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已成中国南方最大的夏菇生产基地,年产值超180亿元

贵州已成中国南方最大的夏菇生产基地,年产值超180亿元

4年前 (2021-07-18)

我国是一个食用菌生产和消费大国,围绕食用菌生产、加工和运销领域,已经形成了相关的产业链。记者11日从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贵州成中国南方最大的夏菇生产基地、最大的优质竹荪菌生产基地,其中红托竹荪、冬荪种植规模中国第一。贵州省内野生食用菌种类占中国的80%以上,是红托竹荪、冬荪、松乳菇、牛肝菌、羊肚菌、灵芝等珍稀食药用菌的著名产地

创业故事:从“穷光蛋”到年入过百万“田螺哥”一招致富

创业故事:从“穷光蛋”到年入过百万“田螺哥”一招致富

4年前 (2021-07-17)

说干就干,严来春开始在外墙、配送车上打广告,还在微信平台卖田螺。“因为我有过一次事业失败的经历,我对卖田螺这份事业格外用心。每天凌晨4点就起床去水库捞田螺,忙到上午9点回家后,就开始养田螺。为了保证田螺品质,确保沙少,我在家里砌了2个3平方米的水池,专门用来养田螺。每天晚上12点,我一定会起来换水,这样才能保证炒出来的田螺口感新鲜味美。”

烟台市门楼镇樱桃树成簇连片,重庆市三建乡3000亩青脆李产业

烟台市门楼镇樱桃树成簇连片,重庆市三建乡3000亩青脆李产业

4年前 (2021-07-14)

从沈海高速福山收费站出发,向南行驶14公里,抵达烟台市福山区门楼镇。山路蜿蜒,盘旋而上,驶入两甲庄村南山,视野豁然开朗,樱桃树成簇连片,漫山遍野,蔚为壮观。“近几天天气热,大家加快干活速度,干完了就可以早点收工。”在鱼泉子村大河坝山坡上的青脆李基地,果园管理员王海池向10多个正在对李树进行除草等管护的村民说。

养蚕致富故事:财富都是这些蚕宝宝“吐”出来的!

养蚕致富故事:财富都是这些蚕宝宝“吐”出来的!

4年前 (2021-07-08)

今天你养蚕,明天蚕养你——这就是我的致富经。不信?你瞧:我家楼房、家具、家电、存款,哪一样不是这些蚕宝宝“吐”出来的?!桃坪村为金溪镇海拔最高的村。目前,桃坪村已栽种蚕桑53公顷,共有50户栽桑养蚕,其中有曾经的贫困户29户。2019年,蚕桑实现产值27万元,2020年产值达到51万元,2021年进入盛产期,蚕农收入能达120万元,养蚕规模还在继续扩大。

创业故事:200多万抖音粉丝的“乡村网红”是如何的?

创业故事:200多万抖音粉丝的“乡村网红”是如何的?

4年前 (2021-07-03)

离乡四年,王静回到大山,埋头创业。借助抖音分享自己所学农业技术和知识,拍摄短视频记录农村生活,传播苗族特色文化。开设抖音帐号两年多来,她被各种人质疑过,也曾一度停滞不前。在她“不甘心”的坚持下,如今成为200多万粉丝的“乡村网红”,还通过传播农业技术,还带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乡们一起赚钱,带动当地产业扶贫。返乡七年后,她已经决定扎根农村。

循环水系统产值高,每立方米水体产加州鲈苗120斤,成活率超90%

循环水系统产值高,每立方米水体产加州鲈苗120斤,成活率超90%

4年前 (2021-07-02)

“我培育的鲈鱼苗,每条2.6元,比市场上一般的鲈鱼苗价格贵50%左右,还供不应求。截至5月31日,春苗已卖了3000多万尾了,已获纯利1000多万元。”日前,湖北鄂州市华容区蒲团乡湖北杏福盛丰水产种业有限公司智能温控循环水育苗厂房里,总经理季海军开心地看着鲈鱼苗欢快进食。好价格来自好产品,好产品出自科学养殖。盛丰水产技术员介绍,公司采取的是循环水高密度育苗法

