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鸵鸟养殖经济效益:产蛋与卖苗,一只鸵鸟一年也能赚一万多块钱
道县龙江桥村退伍军人张小山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依靠鸵鸟养殖走上了致富之路。我养殖鸵鸟的经济效益一般以产蛋、繁殖、卖苗为主,一只鸵鸟一年下60个蛋,按照它的受精率50%的出壳率来算的话,就是可以孵30只小鸵鸟,一只小鸵鸟卖600块钱,30个就是一万八千块钱一年,然后再除去一些饲养成本,一只鸵鸟一年也能赚一万多块钱。目前,张小山已成立三个鸵鸟养殖基地,存栏量达到了80多只,鸵鸟的孵化饲养技术已经成熟。
道县龙江桥村退伍军人张小山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依靠鸵鸟养殖走上了致富之路。我养殖鸵鸟的经济效益一般以产蛋、繁殖、卖苗为主,一只鸵鸟一年下60个蛋,按照它的受精率50%的出壳率来算的话,就是可以孵30只小鸵鸟,一只小鸵鸟卖600块钱,30个就是一万八千块钱一年,然后再除去一些饲养成本,一只鸵鸟一年也能赚一万多块钱。目前,张小山已成立三个鸵鸟养殖基地,存栏量达到了80多只,鸵鸟的孵化饲养技术已经成熟。
云南鼎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万亩果园内建起了4个单元的生猪养殖场,负责人杨发明说:“种养结合绿色发展让企业实现了经济生态双丰收。”从龚其荣的家庭农场,到鼎成公司的企业农场,再到规模化种猪肥猪养殖场,看到的是新平县紧扣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立足“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路径,政企农携手培育现代生猪养殖生态循环产业,让“猪宝宝”成为乡村振兴致富“金元宝”的生动实践。
闽侯县多措并举大力发展山区高山反季节蔬菜、半山区时令蔬菜和平原区短期绿叶菜,助推乡村产业提档升级。以农业为依托的农家乐、果蔬采摘、民俗旅游等项目也在越来越多的乡村开花结果,吸引着八方游客。一幅以农业产业为基石带动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正在闽侯缓缓展开。种植金姜出售,仅仅是个开端,显然,卢长汉还有更长远的计划——依托金姜带动乡村旅游,打造金姜全产业链。“今年是开荒的第一年,也是第一期,后续会有第二期、
赵芹方已经连续10年养殖水蛭,他看好水蛭干制品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的前景,目前养殖面积80亩,年收入达400万元。水蛭在10月中旬前后发育成熟。经过晒干后,便能成为一味中药,对心脑血管疾病有改善作用。目前每公斤价格在1600元左右,依然供不应求。“我们每年产出300多万尾水蛭,销售额总计400多万,除去花费的成本,年纯收入在100万左右。”赵芹方说。
湘潭县射埠镇的养蛙达人欧阳新龙,养蛙3年,他摸索出了自己的养殖经验,而且无偿提供给需要的村民。如今,射埠镇蟠龙村在他的带动下,有超过20位村民投身养蛙事业,绿色的小青蛙也成了当地致富的吉祥物。养殖青蛙,每亩一年可净赚4万元左右,如果行情好,这20亩蛙田能带来过百万的收益。眼看着这小青蛙的收益如此乐观,街坊邻居都上门请教,欧阳新龙也不藏私,把技术都倾囊相授
入秋以来,清镇市流长苗族乡刺梨基地迎来丰收季,成片的刺梨树上挂满了金灿灿的果实,农民们不顾炎炎烈日,争分夺秒忙着采摘,果农们背着一袋袋刺梨排队验收、过秤、登记、结算,现场热闹非凡,放眼望去,俨然一幅秋收美景图。金秋九月,正是丰收的好时节。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坝镇茨朗村的2000亩刺梨迎来盛产期。漫山遍野金灿灿的刺梨果压弯了枝头,村民们笑盈盈地穿梭此间忙着采摘,山野间一派喜人的秋收景象。
据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报道 “我们已成功研发了把山上废弃的笋壳做原料,生产种植球盖菇的新技术,今年就推广种植了12亩。”9月5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科技服务团队首席、省级科技特派员、高级工程师卢政辉,来到建瓯市东游镇盛前村俊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科学指导菇农利用新型原料发展食用菌。食用菌大棚内,西岔镇陈家井村村民牛有花正忙着将平菇采摘装筐。这些新鲜的菌菇一筐筐码上货车,将被送往兰州市区和
