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 (2022-08-28)  创业故事 水产养殖 特种养殖 评论关闭
文章评分 1 次,平均分 5.0
导语:宿松县高岭乡青云村郭屋组:“我们一共建了18个鳖池,每个鳖池的四周都安装了铁皮护栏,主要是为了防止鳖从池子里逃离出去。”8月21日上午,在高岭乡青云村,村党总支书记唐中揭开了披在郭屋组稻田的这层神秘面纱。鳖和稻米的收入加在一块,亩产值可达到11000元,除去成本,可创造5000余元的纯利润。

【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网:为2021新农人提供精选的创业新项目,新政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让创业者更易起步,让创业过程更顺利,让生意风险降到最小,让三农创业更易赚钱!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孙春旺)】站在高处眺望,一眼望不到头的田垄,都被四周围着的蓝色铁皮护栏,划分出一个个巨大的田块;每一个田块里面,都长满了碧绿的稻禾;碧绿的稻禾与蓝色的护栏镶嵌在一起,为宿松县高岭乡青云村郭屋组的稻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我们一共建了18个鳖池,每个鳖池的四周都安装了铁皮护栏,主要是为了防止鳖从池子里逃离出去。”8月21日上午,在高岭乡青云村,村党总支书记唐中揭开了披在郭屋组稻田的这层神秘面纱。

创业故事:稻鳖共养合计收入每亩1.1万元,80亩年收入88万元

“稻鳖共养”基地。高岭乡供图

原来,地处泊湖湖畔的青云村,有着丰富的耕田资源和充足的水资源,但长期以来当地农户都是在耕田里单一种植水稻,由此始终提高不了耕田的生产效益。2022年4月份,青云村“两委”在宿松县农业农村局和高岭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禀赋,将坐落在该村郭屋组的80亩农田从农户手中流转下来,小田改大田,建立“稻鳖共养”基地,并成立宿松县高岭乡青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采取“基地 合作社 村集体 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稻鳖共养”产业,着力提高耕田生产效益。

“实行‘稻鳖共养’模式后,既提高了水稻的经济收入,又增加了鳖的经济收入,还能够增加当地村民的就业机会,可谓一举三得。” 唐中介绍说,鳖又叫甲鱼、团鱼,营养价值非常高,在市场上一斤甲鱼可以卖到80元以上。甲鱼在稻田间吃掉杂草和害虫,排出的粪便还能当肥料。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生长出来的稻米品质非常好,是名副其实的绿色有机高端米,在市场上一斤可以卖到10元左右。6月底手工插下去的秧苗,到11月中旬可以收割。目前,稻禾长势非常好,预计大米亩产量可达到500斤左右,也就能实现5000元左右的亩产值。7月份,基地以每斤42元的价格,从外地引进4300只鳖苗并全部投放到鳖池,平均每只鳖苗的体重在八两左右,到年底捕捞时,每只鳖苗可长到一斤四两的体重,按市场价每斤80元计算,累计可创造48万元的经济效益,也就能实现6000元左右的亩产值。鳖和稻米收入加在一块,亩产值可达到11000元,除去成本,可创造5000余元的纯利润。

创业故事:稻鳖共养合计收入每亩1.1万元,80亩年收入88万元

时下,正值水稻含苞期,也是甲鱼生长关键期。连续一个多月的高温干旱天气,导致“稻鳖共养”基地缺水情况比较严重,自7月份以来,唐中和同事每天都要组织机械设备从泊湖抽水,满足鳖池循环用水的需要,确保水稻和甲鱼都能得到正常生长。

“下一步,高岭乡将通过在全乡推广‘稻鳖共养’模式,加快从传统农业向绿色生态高效农业的转变,切实解决粮食稳产、农民增收和生态环保等问题,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多产’。”高岭乡党委书记汪学红表示。

本专题系列中第6 / 8篇:04养龟养鳖:特种养殖可行性资料

【特别注明】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涉农创业者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QQ1181287136)删除。创业故事:稻鳖共养合计收入每亩1.1万元,80亩年收入88万元

点击这里查看详情>>>赠送2021最新创业项目资料

《2021涉农创业精品项目及农业扶持资金申报指导》

  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涉农创业个人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QQ1181287136)删除。
2023新农人最需要了解学习的农村创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免费共享!关注@69农村创业网,让创业者更易起步,让创业过程更顺利,让创业风险更小,让三农创业更易赚钱!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扫一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