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生态农业开发公司的创业故事,皖西白鹅产业拓新局

一个生态农业开发公司的创业故事,皖西白鹅产业拓新局

养鸭养鹅 创业故事 4年前 (2021-04-16)

“这些天听到‘叽叽喳喳’的鹅苗叫声头都大的!”4月8日,在安徽展羽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前来商讨滞销鹅苗问题的 六安市裕安区固镇镇钱集村裕富家庭农场主杨道玉无奈地直摇头。他说家里有种鹅3000只,还有7000多只小鹅苗,因为滞销的原因,现在不得已又多雇了两个人在家帮助饲养。长远来说,还是要把‘皖西白鹅品种资源保护区’着力打造成皖西白鹅养殖加工‘洼地’,建立特色项目库

80后小伙回乡创业,建起了50万羽现代化蛋鸡养殖场,附蛋鸡场投资预算

80后小伙回乡创业,建起了50万羽现代化蛋鸡养殖场,附蛋鸡场投资预算

养鸡 创业新闻 4年前 (2021-04-05)

今年38岁的方建强是金台区东岭村人,中专毕业后一直在东岭集团西南片区工作。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山西接触到了现代化蛋鸡养殖企业,使他对畜牧业有了新的认识,便萌生了蛋鸡养殖的想法。于是,他与朋友合伙在山西省侯马市投资建设了一座7万羽的蛋鸡养殖场并取得成功。2019年,方建强又与朋友投资在岐山县蒲村镇建设了这个50万羽蛋鸡养殖场。

创业故事:这个小农庄从4张桌子起步,五年后年收入600万!

创业故事:这个小农庄从4张桌子起步,五年后年收入600万!

创业故事 水产加工 4年前 (2021-04-05)

毛柯翔从2000年开始创业,用四张桌子办起一个农家乐,五年后年入600万!我们来看看毛柯翔是怎么样开动脑筋,用什么样的营销策略,把农庄做大做强的。吃饭挣不了多少钱,利润不高,他认为客人带走的产品才是更大的利润,于是想到了注册了品牌,在推出了青鱼干外,还增加了泡菜系列,新花一大笔资金,用来产品包装,用自己妻子的名子做品牌,并要妻子做代言。

快下手!六个适合穷人的特种种养创业项目,暴利惊人!

快下手!六个适合穷人的特种种养创业项目,暴利惊人!

创业项目 果树茶树 特种养殖 4年前 (2021-04-05)

在农村创业发展,需要的创业激情和创业点子,现在国内需求不断扩大,创业需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提供市场消费偏好的事物,今天,69农村创业网小编介绍六个特种种养创业项目,市场偏爱,踏实肯干就能有所发展。鹌鹑产蛋快、投资少、风险低,鹌鹑40~50天即可成熟,肉用型42日龄时可达到220克,养殖40天就可以产蛋,除了供应高级酒店、饭店之外,还被加工为罐头、松花皮蛋等

珍珠鸡,大雁,非洲雁,柴鸡,牛蛙…发展特色养殖,拓宽致富路

珍珠鸡,大雁,非洲雁,柴鸡,牛蛙…发展特色养殖,拓宽致富路

创业新闻 水产养殖 特种养殖 4年前 (2021-04-02)

安次区杨税务镇军芦村付万新开发利用近60亩沙荒地,栽植海棠、紫叶李、栾树等苗木,并利用林下空间养殖珍珠鸡、大雁、非洲雁、柴鸡、鸭、鹅,目前已繁殖到400多只,改善了生态环境,也探索出一条发展特色养殖、培育新兴产业的途径。走进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凤翔街道石房村这是村民王玉芳的牛蛙养殖基地,目前,共养殖牛蛙1万余只,预计收入可达4万元。

张掖甘州:全国畜牧大县,积极打造百亿元牛产业体系

张掖甘州:全国畜牧大县,积极打造百亿元牛产业体系

养牛 创业新闻 4年前 (2021-03-29)

在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的同时,甘州区积极发展奶牛产业,2020年全区奶牛存栏达3.72万头,建成前进牧业、黑河农牧等规模奶牛养殖场11家,日产鲜奶达550多吨,鲜奶远销往内蒙伊利、成都菊乐、贵州三联等大型企业及广东、重庆等地。建成甘肃传祁乳业、三元乳业乳制品加工企业2个,建设规模为日处理鲜奶420吨,开发各类奶产品32种。建成牛冻配改良点98处,组建繁育改良技术服务队伍200多人

稻田种粮食不赚钱?“虾-稻-螺-菜” 立体种养“钱”景好!