退役军人返乡创业,书写林下种植野生鹧鸪茶致富经

退役军人返乡创业,书写林下种植野生鹧鸪茶致富经

4年前 (2021-06-28)

几年前,村民看着不停往山下移植鹧鸪茶树的胡成云,忍不住直摇头……回想起刚创业时的场景,胡成云仍记忆犹新。如今,胡成云成立的鹧鸪茶种植合作社,年产青茶叶21.6万斤,不仅一年为村内提供140个就业岗位,带动全村197户农户种植鹧鸪茶致富,还注册了“百年香鹧鸪茶”品牌公司,成为万宁市重点打造的八大重点项目之一。鹧鸪茶,海南特产,叶圆味甘,是一种奇特的野生茶叶。

放弃高薪回乡创业,这位平远美女让小小花生变成致富“金豆子”

放弃高薪回乡创业,这位平远美女让小小花生变成致富“金豆子”

4年前 (2021-06-24)

“平远卖东石花生的人很多,但是我比较早打出了品牌。”今年35岁的刘琼是平远县大柘镇人,8年前,她辞去高薪工作,返乡创业,成立梅州市金宝树农业有限公司,想在农村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当初,有人笑她傻,父母骂她太天真。如今,她把“痴梦”一步步变成了现实,让家乡的小小花生变成了致富的“金豆子”,让养在深闺的东石花生从田间地头走进了各大商超。

山西灵丘县“九分山水一分田”,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产业

山西灵丘县“九分山水一分田”,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产业

4年前 (2021-06-22)

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因地制宜发展符合本地实际的特色产业,利用当地的特殊地形发展种植食用菌产业,在充分践行“两山理论”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探索一条可行路径。在灵丘县红石塄乡下沿河村的一片荒坡上,建起了一座座大棚,棚内种植的灵芝和羊肚菌等食用菌成为农户新的收入来源,鼓起了周边700多户农民的“钱袋子”。

秀美金花小镇:小小金针菜,乡村致富大密码

秀美金花小镇:小小金针菜,乡村致富大密码

4年前 (2021-06-21)

走进银江镇明新村50亩的金针菜种植基地,正处于展叶期的金针菜。“今年销路很大,价格高的时候能卖50块钱一斤,少的也有30到40块钱一斤,村民对金针菜的种植有很大积极性。”明新村党支部书记房国杰兴奋地说。在金针菜产业园里,明新村集约周边土地,规划建设文体广场、休闲观光步道、文化长廊等,打造一个集农业种植、赏花采摘、休闲健身、文化展示于一体的产业休闲区。

创富故事:这个合作社的“羊肚菌+蘑菇”撑开乡村“致富伞”

创富故事:这个合作社的“羊肚菌+蘑菇”撑开乡村“致富伞”

4年前 (2021-06-18)

6月15日,隆回县小沙江镇隆合菌类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肖铁文正在釆收蘑菇发往长沙销售。据介绍,大棚蘑菇正值采收高峰,每天有1000多公斤新鲜蘑菇发往长沙和当地批发,每公斤售价7至8元。同时肖铁文以“技术 帮扶”模式,先后在隆回县石门乡、绥宁、娄底、怀化等地,发展产业基地、提供菌种和技术指导,带动一大批贫困农民栽培羊肚菌,都获得了好收成。

山东寿光:种菜一年人均收入40万?这5大“秘籍”你学不会!

山东寿光:种菜一年人均收入40万?这5大“秘籍”你学不会!