“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9月2日,“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核心区、被誉为“中国香榧之乡”的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正式进入香榧青果采摘期。嵊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江透露,“2020年嵊州香榧产业总产值超10亿元(人民币,下同),带动了5万多户榧农增收致富。”当天,2021中国·嵊州香榧节暨嵊州香榧开摘启动仪式在嵊州市谷来镇榆树村举行。
金洞管理区石鼓源乡五星村生态葡萄园基地,一串串葡萄晶莹剔透、果香扑鼻,令人垂涎欲滴。几名外地游客来到园中,一边品尝着葡萄,一边连声夸赞“好吃、好吃!”。葡萄架下一名年约30岀头、皮肤黝黑的汉子正在忙碌。他叫奉光红,是基地负责人,也是一名退伍军人。“今年挂果预计25000多公斤,按照目前市场平均价格10元/斤计算,收入可达50余万元!”他从做农业创客时起,就把“个人富不算富,
近日,在桦甸市红石砬子镇高兴村高兴西社灵芝种植大棚中,一株株长势喜人的灵芝形态万千,即将喜获丰收,村民们正在对灵芝进行机械收粉,再过一个月左右,就要进入采摘、运送、晾晒阶段。种植户刘某介绍说,今年灵芝总体来说长势不错,每栋大棚收入在8000元左右。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又有游客36.3万人次涌入桦甸乡村,望山、看水、寻找乡愁的记忆。
“辛苦种的桔子,为什么卖不出去?”1997年,一名“85后”小伙儿在目睹了以桔为生的父亲将一推车卖不出去的桔子倒入灵江的绝望后,产生了这样的疑惑。从那以后,他便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回到家乡,把桔子卖出个好价格”。种桔、卖桔,10年间,在临海乡村,冯仁方和他的桔子品牌不断成长,生根发芽。如今,冯仁方多次应邀赴各地分享创业经验,他的故事正鼓励着更多的青年返乡创业、扎根农村
在合作社院子中,摆放着一排排鲜红的辣椒。在密封工作间内,村民王奇辉和工人们正有序地对辣椒进行加工制作。王奇辉告诉记者,“这款味道鲜美、甜辣鲜香的辣酱,由当地的辣椒、生姜、大蒜等农产品制作而成。辣酱成就了我的致富之路。现在大家都喜欢称呼我‘辣酱大叔’。”在建行乐安支行的帮扶下,王奇辉原本滞销的辣酱仅2020年销售收入便达到800万元。
苟家村党支部书记李子龙与村“两委”班子经多方考察和研究商讨,决定利用村里的闲置房屋和林地打造生态鸡养殖和配送中心,依托“魅力折桥湾”品牌优势,延长全镇农家乐产业发展链条。在南宁市邕宁区百济镇屯茶村的源叶种养殖合作社,一阵阵欢声笑语传入耳中,几位面带笑容的农户正在有条不紊地挑选、整理、包装鸡蛋:“我们的鸡蛋品质好,市场需求量大,虽然每天都忙着包装鸡蛋,但是我们感到非常开心!”
东丰县仁合林场日光温室大棚培育的刺嫩芽已陆续上市,这种“回归自然”的无公害山野菜满足了人们对“美味山珍”的需求,成为广大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一天能摘五六十斤,收入上百元,赚得比在城里打工还多!”早晨6时,清远英德市九龙镇河头村的千亩桑芽菜基地里,农户陈井清正在忙活。在他身后,摩托车穿梭在田埂上,快速把采摘好的桑芽叶快速运往村内加工厂。
2020年初,新冠疫情来得猝不及防,也重创了郑鹏飞所在的海外婚礼定制行业。因为海外业务一时无法开展,每月的店租、工资等仍需支出。苦撑几个月、亏损数百万元后,巨大的压力让这个年轻的CEO萌生了转型的念头。什么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小?他想到了开网店做电商。至于卖什么?想来想去——“就卖自己爱吃的水果吧!”截至2021年7月份,其在拼多多平台上的两个店铺累计销量近150万件,约1300万斤
8月17日一早,南召县太山庙乡梁沟村党员王莉家的小型冷库前,几名工人正在忙着装箱,箱里是一瓶瓶冷冻的爬叉。爬叉又名金蝉,俗称马知了、知了猴,因其营养丰富,具有药食保健的作用,近年来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梁沟村柳树组60岁的农民苏玉臣和老伴儿周金芳,每天晚上到村旁树林逮爬叉,一晚上能逮500个左右,卖300多元。去年夏季逮爬叉,老两口卖了1万多元。今年夏季逮爬叉,已卖8000多元。
