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赔不当赔?泸县一农户自家田地里”下药”,别家21只鸡被“团灭”

当赔不当赔?泸县一农户自家田地里”下药”,别家21只鸡被“团灭”

养鸡 5年前 (2021-05-20)

2020年11月8日,泸县立石镇水鸭池村的老郭报警称,自家养的21只成年鸡被人下药毒死了。泸县公安局立石派出所接警后,立即赶赴现场。经调查了解得知,老郭的鸡是被老陈放在自家地里的药毒死了。在派出所民警的组织下,老郭和老陈最终达成了一份治安调解协议书,约定由老陈赔偿老郭共计1000元,于2020年12月10日前支付。但老陈逾期未支付

南阳艾草产业:我国最大的艾草加工厂及艾制品集散地

南阳艾草产业:我国最大的艾草加工厂及艾制品集散地

中药材类 农产加工 5年前 (2021-05-16)

南阳拥有我国最大的艾草加工厂,也是我国艾制品的集散地。这里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出口,各个环节,辅助生产线比较齐全,艾制品没有你买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艾制品云集,种类齐全。“一亩艾草的经济效益是种植传统农作物的三倍。”村民陈全喜告诉记者,艾草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繁殖率超强,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且每年可收割三四茬。

创业故事:100亩果园4年爆亏,留下10条农村创业教训,超实用!

创业故事:100亩果园4年爆亏,留下10条农村创业教训,超实用!

创业故事 果树茶树 5年前 (2021-05-09)

农业投资看上去简单,稍有不慎就会深套其中、难以自拔!10条农村创业教训中的最后1条:如果没有亲自深入去了解这个行业、没有做好事先的投资预算与风险评估,贸然进入这个行业,可能将付出很大的代价!我想以个人亲身经历,告诫那些想真正搞农业、从事农业的朋友,一定要慎重。如果你想做一个自食其力的种植者,下面的经验一定要看看,亲身体验、血的教训!

采挖野生中药材赚钱吗?为什么采挖野生药材的人越来越少了?

采挖野生中药材赚钱吗?为什么采挖野生药材的人越来越少了?

中药材类 创业项目 5年前 (2021-05-08)

长江三峡高山地区,山上到处都是野生的何首乌,淫羊藿,黄姜,黄精,枸杞根等。村民们挖各种野生药材,年收入过万。随着生活的富裕,很多人越来越注重保健养生,用农村的原生态草药根泡药酒,泡水喝。挖一天何首乌,运气好,可收入上千,挖黄精,甚至十天半月,可收入几万。挖淫羊藿,一天可收入两三百。总之,采挖野生中药材的人其实还是有的,只是外行人并不知道究竟要去采挖哪些值钱的中草药。

饲料市价一路上涨!开一家小型宠物饲料加工厂赚钱吗?

饲料市价一路上涨!开一家小型宠物饲料加工厂赚钱吗?

农产加工 创业项目 宠物 5年前 (2021-05-05)

近期,山东一大批饲料企业宣布畜禽料涨价,涨幅在30~100元/吨。据悉,今年一季度,中国累计进口玉米672.7万吨,同比增加437.8%,720万吨的年度配额仅剩不足50万吨。农村创业新建一个小型的宠物饲料加工厂,大概需要投资多钱呢?现在饲料的需求还是挺大的,城市饲养宠物非常常见,而开场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很多。那么想要开一家小型的宠物饲料加工厂一般需要多少钱呢?

改变“单打独斗”养牛方式,探索养殖新路径,村民抱团当股东

改变“单打独斗”养牛方式,探索养殖新路径,村民抱团当股东

养牛 创业故事 5年前 (2021-05-04)

“我们采用‘农户+合作社+金融机构+企业+基地’的合作模式集中饲养肉牛,农户不需要参与养殖,只需要入股等分红。”李娜介绍,联合社通过托管养殖的方式,解放了乡村的劳动力。红寺堡区是中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安置区。在过去,当地村民往往采取“单打独斗”的养牛方式,在自家圈养肉牛,家里拴牛的绳,也“拴”住了村民致富的步伐,不少村民需要为饲养的肉牛操心费力,无法腾出手来去创收。

创业故事:高山上种植野生黄精,大价钱,很省事,不耽误外出打工!