4年前 (2021-06-16)

山东寿光,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蔬菜之乡”。目前,寿光等销售版图不仅覆盖了国内200多个大中城市,还对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委内瑞拉等国家进行出口。做农业没有捷径可走的,寿光蔬菜产业之所以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正是这座“蔬菜之乡”几十年来政府和民间双重努力的结果。或许也正是这几十年来的沉淀,才让寿光农人的“钱袋子”如此丰厚吧。

马山杨梅种植面积达1.2万亩,两千多年历史,一颗值千金

马山杨梅种植面积达1.2万亩,两千多年历史,一颗值千金

4年前 (2021-06-11)

马山杨梅的种植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得益于太湖流域温润的亚热带气候条件、微酸性砂质黄壤土、1000毫米以上的年降水量等得天独厚的条件,马山杨梅的口感与其他地区出产的杨梅截然不同。马山杨梅有乌梅种、潭东、雪桃等优质名牌品种,以其成熟早、果形大、汁液浓、非常可口,深受消费者喜爱。如今,马山杨梅种植面积达12000多亩

河南省新安县:他把红薯做成了致富产业

河南省新安县:他把红薯做成了致富产业

4年前 (2021-06-06)

张书明的种植合作社已经成立12年。合作社现有农户220余户,发展红薯种植5100多亩。张书明还在游沟村承包了一个荒山种植红薯400余亩。他的红薯粉生产线,一小时就能加工红薯1万余斤。现在的书明种植合作社已经形成了从育苗到种植到储藏再到深加工的一体化生产链条,年销售额500万元左右,每年育苗、卖苗、移栽、收获等各个阶段,可带动附近村民100余人就业。

创业故事:说在农村就不能致富?这个有机家庭农场一年轻松获利20多万元

创业故事:说在农村就不能致富?这个有机家庭农场一年轻松获利20多万元

4年前 (2021-06-01)

现在街道非常支持像卞旭这样的“新农人”回乡创业,通过好的政策扶持,好的团队帮助推广产品,减少创业者们的后顾之忧。带着稻种,开着机器,卞旭正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尝试水稻旱种新技术。“这种子是免费提供的,今年我准备先种30亩,如果效果好的话,即便产量稍微少一些也没关系,毕竟不用育苗、插秧,还节约了大量的地下水泡地。”

大樱桃种植者需要的几个创业经验,上杭县蓝莓采摘节开幕

大樱桃种植者需要的几个创业经验,上杭县蓝莓采摘节开幕

4年前 (2021-05-28)

栽种大樱桃毫无疑问是一项经济效益的农牧业项目。伴随着我国对农牧业的适用和对外开放幅度增加,将来会出现很多有志之士把目光看向这一产业链。这对在我国大樱桃产业链的发展趋势是利好消息。殊不知,资金投入农牧业也应搞好充足的提前准备,不然結果与期待相背驰是很一般的事儿。2021年上杭县临城镇首届蓝莓采摘文化旅游节在临城镇石砌村蓝莓产业基地举行。

励志故事:身高不足一米的农村伢子是如何创业成功的?

励志故事:身高不足一米的农村伢子是如何创业成功的?

4年前 (2021-05-24)

年收入过40万元,有房有车,儿女双全。无论哪件,完成起来都非易事。尤其是对一名患有侏儒症、脆骨症,身高不足一米的90后农村伢子来说。长沙县“励志哥”朱柱成功创业,更带动乡亲们增收。但朱柱对此仍不满意。哪怕抖音上,他“一米先生”账号的粉丝数早就超过40万,随便一个视频,点击量至少百万起。在长沙县青山铺镇,他已是有名的“励志哥”。

林西县新林镇:小村落种植香菇,走上产业致富路

林西县新林镇:小村落种植香菇,走上产业致富路

4年前 (2021-05-21)

林西县新林镇八一村立足当地实际,聚焦特色优势产业,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通过香菇种植,让名不经传的小村落走上产业致富新道路。在八一村,村民正在运送刚采摘的香菇,杜好彬也在其中。他以前是村里的贫困户,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去年承包了六个暖棚种植香菇,可观的经济效益让他脱了贫,过上了好日子。林西县新林镇八一村村民 董金才:今年干到十月一得挣一万七八。

大学生养猪:月薪7000元,每天喂猪、扫粪、化学品消毒剂……你能接受吗?

大学生养猪:月薪7000元,每天喂猪、扫粪、化学品消毒剂……你能接受吗?

