羽毛五彩斑斓,母鸡羽毛呈棕褐色。
9月27日,湖北宜城市王集镇观音村同景光伏电站,种植户徐华军正组织民工在光伏板下采收南瓜。从近日全国南瓜批发市场价格上来看,平均价格在2.65元/公斤左右。光伏电站种植南瓜的三批采收合计亩产为4300斤,因此总计收入为5697.5元,非常可观!杨家窑村去年开始建设的占地1200多亩的“农光互补”项目,是该县引进的万亩“农光互补”项目之一,
近年来,云南保山市昌宁县针对核桃初加工机械化生产的短板,开展核桃初加工机械一体化生产的示范和推广,探索了一条提升核桃品质、降低生产成本的核桃初加工机械一体化生产加工之路,有效提振了核桃种植户的信心。拉西瓦镇,隶属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该镇农作物以小麦、青稞、油菜、胡麻为主;畜牧业以饲养牲畜为主。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是沿黄区县,黄河过境47公里,境内河湖、湿地资源丰富。近年来,高青县依托母亲河,将黄河沉沙池改造成乡村振兴精品示范区,利用黄河水发展荷虾共养、稻蟹共生等立体养殖,推动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态美、产业兴、生活富,高青黄河岸边的乡村振兴之路正越走越宽。
进入9月,素有“柴达木粮仓”美誉的青海都兰县进入枸杞采摘旺季。这里的20多万亩枸杞已挂满枝头,一起去看看这些鲜红的枸杞是如何成为都兰农户增收致富新渠道的。说干就干。2013年3月,陈晓燕筹资在老家建成集晾晒、仓储、精选、包装等功能为一体的加工基地,解决了20多名农村妇女的就业问题。
盛夏时节,塞外小城神池的一家种羊生产繁育企业,一只只膘肥体壮的羊正在羊舍里来回走动。近年来,羊产业已成为神池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具有神池地域特色的“杜湖神羊”则成为当地养殖业的“领头羊”。目前,神池全县羊饲养量达100万只以上,年出栏30万只左右,位居山西省第二。到2025年,当地养羊总量突破150万只
在广东省梅州兴宁市龙田镇碧园村白石湖的山坡上,一个占地2万平方米的肉鸽养殖基地已被搭建起来。在孵化室里,多台箱体式孵化机正在孵化种蛋,工人记录着鸽子出壳、出栏时间;在鸽子棚,一群羽翼丰满的鸽子扇动着翅膀,练习飞翔。截至今年9月,该公司的养殖规模已达到20万对,年销量400万只。陈伟波逐渐实现返乡青年的创业梦
进入9月,襄城县姜庄乡王屯村的400亩红薯田绿意盎然,硕果累累。等不了几天,这些红薯长成后,经过收获、分拣、装箱,很快就可以销往广东、辽宁等地。2020年,红薯收获前,他种的薯苗就已远销海南省,仅卖薯苗一项,收入达40多万元。2021年,他种的红薯亩产3500公斤,每公斤以10元钱的价格,亩产值3.5万元,畅销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阿克苏的苹果人人夸……”临近中秋,新疆到了瓜果飘香的季节。苹果,香梨,新梅,葡萄,哈密瓜...新疆瓜果销售旺。伽师新梅已成为伽师县一张亮丽的名片。线上依托“京东销售平台+网红直播带货”模式,线下通过新疆果业、百果园等企业1万余家门店,让伽师新梅走出新疆、走向全国。
阿昌族汉子曹春生万万没想到,年少时捅野蜂窝的“呈能”如今居然变成了致富“技能”,而且还为村里人开拓出一条致富好路子。他说:“野蜂养殖投入低、费工少、不愁卖、效益好,是户早村拓宽增收渠道的一个好途径。下一步,我们将在规模化养殖、品牌打造、拓展销售渠道等方面下功夫,争取把这个产业做大,做成户早村的特色优势产业。”
9月6日,走进深州市乔屯乡林家铺村北曹家小院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忙着在冷藏车内装着“深县黑猪”肉礼盒,为马上到来的八月十五节日备货、送货;院内100亩施用过猪粪做肥料的玉米长势喜人,个个颗粒饱满;饲养员正在猪舍喂着“深县黑猪”,“八戒”滋滋有味的吃着营养早餐。公司内呈现出一派绿色、天然、生态的阳光“底色”。