创业故事:高山上种植野生黄精,大价钱,很省事,不耽误外出打工!

中药材类 创业故事 5年前 (2021-05-02)

千米海拔上,云雾缭绕间,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向家村83岁村民姚本汉正在为家门口移植的野生黄精培土。看着屋前这两亩地的黄精,姚本汉骄傲地介绍:“家门口的两亩黄精都是去年从山上移植来的,还需要3到5年成熟,成熟了卖个大价钱没问题!”野生黄精的种植靠的是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村民在不耽误外出务工的前提下,平均每年每亩还能增收一千元收入。

这个村的毛木耳从家庭作坊到规模化种植,发家致富路越走越宽

这个村的毛木耳从家庭作坊到规模化种植,发家致富路越走越宽

创业新闻 食用菌类 5年前 (2021-04-27)

山东济宁市鱼台县王庙镇大奚村是远近闻名的毛木耳种植特色村,村里有80多户村民从事毛木耳种植。从原来自产自销的小作坊式加工,到统一育种、统一销售的“五统一”规模化园区种植,大奚村村民蹚出了一条毛木耳种植发家致富路。当年,马培鹏一个大棚就挣了4万多元,接下来的两年,又包下了8个大棚,一年收入能有30多万。“我2018买了辆小轿车,去年又在济宁城区买了套房。”

绿色养殖故事:种草养牛,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兼顾生态环保与经济效益

绿色养殖故事:种草养牛,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兼顾生态环保与经济效益

养牛 创业故事 5年前 (2021-04-25)

珠街乡创新提出“以草养畜”发展思路,目前已发展巨菌草1万余亩。珠街乡已建成规模化养牛场4个,全乡黄牛存栏8000余头,下一步将持续巩固“以草养畜”成果,打造10个畜牧养殖示范基地。3月20日,记者来到勐海县甘蔗主要种植区之一的勐遮镇时,发现田野里的甘蔗已经收割完毕,往年四处冒烟的景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成群的黄牛在牧人的吆喝声中,悠然自得地咀嚼着甘蔗秸秆。

黔西县金碧镇:万亩辣椒种植如火如荼,订单销售,价格有保障

黔西县金碧镇:万亩辣椒种植如火如荼,订单销售,价格有保障

创业新闻 蔬菜种植 5年前 (2021-04-24)

4月21日,贵州黔西县金碧镇折坤村肥沃的土地里辣椒种植一派农忙景象。掏箱、盖膜、移栽正有序进行着,大家有说有笑,不一会儿,一块四五亩的土地被种得满满的。近年来,金碧镇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采取党建引领示范带动种植,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短、平、快”高效作物辣椒、高粱、中药材等产业种植,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贵州玉屏:一个食用菌加工企业的产业融合发展故事

贵州玉屏:一个食用菌加工企业的产业融合发展故事

创业故事 食用菌类 5年前 (2021-04-21)

食用菌作为玉屏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玉屏把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带动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通过工厂化、规模化生产食用菌,提高食用菌的品质和产量,并吸纳群众进入相关企业务工以增加收入。对于公司下一步的规划,赵飞介绍说,在未来发展当中,公司还将建设培训中心及观光园,将产业发展与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

湖北茅箭种植400亩七叶一枝花,贵州从江种植中药材6.11万亩

湖北茅箭种植400亩七叶一枝花,贵州从江种植中药材6.11万亩

中药材类 创业新闻 5年前 (2021-04-14)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武当路街道办事处马家河村村民孙良学今年45岁。2014年,孙良学开始在马家河村龙王寨培植药用植物七叶一枝花。他创办的七叶一枝花中药材基地如今种植面积达400亩,不仅成功发展了林下经济,还有效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近年来,贵州从江县因地制宜,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方式,种植铁皮石斛、白芨等中药材6.11万亩,带动农民就近就业。

这种珍稀菌菇引种到湖北后,干货卖到1200元一斤!

这种珍稀菌菇引种到湖北后,干货卖到1200元一斤!