4年前 (2021-05-20)

“一个月给你7000元,每天的工作是喂猪、扫粪、捡腐烂的猪、使用危险的化学品消毒剂……你能不能接受?”入职8天后,24岁的张尧在社交网络平台写下这个问题。去年9月,张尧从一所高校的食品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他错过了对口企业的招聘,斟酌之后,接过了一家农牧企业“管理培训生”岗位递来的邀约。这是一份相对高薪的工作,包吃包住,研究生年薪18万元起步。

广东茂名荔枝:一起来看世界最大的荔枝生产基地!

广东茂名荔枝:一起来看世界最大的荔枝生产基地!

4年前 (2021-05-20)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茂名是世界最大的荔枝生产基地,面积和产量均约占全球的1/5,全球每五颗荔枝就有一颗产自这里。全市90%乡镇大面积发展荔枝,85%的农户种植荔枝,水果产业占比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茂名荔枝兴衰将直接影响茂名农业农村的发展,影响广东以至全国荔枝生产。从“中国荔枝第一镇”到“世界级荔枝特色小镇”,从产量令人惊叹到“大唐荔乡”IP标识

敢于创新的成功者:地上种菜,地下养猪,别样的生财之道!

敢于创新的成功者:地上种菜,地下养猪,别样的生财之道!

5年前 (2021-05-09)

王世杰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大棚里面养猪,原来,他想把猪的年出栏量从现在的5万头扩增到10万头,但是想要再增加5万头的规模,至少还得建设7万多平米的猪场,投资至少需要5000万元,还得重新流转土地,那怎么样既能扩大规模又节省成本呢?一天王世杰在蔬菜大棚溜达时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大棚里面能不能养猪呢?就在大家高兴和佩服王世杰的时候,王世杰却说:“创新不能停”。

创业故事:100亩果园4年爆亏,留下10条农村创业教训,超实用!

创业故事:100亩果园4年爆亏,留下10条农村创业教训,超实用!

5年前 (2021-05-09)

农业投资看上去简单,稍有不慎就会深套其中、难以自拔!10条农村创业教训中的最后1条:如果没有亲自深入去了解这个行业、没有做好事先的投资预算与风险评估,贸然进入这个行业,可能将付出很大的代价!我想以个人亲身经历,告诫那些想真正搞农业、从事农业的朋友,一定要慎重。如果你想做一个自食其力的种植者,下面的经验一定要看看,亲身体验、血的教训!

创新农业经营方式,60后农村大姐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创新农业经营方式,60后农村大姐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5年前 (2021-05-07)

眼下正是水稻插秧的时节。在宁乡市东湖塘镇太平桥村连片的田间,农机手正驾驶着插秧机,将一盘盘青翠欲滴的秧苗栽进水田中,水田的主人杨蓉则立在田里,麻利地对插秧机不方便作业的角落进行手工补秧。56岁的杨蓉早已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但仍然坚持自己下田劳作,因为她热爱着脚下的土地,因为她始终觉得,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里做一名新型职业女农民很幸福。

改变“单打独斗”养牛方式,探索养殖新路径,村民抱团当股东

改变“单打独斗”养牛方式,探索养殖新路径,村民抱团当股东

5年前 (2021-05-04)

“我们采用‘农户+合作社+金融机构+企业+基地’的合作模式集中饲养肉牛,农户不需要参与养殖,只需要入股等分红。”李娜介绍,联合社通过托管养殖的方式,解放了乡村的劳动力。红寺堡区是中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安置区。在过去,当地村民往往采取“单打独斗”的养牛方式,在自家圈养肉牛,家里拴牛的绳,也“拴”住了村民致富的步伐,不少村民需要为饲养的肉牛操心费力,无法腾出手来去创收。

第一次接触胡蜂养殖,谈谈为什么我要何选择养胡蜂?

第一次接触胡蜂养殖,谈谈为什么我要何选择养胡蜂?

5年前 (2021-05-03)

养殖业追求的是一个可持续发展且具有市场需求的,胡蜂的蜂蛹一年一度,目前供给量非常少,而市场需求是长年无间断的且还不断的扩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很难达到市场饱和状态,大多数行业只有达到市场饱和了大家才开始打价格战,而由于胡蜂对人的危险性,对场地的要求极其苛刻,所以短时间内很少能有大规模的养殖户!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扫一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