稻田种粮食不赚钱?“虾-稻-螺-菜” 立体种养“钱”景好!

养虾 创业项目 特种养殖 4年前 (2021-03-28)

“我在8亩虾稻池里共投放了200公斤螺苗,又利用田埂上的土地种植了油菜,实现了一田四收,预计可以实现年增收5000余元。” 钟磊介绍,渔洋镇在3月11日举办了春季农业生产现场培训会,他在现场发现“虾-稻-螺-菜”立体种养前景特别好,于是便联系一亩地田螺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谢红模。得知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社员”模式,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技术成熟,销售顺畅

种1亩莲藕收入1万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致富模式是这样铸就的

种1亩莲藕收入1万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致富模式是这样铸就的

创业故事 蔬菜种植 4年前 (2021-03-27)

“现在种植一亩莲藕可以收入一万多元,除去成本后,还有六七千元的效益。我本人种有莲藕十余亩,现在还在找土地扩种。”面对镜头,陶新村村民陈水金信心满满。陶新村位于汕尾市海丰县陶河镇东部,自古以来就是优质莲藕的生长宝地。近年来,陶新村打造以莲藕种植为主导,荷花观赏、农业采摘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新业态,释放“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能量,成为当地村民致富奔康的新路子。

生态鸡怎么养?生态放养鸡林下养殖技术

生态鸡怎么养?生态放养鸡林下养殖技术

养鸡 4年前 (2021-03-26)

生态鸡是在林场、果园、草场等生态环境下,以土鸡为饲养对象,舍饲和林地、果园等放养相结合,以自由采食昆虫、杂草为主,人工补料为辅,生产出天然优质的商品鸡,产无污染的绿色无公害鸡蛋。选择晴天,白天气温不低于15℃时开始放养,每天放养2~4小时,以后逐月增加放养时间。放养地点最初选在鸡舍周围进行,逐渐由近到远,可通过移动饲料桶的方法训练。

为什么肉兔适合家庭户散养?养3000只肉兔,年收入可达30万元

为什么肉兔适合家庭户散养?养3000只肉兔,年收入可达30万元

养兔 创业项目 4年前 (2021-03-25)

为什么肉兔适合家庭户散养?一是兔肉越来越受到欢迎,二是幼兔群养育肥技术,因饲养成本低,劳动强度低,适合千家万户家庭养殖。据了解,化处村的肉兔养殖场建于2017年,面积共有1800平方米,现有肉兔3000只,今年预计年收入可达30万元。为带领更多村民增收,化处村积极成立村级公司,在聘请周边村民到兔场工作的同时,还采用“五股模式”进行分红,切实保障群众利益。

部分野生中药材价格持续创新高,亟待野生资源保护及仿野生栽培

部分野生中药材价格持续创新高,亟待野生资源保护及仿野生栽培

中药材类 创业新闻 4年前 (2021-03-25)

记者近期在多地走访发现,部分野生中药材近年来价格持续上涨,不少品种价格3年内至少上涨1倍,有的商户认为野生中药材出现了买入可保值增值的“金融属性”,开始囤货。记者了解到,供给远小于需求是部分野生中药材价格屡创新高的原因,相关专家建议,要建立和完善相关保护区,用以保护野生类药用动植物,并成立“国家队”对供给不足的野生中药材进行仿野生栽培。

张掖全力打造百亿元绿色蔬菜产业体系,张掖提速高标准农田建设

张掖全力打造百亿元绿色蔬菜产业体系,张掖提速高标准农田建设

创业新闻 蔬菜种植 4年前 (2021-03-23)

近年来,张掖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全力打造百万亩绿色蔬菜基地、百亿级绿色蔬菜产业体系,推动蔬菜产业由总量偏小向规模扩张,由小型分散向集中连片,由注重一产向全产业链发展,形成了高原夏菜、反季节蔬菜、加工蔬菜等类型齐头并进的蔬菜产业发展新格局。……走进甘州区小满镇店子闸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处是一番繁荣的新农村景象。

鸭子住上“吊脚楼”:水禽旱养项目拓出环保养殖新路!

