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 (2021-05-04)  养牛 创业故事 评论关闭
文章评分 1 次,平均分 5.0
导语:“我们采用‘农户+合作社+金融机构+企业+基地’的合作模式集中饲养肉牛,农户不需要参与养殖,只需要入股等分红。”李娜介绍,联合社通过托管养殖的方式,解放了乡村的劳动力。红寺堡区是中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安置区。在过去,当地村民往往采取“单打独斗”的养牛方式,在自家圈养肉牛,家里拴牛的绳,也“拴”住了村民致富的步伐,不少村民需要为饲养的肉牛操心费力,无法腾出手来去创收。

【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网:为2021新农人提供精选的创业新项目,新政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让创业者更易起步,让创业过程更顺利,让生意风险降到最小,让三农创业更易赚钱!

改变“单打独斗”养牛方式,探索养殖新路径,村民抱团当股东

红寺堡区肉牛养殖园区饲养着上千头肉牛,为入股农户带来可观的分红。 杨迪 摄

“去年我们家在联合社入股了17万元(人民币,下同),今年估计能分红2万多元。”临近5月,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弘德村村民刘治海正计算着即将获得的分红。

刘治海口中的联合社,指的是吴忠市红寺堡区鲁家窑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目前,联合社在当地的肉牛养殖园区饲养着2800头肉牛,为入股农户户均带来2万元以上的年收益。

与过去相比,靠着分红年入2万元以上的刘治海一家再也不用操心养牛的事情。红寺堡区红寺堡镇鲁家窑工作组组长李娜形容,现在入股的村民养的都是“抽象的牛”。

“我们采用‘农户 合作社 金融机构 企业 基地’的合作模式集中饲养肉牛,农户不需要参与养殖,只需要入股等分红。”李娜介绍,联合社通过托管养殖的方式,解放了乡村的劳动力。

红寺堡区是中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安置区。在过去,当地村民往往采取“单打独斗”的养牛方式,在自家圈养肉牛,家里拴牛的绳,也“拴”住了村民致富的步伐,不少村民需要为饲养的肉牛操心费力,无法腾出手来去创收。

2018年,红寺堡区依托肉牛养殖园区,开始探索农村规模化养殖新路径,地处鲁家窑片区的弘德村成为试点。

“当时我们成立了3个合作社,每个合作社约有10名成员入股,然后交由企业对肉牛进行统一采购、统一饲养、统一防疫、统一出售。”红寺堡镇弘德村党支部书记任军介绍,2018年合作社成员户均收益达1.2万元,吸引了更多的村民前来入股。

2020年,红寺堡区15个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组建了前述联合社,吸引2个村集体、520户农户参股,并聘请专业养殖公司为联合社全程服务。任军说,这种“抱团投资、托管养牛”的模式给村民们增加了一份收入,“可以说村民现在领的是两份‘工资’。”

刘治海就是任军口中“领两份‘工资’”的村民。现在,刘治海除了享受入股带来的分红,还在肉牛养殖园区找了一份驾驶饲喂车的工作,每月能赚4000多元。

入股农户的分红除了受入股资金量、入股时间影响,还取决于联合社的营收状况。据了解,联合社与多家企业签订了销售合同,确保了肉牛销路的畅通,同时由于采用规模化养殖方式和先进的养殖技术,整个养殖园区只需10余人进行管理,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

“联合社就是把优质的资源结合起来,让专业的人士干专业的事,让其他村民从牛圈中解放出来,去做他们更擅长的事。”李娜介绍,当地将联合金融机构,进一步解决村民的贷款问题,让更多村民入股联合社,享受到托管养殖带来的红利。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网记者 杨迪)

【特别注明】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涉农创业者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QQ1181287136)删除。改变“单打独斗”养牛方式,探索养殖新路径,村民抱团当股东

点击这里查看详情>>>赠送2021最新创业项目资料

《2021涉农创业精品项目及农业扶持资金申报指导》

  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涉农创业个人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QQ1181287136)删除。
2023新农人最需要了解学习的农村创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免费共享!关注@69农村创业网,让创业者更易起步,让创业过程更顺利,让创业风险更小,让三农创业更易赚钱!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扫一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