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部名单公示:2021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与乡村旅游重点乡镇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和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确定了199个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00个镇(乡)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湖北省有7个村上榜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有4个乡镇上榜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全国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工作已基本建立,各地对入选的重点村给予资金奖励、金融信贷、市场推广等各方面的政策扶持。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和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确定了199个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00个镇(乡)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湖北省有7个村上榜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有4个乡镇上榜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全国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工作已基本建立,各地对入选的重点村给予资金奖励、金融信贷、市场推广等各方面的政策扶持。
金洞管理区石鼓源乡五星村生态葡萄园基地,一串串葡萄晶莹剔透、果香扑鼻,令人垂涎欲滴。几名外地游客来到园中,一边品尝着葡萄,一边连声夸赞“好吃、好吃!”。葡萄架下一名年约30岀头、皮肤黝黑的汉子正在忙碌。他叫奉光红,是基地负责人,也是一名退伍军人。“今年挂果预计25000多公斤,按照目前市场平均价格10元/斤计算,收入可达50余万元!”他从做农业创客时起,就把“个人富不算富,
近日,在桦甸市红石砬子镇高兴村高兴西社灵芝种植大棚中,一株株长势喜人的灵芝形态万千,即将喜获丰收,村民们正在对灵芝进行机械收粉,再过一个月左右,就要进入采摘、运送、晾晒阶段。种植户刘某介绍说,今年灵芝总体来说长势不错,每栋大棚收入在8000元左右。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又有游客36.3万人次涌入桦甸乡村,望山、看水、寻找乡愁的记忆。
初秋时节,在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塔哈镇一家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各种中草药长势喜人,斑斓的苗木、盛开花朵,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平阴县孝直镇小天宫村常年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为主,走进小天宫中药材种植基地,黄芪和桔梗在炎炎夏日迎来了它们最美的时刻。黄芪和桔梗不仅长得美、闻着香,更是村民眼里的香饽饽。另外,柴胡也在这个夏季用尽浑身解数努力“破苞而出”。
“辛苦种的桔子,为什么卖不出去?”1997年,一名“85后”小伙儿在目睹了以桔为生的父亲将一推车卖不出去的桔子倒入灵江的绝望后,产生了这样的疑惑。从那以后,他便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回到家乡,把桔子卖出个好价格”。种桔、卖桔,10年间,在临海乡村,冯仁方和他的桔子品牌不断成长,生根发芽。如今,冯仁方多次应邀赴各地分享创业经验,他的故事正鼓励着更多的青年返乡创业、扎根农村
规模化种植的果园要实现盈利,首先得保证自己能活下来,能长期地生存下去,才会有机会实现盈利。项目预算可用总投入按30%+30%+40%来规划使用。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从建园选址开始,一定要从标准化角度来规划设计果园,尽可能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从而减少人工的投入。人工用的越多,存在的风险就会越大,人是最难管的,因为人的随意性很大。
在合作社院子中,摆放着一排排鲜红的辣椒。在密封工作间内,村民王奇辉和工人们正有序地对辣椒进行加工制作。王奇辉告诉记者,“这款味道鲜美、甜辣鲜香的辣酱,由当地的辣椒、生姜、大蒜等农产品制作而成。辣酱成就了我的致富之路。现在大家都喜欢称呼我‘辣酱大叔’。”在建行乐安支行的帮扶下,王奇辉原本滞销的辣酱仅2020年销售收入便达到800万元。
苟家村党支部书记李子龙与村“两委”班子经多方考察和研究商讨,决定利用村里的闲置房屋和林地打造生态鸡养殖和配送中心,依托“魅力折桥湾”品牌优势,延长全镇农家乐产业发展链条。在南宁市邕宁区百济镇屯茶村的源叶种养殖合作社,一阵阵欢声笑语传入耳中,几位面带笑容的农户正在有条不紊地挑选、整理、包装鸡蛋:“我们的鸡蛋品质好,市场需求量大,虽然每天都忙着包装鸡蛋,但是我们感到非常开心!”