鸭子住上“吊脚楼”:水禽旱养项目拓出环保养殖新路!

养鸭养鹅 创业项目 4年前 (2021-03-21)

福建省农科院家禽健康养殖与产业化生产技术服务团队,来到延平区峡阳桂盛安窠养殖小区开展科技服务,指导养殖户试行“肉鸭高床旱养技术”。据了解,养殖小区是延平区桂盛养殖专业合作社在福建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指导下建设的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分两期建设,目前正在进行一期项目建设,投资约6300万元。主要建设饲料车间、养殖区、冷库、办公楼及宿舍楼,购置加工、运输等生产设备。

创业故事:他独具慧眼,选择“冷门”作物种植,成就创业致富梦

创业故事:他独具慧眼,选择“冷门”作物种植,成就创业致富梦

中药材类 创业故事 蔬菜种植 4年前 (2021-03-20)

近年,在广东出现了这样一位90后创业者——广东崧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吴俊松,他独具慧眼大力发展起葛根种植,不仅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实现了创业梦想,更带动广大村民走上致富路。1990年生的吴俊松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专业。起初,他想用专业知识创业赚钱,种过水稻、红薯等农作物,但都没成功。直到2015年,吴俊松看中了一种冷门农作物——葛根,才开启了崭新的事业。

养鹿养鸵鸟赚大钱?是否掌握养殖技巧,才是选择特色养殖的关键

养鹿养鸵鸟赚大钱?是否掌握养殖技巧,才是选择特色养殖的关键

创业项目 特种养殖 4年前 (2021-03-15)

养鹿养鸵鸟赚大钱吗?选择特种养殖好,还是选择普通的土鸡和鸭子养殖比较好?其实,选择哪种养殖项目的关键还是看你是否掌握了养殖技术。例如在你还没有完全掌握养鹿和养鸵鸟的技术要求时,应该还是选择你熟悉的土鸡和鸭子养殖项目为好。案例:青海省甘德县岗龙乡恰不将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高原特色马鹿及梅花鹿养殖产业,建设鹿养殖场及鹿产品加工厂。

第五届中国水产科技大会下月在蓉举行,附今日水产市场行情

第五届中国水产科技大会下月在蓉举行,附今日水产市场行情

创业新闻 水产养殖 4年前 (2021-03-13)

4月9日,2021第五届中国水产科技大会将于成都通威国际中心隆重启幕。作为覆盖原料、饲料、种苗、动保、养殖、设施设备、加工、销售等水产行业全产业链的科技盛宴,大会聚焦“科技引领 产业智变 质量兴渔”主题,携手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水产养殖中心网等国际权威组织,与政府协会领导、国内院士专家、首席科学家、农牧博士团,进一步聚焦中国水产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蔬菜第一县”的产业升级之路:农业+科技+电商

“中国蔬菜第一县”的产业升级之路:农业+科技+电商

创业故事 蔬菜种植 4年前 (2021-03-10)

说起山东莘县,别说其他省份,就连山东省内也有不少人没听过。但莘县很早就成了“中国蔬菜第一县”,其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县域之首。不过,莘县这个第一当得却并不好受,因为客观上面临着品牌影响力弱、农产品市场话语权低等诸多“痛点”。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莘县蔬菜产业也开始向数字化加速转型,莘县智慧农业的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海归果农吴彦㛃的“甜蜜事业”故事:孵化更多“1+N”柑橘农业品牌

海归果农吴彦㛃的“甜蜜事业”故事:孵化更多“1+N”柑橘农业品牌

创业故事 果树茶树 4年前 (2021-03-03)