创业新闻 食用菌类 5年前 (2021-04-12)

4月5日,记者在竹山县县河镇羊肚菌种植基地,大棚内一株株上棕下白、好似羊肚的菌菇破土而出、长势喜人,这些原来生长在云南、四川等地的羊肚菌在柏树垭村成功“安家”。“目前,基地共种植羊肚菌35亩,每亩产菇300多斤,10余斤鲜羊肚菌能晾晒成一斤干货,市场价1200元/斤,主要销往四川、广东等地。”张波介绍,下一步还将发展300亩的羊肚菌,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这个小村庄建起江北地区最大规模的羊肚菌种植基地,产值可观!

这个小村庄建起江北地区最大规模的羊肚菌种植基地,产值可观!

食用菌类 5年前 (2021-04-11)

马家屯村目前已建起江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羊肚菌种植基地,去年,村民人均收入突破了27000元,马家屯村成功打开了致富“菌口袋”。如今,马家屯村种植的羊肚菌亩产千斤,总产值超4000万元。赵俊道的“探路成功”打消了村民的疑虑,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羊肚菌种植行列。大地之星生态园提供菌种、技术支持,并对种植出来的羊肚菌统一回购,第一批加入的村民,已经见到了实打实的收益。

柳州三江:孟寨村做大泥鳅产业,20亩泥鳅基地获利25万元

柳州三江:孟寨村做大泥鳅产业,20亩泥鳅基地获利25万元

养泥鳅 创业新闻 5年前 (2021-04-09)

近日,柳州市三江县同乐乡孟寨村福泰养殖专业合作社邀请三江水产技术推广人员来到泥鳅地田边给泥鳅喂食并细心查看泥鳅进食情况。看着满田的泥鳅争先恐后进食,合作社负责人杨丽能脸上洋溢着满满笑容。项目主体工程为占地322.91平方米的泥鳅苗繁殖厂房,包括恒温孵化室、标准孵化池和培育池,能够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繁殖,养殖面积20亩,是目前三江县唯一一个可实现泥鳅繁殖的基地

山东省郯城县:林下种植赤松茸撑起“致富伞”

山东省郯城县:林下种植赤松茸撑起“致富伞”

创业新闻 食用菌类 5年前 (2021-04-07)

山东省郯城县郯城街道着力在产业振兴上做文章,依靠当地丰富的林木资源优势,以“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种植赤松茸种植,所需原料大都是当地的玉米芯、稻糠、木屑,林下种赤松茸一能利用树林空间,村民增收致富,二能充分利用当地玉米、水稻秸秆,变废为宝,赤松茸采摘后,废弃的原料做底肥,促进树木快速生长,实现了“一箭三雕”。

90后夫妻的草莓合作社,大胆尝试新品种,第一年收入20多万

90后夫妻的草莓合作社,大胆尝试新品种,第一年收入20多万

创业故事 果树茶树 5年前 (2021-04-07)

去年,柳林村引进新的草莓品种“香野”,提供草莓苗的企业打算在村里选择两栋大棚进行试验种植。在大家都在疑惑和观望时,唐厚振夫妻俩果断决定拿出自家一栋大棚,种植新品种。如今,“香野”草莓已成功结果,在合作企业的兜底保障下,草莓不仅不愁销路,而且还卖上了好价钱,与此同时,夫妻俩还跟技术人员学到了草莓种植管理技术。

贵州金沙:打造千亩重楼种植中药材种植基地

贵州金沙:打造千亩重楼种植中药材种植基地

中药材类 创业新闻 5年前 (2021-04-03)

近年来,贵州省金沙县大田乡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发展中草药产业发展,将优秀企业“请进来”,引进贵州省钎汇草堂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打造千亩重楼种植中药材种植基地,带动群众增收。当地政府将与重楼基地进行深度合作,不断探索“公司(基地育苗)+政府(采购扶贫)+村民(领苗种植)+公司(与云南白药厂签约)+云南白药厂(收购成品)”五位一体的生产经营模式

几亩地,供娃上大学!一颗小草莓“红火”一片乡村

几亩地,供娃上大学!一颗小草莓“红火”一片乡村

休闲农业 果树茶树 5年前 (2021-04-02)

“今年草莓行情还不错,一亩地能赚两三万元,我这6亩地大概能赚15万元。”南京溧水莓农赵上富估算,“我以前在南京周边做临时工来维持生计,年收入不够开支不说,还常常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辞退了。两个儿子出生后,我感到肩上的压力越来越重,决定回乡成为一名莓农拼一把。靠着种草莓的收入,我将两个孩子供上大学,现在他们已经大二啦,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