金秀县大樟乡物产丰富,其中“大樟酸”腌制菜因其拥有独特爽脆的口感,在周边地区广受好评。2021年下半年,大樟乡在粤桂协作资金的帮助下,在互助村成立了第一个村级集体经济农副产品加工厂该加工厂目前生产的是酸豆角、酸笋、酸姜等产品,主要向周边地区销售。下一步,大樟乡互助村计划打造一个大规模蔬菜基地
在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坑口镇下寨村的竹荪种植基地,青翠的竹林下,看到到处散落着白色伞状菌体——长裙竹荪,下寨村党支部书记黄淦芳和村民们个个喜上眉梢。2017年,一直在外做生意的黄淦芳高票当选下寨村村委会主任。面对村里众多的弃耕山林和经济困境,他咬定要做的大事就是“向竹山要财”,种植竹荪发展“林下经济”。
由于雨水及时,长势良好。眼下,5500亩葵花相继盛开,长势喜人,丰收在望。阿克苏市柳源农场片区管委会天海村葵花种植户张吉勇说:“今年葵花长势好,结实率高,籽粒饱满,亩产能达到200公斤左右,按市场每公斤5元左右的价格计算,每亩的产值可达到1000元左右,经济收益还是非常可观的。”
“每天给鸡听音乐,可以让鸡不容易受到惊吓,产蛋量也会提高,品质也上去。”公司负责人许武介绍,他于2018年创办了靖西市康之源养殖有限公司,不仅引进自动化的喂养设备,还开启了“快乐养殖”模式。养鸡第二年,就获利40万元。如今,养鸡场年出栏量超过11万羽、年利润达80万元。不少养殖户纷纷前来取经。
连晴高温天气,(重庆市)开州区大进镇杨柳村的中药材受影响不小,唯独无土栽培的天麻长势依然良好。从那以后,袁建民似乎打开了财富之门,在中药材行业做得顺风顺水,也赚得盆满钵满,十年时间,他挣了100万元。天麻无土栽培不仅方法简单,而且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通过3年的培育,已成为西南片区最大的天麻无土栽培试验基地。
阵风穿过临西县老官寨镇樊庄村村北700余亩翠绿繁茂的杜仲林,吹在林边站立的马建鑫身上,往事涌上他的心头。经过几年“摸着石头过河”与咬牙坚持,马建鑫创建的“红满天家庭农场”获评省级示范家庭农场,他引领的杜仲种植和深加工、杜仲蛋鸡养殖等项目均颇有起色,在为家乡农民增收的同时,也获得了当地农林部门的关注支持。
宿松县高岭乡青云村郭屋组:“我们一共建了18个鳖池,每个鳖池的四周都安装了铁皮护栏,主要是为了防止鳖从池子里逃离出去。”8月21日上午,在高岭乡青云村,村党总支书记唐中揭开了披在郭屋组稻田的这层神秘面纱。鳖和稻米的收入加在一块,亩产值可达到11000元,除去成本,可创造5000余元的纯利润。
阳光玫瑰”葡萄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在邬洁的果园里,一串串葡萄恣意生长,充满生机。现在,邬洁的“阳光玫瑰”葡萄园将近200多亩,被誉为水果界“爱马仕”的“阳光玫瑰”在她的精心培育下,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她组织村民成立合作社,带动38户一起种植,带领农户一起发家致富,有力推动了当地乡村振兴。
养蜂说起来简单,但是干起来不但要细心还要有耐心,要耐心观察蜜蜂采集力强弱,是否易组成大群,去劣选优,培育优良蜂王,保持蜂群活力。蜂箱还要保持恒温通风,不能暴晒,蜂箱中的蜜脾和废旧巢脾要及时取出利于通风。最关键的是蜂王产卵前夕,要选择晴朗天气,使用药物进行两次治螨,使蜂螨的寄生率降到最低,保证蜜蜂的存活率。
刚开始接触鹧鸪养殖时,林烟宜因对鹧鸪生长条件不熟悉,吃了不少亏。为此,他不断总结养殖经验,探索养殖技术,找准适合当地养殖的新方法、新路子。在他的精心饲养下,鹧鸪越长越好,收益不断增加。目前,庵下村的鹧鸪养殖场共养殖鹧鸪五到六万羽,一只成熟鹧鸪的市场价在15元左右。村集体以30万元入股该鹧鸪养殖场,按12%的年收益率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