以往村里种植大豆、玉米比较多,一般年头一垧地玉米毛收入为1万多元,去除成本后的纯收入也就是7000多元。而种植菇娘的话,一垧地纯收入最低也能达到3万元,效益十分可观。”成本低、风险小、易管理、效益高、好销售的特点,让建设村农户对菇娘产业发展前景充满希望。“现在大家都喜欢种菇娘,它特别出钱,张志菇娘项目这几年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菇娘种植户孙磊满脸喜悦地说。
华池县食用菌产业园由华池县政府与天津齐心集团共同投资建设。园区投资3000万元,建成年产1000万棒香菇菌棒生产车间一处、四季出菇大棚89座以及净化、养菌车间,配套100吨保鲜库及包装、烘干车间。这是七月末在交口县天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香菇种植基地的一幕景象。眼前的现代化种植大棚内,密密麻麻的菌菇棒在架上层层分立,散发着阵阵清香,马上将迎来新丰收。
2020年初,新冠疫情来得猝不及防,也重创了郑鹏飞所在的海外婚礼定制行业。因为海外业务一时无法开展,每月的店租、工资等仍需支出。苦撑几个月、亏损数百万元后,巨大的压力让这个年轻的CEO萌生了转型的念头。什么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小?他想到了开网店做电商。至于卖什么?想来想去——“就卖自己爱吃的水果吧!”截至2021年7月份,其在拼多多平台上的两个店铺累计销量近150万件,约1300万斤
8月17日一早,南召县太山庙乡梁沟村党员王莉家的小型冷库前,几名工人正在忙着装箱,箱里是一瓶瓶冷冻的爬叉。爬叉又名金蝉,俗称马知了、知了猴,因其营养丰富,具有药食保健的作用,近年来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梁沟村柳树组60岁的农民苏玉臣和老伴儿周金芳,每天晚上到村旁树林逮爬叉,一晚上能逮500个左右,卖300多元。去年夏季逮爬叉,老两口卖了1万多元。今年夏季逮爬叉,已卖8000多元。
时下,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一团17连的阿拉尔市塔克拉玛果业有限公司冬枣种植基地里,密密匝匝的冬枣压弯枝头,有的青翠如玉,有的绿中带红,令人目不暇接,采摘工人挎着篮子来回穿梭忙碌。公司技术员刘永刚说,今年我们的冬枣每公斤可以卖到40元,亩产达到1.5吨左右,亩收益近2万元。主要销往浙江、广州等经济发达省市的高端水果店和大型商超。
七月的镇赉正铺展开一幅最美的生态画卷:绿色的稻田一片连一片,风吹稻叶沙沙作响,一只只小螃蟹正在这片稻田中“安家落户”……7月21日,记者来到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简单说,这就是一种‘稻蟹共生’的生产模式,通过养殖螃蟹改变稻田的生态环境。”吉林省好雨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土地管理部经理边忠和介绍说,河蟹能为水稻松土、除草、捉虫、施肥,而稻田为河蟹提供了更好的生存环境。
盛夏时节,记者来到马尾河湿地公园,只见各种水生蔬菜生机盎然。“水生蔬菜基地不仅能满足人们对绿色水生蔬菜的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美化沿湖生态环境,还能有效减少巢湖面源污染。”庐江县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巢湖南岸边已经形成一条集旅游观光、休闲农业于一体的沿湖水生作物产业带。游客不仅可以沿着环湖大道欣赏水生蔬菜园的美丽风景,还可以亲自下湖采摘、品尝新鲜的水生蔬菜。
崾崄乡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探索经济作物互补发展长效机制,利用新建果园套种一些生育期短、产量高、效益好的作物,合理利用了地力、空间和光照,同时“以短养长”促进新建园果树生长发育,实现土地利用最大化,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天水麦积区果业中心技术人员对果园套种中药材进行技术指导。麦积区大规模推广果园套种,增加果农经济效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从沈海高速福山收费站出发,向南行驶14公里,抵达烟台市福山区门楼镇。山路蜿蜒,盘旋而上,驶入两甲庄村南山,视野豁然开朗,樱桃树成簇连片,漫山遍野,蔚为壮观。“近几天天气热,大家加快干活速度,干完了就可以早点收工。”在鱼泉子村大河坝山坡上的青脆李基地,果园管理员王海池向10多个正在对李树进行除草等管护的村民说。