究竟要发展什么产业?去年,孔车村乡村振兴工作队、村“两委”干部以及村民代表多次召开会议商谈,并前往儋州、乐东等市县参观考察产业。“养殖肉鸽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不错。”孔车村委委员黄兴文说,当时,大家决定在村里发展肉鸽特色产业。去年8月,孔车村从乐东黎族自治县佛罗镇引进2000对银王种鸽进行养殖,目前养殖规模已扩大到2500对。
时下,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一团17连的阿拉尔市塔克拉玛果业有限公司冬枣种植基地里,密密匝匝的冬枣压弯枝头,有的青翠如玉,有的绿中带红,令人目不暇接,采摘工人挎着篮子来回穿梭忙碌。公司技术员刘永刚说,今年我们的冬枣每公斤可以卖到40元,亩产达到1.5吨左右,亩收益近2万元。主要销往浙江、广州等经济发达省市的高端水果店和大型商超。
黄宁,女,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万绿松种养专业合作社销售与推广经理。这个热爱家乡的80后女生,放弃了上海的工作,回到家乡带动当地20余位留守妇女就业,指引20多家农户种植葡萄,面积达800多亩,间接带动上千户农户增收,引导100多户农户加入合作社,助力农户收入翻一番。“他们一家人都很勤快、热心、善良,十里八村找不到第二家。”当地村民提起黄宁,都竖起大拇指。
李先芝终于摸索出一套养殖方法。经她生态喂养的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丰富,销路不愁。当年她投入打井排灌、安装鱼池、引进人工繁育的种苗、配方饲料、消毒增氧设备等成本5万多元不仅全部回本,还盈利2万元。目前灵芝长势也比较良好,预计在下个月10号左右就可以进行首次采收了。”灵芝种植户任良凯信心满满,今年他家承包了20亩土地,总投资在80万元,预计应该是在120万到130万的收益。
作为经开区唯一的农业乡镇,徐庄镇深入贯彻落实徐州市"三乡工程"文件精神,全面推动人才下乡、能人返乡、资本兴乡"三乡工程"提质拓面,切实推动创业、拉动就业、兴旺产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和群众致富。走进宁闽合发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双孢菇种植大棚里,一个个白胖可爱的双孢菇挤满了培育床,工人们正在忙着采摘新鲜的双孢菇,准备装上物流车。
在枝江市董市镇草台村猕缘家庭农场,前来采摘购买“玫瑰香”葡萄的游客络绎不绝。目前猕缘家庭农场内种植的葡萄和猕猴桃已进入盛产期,园内葡萄产量预计可达2万斤,实现产值20余万元,葡萄采摘时间将持续至8月底。猕猴桃8月中旬也将成熟上市,可持续采摘至11月份,初步预计产量4万斤以上,产值可达40万元以上。高标准设施农业种植出的高品质水果,让钱伟枫收获了“甜蜜”,也尝尽了“甜头”。
蕲春全县涉艾企业达2400余家,其中加工企业近400家,蕲艾种植面积超20万亩,开发蕲艾产品20个系列2000多个品种,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高新产品145个,准、械、消、妆字号27项,注册蕲艾系列商标970件。我们有“全国艾灸保健服务标准化试点县”,《蕲春艾灸疗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等金字招牌,不断扩大蕲艾养生文化的知名度。
七月的镇赉正铺展开一幅最美的生态画卷:绿色的稻田一片连一片,风吹稻叶沙沙作响,一只只小螃蟹正在这片稻田中“安家落户”……7月21日,记者来到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简单说,这就是一种‘稻蟹共生’的生产模式,通过养殖螃蟹改变稻田的生态环境。”吉林省好雨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土地管理部经理边忠和介绍说,河蟹能为水稻松土、除草、捉虫、施肥,而稻田为河蟹提供了更好的生存环境。
盛夏时节,记者来到马尾河湿地公园,只见各种水生蔬菜生机盎然。“水生蔬菜基地不仅能满足人们对绿色水生蔬菜的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美化沿湖生态环境,还能有效减少巢湖面源污染。”庐江县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巢湖南岸边已经形成一条集旅游观光、休闲农业于一体的沿湖水生作物产业带。游客不仅可以沿着环湖大道欣赏水生蔬菜园的美丽风景,还可以亲自下湖采摘、品尝新鲜的水生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