我是一名来自农村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也是一名创业者。吴彦㛃一直有个“柑橘梦”,这个“梦”犹如一张拼图,正在逐渐完整。她说,下一步计划是打造面向全球的柑橘全产业链平台。该平台将涵盖苗木输出、基地果园管理、鲜果销售、橙汁贸易、技术输出、科技转化等内容,并将通过“1+N”模式孵化、培育更多农业品牌,共同生产、提供更多健康食品。

江西萍乡与河北唐山:铁皮石斛助农增收致富

江西萍乡与河北唐山:铁皮石斛助农增收致富

中药材类 创业新闻 4年前 (2021-02-28)

2021年2月25日,工作人员在江西萍乡市安源区五陂镇大田村铁皮石斛组培室管理种苗。近年来,萍乡市安源区依托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大力发展铁皮石斛生态种植业,通过采用"公司+基地+技术培训+农户"的运营模式,形成铁皮石斛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链,有效带动当地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唐山市丰润区泉河头镇罗文口村聚福缘家庭农场的工人在采摘铁皮石斛花。

2020年:水产业的“灾年”,水产注册企业数量迎十年来首次下跌

2020年:水产业的“灾年”,水产注册企业数量迎十年来首次下跌

创业新闻 水产养殖 4年前 (2021-02-27)

2020年,注定是一个水产业的“大凶”之年,返贫的水产人,注定很多。就算不是水产人,也能从各类新闻中,体会到一丝水产人的艰辛与不易,不分国界。据某企业信息查询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2月,我国共有20.26万家海鲜相关企业,广东省以2.8万家企业排名第一,山东、辽宁位列二三名。2020年,海鲜相关企业新注册3.82万家,同比下降4%。

洋芋粉条变“金条”,“青疙瘩”涪陵榨菜变“金疙瘩”

洋芋粉条变“金条”,“青疙瘩”涪陵榨菜变“金疙瘩”

创业故事 蔬菜加工 4年前 (2021-02-26)

提取洋芋(也叫马铃薯、土豆)淀粉、配料打芡、放入漏条机、过凉水……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向化藏族乡三角城村和流水口村的洋芋粉条便出锅了。三角城村委会院子里,整齐晾放着一排排洋芋粉条。洋芋粉条,是青海人必备的美食,是远在省外的青海人对家乡的念想。2月20日,在重庆市涪陵区江北街道,村民在田间收砍青菜头。时下,涪陵榨菜原料青菜头进入丰收季。

探访广州供港澳蔬菜基地:为农业插上智慧的“翅膀”

探访广州供港澳蔬菜基地:为农业插上智慧的“翅膀”

创业新闻 蔬菜种植 4年前 (2021-02-26)

在广州增城区幸福田园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业的运输车辆、农业机械来回穿梭,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该产业园相关负责人刘冠梅称,从这里种植的优质蔬菜,每天源源不断地运往港澳地区,直达同胞们的餐桌。产业园积极推进农旅融合,建设科普教育示范基地、蔬菜文化展示中心、农耕亲子研学基地等项目,着力打造“基地+景点+产业”农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创建了生态农业公园。

2021年这个春天,迎接中医药发展的明媚春光!

2021年这个春天,迎接中医药发展的明媚春光!

中药材类 创业新闻 4年前 (2021-02-25)

中医药有奇效,一次次被证明。政策要点:实施道地中药材提升工程。加强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生产基地建设。制定中药材采收、产地初加工、生态种植、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技术规范,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鼓励发展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联合社。引导医疗机构、制药企业、中药饮片厂采购有质量保证、可溯源的中药材。深入实施中药标准化项目。

疫情冲击下200家水产冷链企业停工停产,大连水产业面临生死存亡选择

疫情冲击下200家水产冷链企业停工停产,大连水产业面临生死存亡选择

创业新闻 水产养殖 水产加工 5年前 (2021-02-24)

2020年下半年,受两次疫情冲击,大连水产行业及其相关联的上下游行业和冷链企业遭受重创。约50多万吨货物积压港口或长达40天才能入关,因冷库被封,大连200余家水产品进口、仓储及加工冷链企业停工停产,4万多名从业员工面临“失业”,大连水产品产业面临生死存亡的选择。值得警惕的是大连作为国际国内冷链产业链中的一环已开始被国际、国内大型船运公司“抛弃”。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扫一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