郭家峪村位于涞水县西北部太行深山区,黄芩是太行山区原有的中草药物种之一,牙叶可以做茶,多年生枯芩(黄芩根)是道地中药材。以前,当地村民经常上山采摘黄芩卖钱,也会采些茎叶当茶饮。走进制茶车间,“农民娃”炒茶师张术勇说起制茶工艺头头是道:“从采茶、杀青、炒制、轻柔到成品,需要八道工序,哪道工序不到位或被简化,都会影响茶的口感……”。
今天你养蚕,明天蚕养你——这就是我的致富经。不信?你瞧:我家楼房、家具、家电、存款,哪一样不是这些蚕宝宝“吐”出来的?!桃坪村为金溪镇海拔最高的村。目前,桃坪村已栽种蚕桑53公顷,共有50户栽桑养蚕,其中有曾经的贫困户29户。2019年,蚕桑实现产值27万元,2020年产值达到51万元,2021年进入盛产期,蚕农收入能达120万元,养蚕规模还在继续扩大。
几年前,村民看着不停往山下移植鹧鸪茶树的胡成云,忍不住直摇头……回想起刚创业时的场景,胡成云仍记忆犹新。如今,胡成云成立的鹧鸪茶种植合作社,年产青茶叶21.6万斤,不仅一年为村内提供140个就业岗位,带动全村197户农户种植鹧鸪茶致富,还注册了“百年香鹧鸪茶”品牌公司,成为万宁市重点打造的八大重点项目之一。鹧鸪茶,海南特产,叶圆味甘,是一种奇特的野生茶叶。
近日,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洋泉镇西南村黄花菜进入采收旺季,村民抢抓农时采摘、加工黄花菜,通过“线上 线下”方式销往全国各地。这几天,正是陕西兴平市八里村,黄花菜采摘的日子,每天都有数百人在夜以继日采摘黄花菜。目前,兴平市庄头镇黄花种植面积达数百亩。这一产业带动当地村民脱贫致富,黄花菜产业也被称为当地农户脱贫的“致富花”。
以科学规划为引领,沙河镇坚持产业多元化发展,积极打造“金沙”品牌,先后建成金沙绿港、金沙银花等2个核心园区,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12个、3800亩,种植金银花、板蓝根、药菊等中药材品种16个,计划三年内打造1.5万亩“花海药谷”。沙河镇将规划建设沿大沙河中药材生态种植经济带,计划三年内实现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打造鲁北最大的“花海药谷”,并着力引进中医药生产企业和高端技术人才。
近年来,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大力发展蓝莓产业,通过整合农业项目资金,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经营发展模式,建成云南省标准最高的现代蓝莓产业园。目前,麒麟区在越州、东山、潇湘种植蓝莓7800亩,在麒麟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标准核心连片蓝莓产业园5200亩,其中种植繁育基地200亩、休闲采摘区300亩,建成占地12亩、库容1.5万平方米的佳沃蓝莓分拣冷链物流中心。
年收入过40万元,有房有车,儿女双全。无论哪件,完成起来都非易事。尤其是对一名患有侏儒症、脆骨症,身高不足一米的90后农村伢子来说。长沙县“励志哥”朱柱成功创业,更带动乡亲们增收。但朱柱对此仍不满意。哪怕抖音上,他“一米先生”账号的粉丝数早就超过40万,随便一个视频,点击量至少百万起。在长沙县青山铺镇,他已是有名的“励志哥”。
林西县新林镇八一村立足当地实际,聚焦特色优势产业,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通过香菇种植,让名不经传的小村落走上产业致富新道路。在八一村,村民正在运送刚采摘的香菇,杜好彬也在其中。他以前是村里的贫困户,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去年承包了六个暖棚种植香菇,可观的经济效益让他脱了贫,过上了好日子。林西县新林镇八一村村民 董金才:今年干到十月一得挣一万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