创业故事:客运司机改行养殖黄辣丁的致富故事

创业故事:客运司机改行养殖黄辣丁的致富故事

养鱼 创业故事 5年前 (2021-04-02)

“此前我做过5年的客运司机,后来就改行搞起了水产养殖,专门养殖一种叫黄辣丁的鱼(学名是黄颡鱼、黄骨鱼)。迄今已养殖4年了,效益还挺好的。“我把儿子叫到眼前,告诉他,我想回老家创业,还搞以前的水产养殖。”甘春生说,儿子没有反对。“我不禁想起从事客运前,我和儿子在老家农村养过肉牛、还养殖过泥鳅,当时都比较成功。”甘春生说。

播种,铺膜和滴灌一气呵成:辣椒机械化种植原来这样“高大上”

播种,铺膜和滴灌一气呵成:辣椒机械化种植原来这样“高大上”

蔬菜种植 5年前 (2021-03-31)

在柘城国际辣椒小镇万亩辣椒种植示范区,随着辣椒直播机的运行,一粒粒辣椒种子被均匀地播种到田地中。以40亩种植面积为例,如果以人工方式种植辣椒,从育苗到移栽时间跨度需要两个月,而使用这种辣椒直播机,一天就可以完成,亩均成本机械仅仅是人工的六分之一。”河南省北科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梁圣尊表示,“最重要的是,这种辣椒直播新技术,辣椒成活率高,非常适合朝天椒高密度种植。

种1亩莲藕收入1万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致富模式是这样铸就的

种1亩莲藕收入1万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致富模式是这样铸就的

创业故事 蔬菜种植 5年前 (2021-03-27)

“现在种植一亩莲藕可以收入一万多元,除去成本后,还有六七千元的效益。我本人种有莲藕十余亩,现在还在找土地扩种。”面对镜头,陶新村村民陈水金信心满满。陶新村位于汕尾市海丰县陶河镇东部,自古以来就是优质莲藕的生长宝地。近年来,陶新村打造以莲藕种植为主导,荷花观赏、农业采摘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新业态,释放“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能量,成为当地村民致富奔康的新路子。

为什么肉兔适合家庭户散养?养3000只肉兔,年收入可达30万元

为什么肉兔适合家庭户散养?养3000只肉兔,年收入可达30万元

养兔 创业项目 5年前 (2021-03-25)

为什么肉兔适合家庭户散养?一是兔肉越来越受到欢迎,二是幼兔群养育肥技术,因饲养成本低,劳动强度低,适合千家万户家庭养殖。据了解,化处村的肉兔养殖场建于2017年,面积共有1800平方米,现有肉兔3000只,今年预计年收入可达30万元。为带领更多村民增收,化处村积极成立村级公司,在聘请周边村民到兔场工作的同时,还采用“五股模式”进行分红,切实保障群众利益。

90后大学生回贫困村创业,创办生态农业基地,一周卖出上万单草莓

90后大学生回贫困村创业,创办生态农业基地,一周卖出上万单草莓

创业故事 果树茶树 5年前 (2021-03-22)

“1万份草莓,上线一周就被郑州、许昌、开封的网友买光了!”谈起自己第一次试水电商的成绩,90后“新农人”韩志磊非常兴奋,“要不是因为我们采摘能力有限,销量还会更高。”他不顾家人反对,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回到老家种地。打拼2年后,闯出门道的他在村里带头成立农业合作社,将“扶贫大棚”打造为种植、观光、采摘、旅游于一体的农业生态基地,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

创业故事:他独具慧眼,选择“冷门”作物种植,成就创业致富梦

创业故事:他独具慧眼,选择“冷门”作物种植,成就创业致富梦

中药材类 创业故事 蔬菜种植 5年前 (2021-03-20)

近年,在广东出现了这样一位90后创业者——广东崧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吴俊松,他独具慧眼大力发展起葛根种植,不仅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实现了创业梦想,更带动广大村民走上致富路。1990年生的吴俊松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专业。起初,他想用专业知识创业赚钱,种过水稻、红薯等农作物,但都没成功。直到2015年,吴俊松看中了一种冷门农作物——葛根,才开启了崭新的事业。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扫一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