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 (2021-08-22)  创业故事 蔬菜种植 评论关闭
文章评分 1 次,平均分 5.0
导语:东丰县仁合林场日光温室大棚培育的刺嫩芽已陆续上市,这种“回归自然”的无公害山野菜满足了人们对“美味山珍”的需求,成为广大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一天能摘五六十斤,收入上百元,赚得比在城里打工还多!”早晨6时,清远英德市九龙镇河头村的千亩桑芽菜基地里,农户陈井清正在忙活。在他身后,摩托车穿梭在田埂上,快速把采摘好的桑芽叶快速运往村内加工厂。

【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网:为2021新农人提供精选的创业新项目,新政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让创业者更易起步,让创业过程更顺利,让生意风险降到最小,让三农创业更易赚钱!

野菜成“致富菜”【中国吉林网】

2021年元旦以来,东丰县仁合林场日光温室大棚培育的刺嫩芽已陆续上市,这种“回归自然”的无公害山野菜满足了人们对“美味山珍”的需求,成为广大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广东桑芽菜与吉林刺嫩芽:小小野菜变身成“致富菜”!

刺嫩芽又名刺老芽,具有补气、活血、祛风、利湿功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被誉为“山野菜之王”。据仁和林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全国山野菜市场上,新鲜刺嫩芽十分紧俏。

仁合林场温室大棚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犹如走进了春天的山林。一株株刺嫩芽翠嫩娇绿,20余名工作人员忙碌着摘菜、打包、装箱。他们栽植的刺嫩芽在元旦、春节两个月左右的采摘期里集中上市,始终供不应求。由于林场采取无土水培技术,每周定期为刺嫩芽杆更换深井水,保证了刺嫩芽的口感和品质,销量也非常可观。

据了解,随着人们消费理念和膳食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山野菜作为市民餐桌上的“新宠”,具有鲜嫩、清醇、无污染等特点。2014年以来,仁合林场积极探索,抓住商机,不断加大刺嫩芽的培育力度,改进刺嫩芽种植技术,并注册了“仁合林源”山野菜商标。2020年,林场共栽培刺嫩芽芽杆15万根,预计全年可产刺嫩芽4000斤,实现产值20余万元。

小小桑芽菜,村民“致富菜”

【南方日报记者 何帆燕】“一天能摘五六十斤,收入上百元,赚得比在城里打工还多!”早晨6时,广东清远英德市九龙镇河头村的千亩桑芽菜基地里,农户陈井清正在忙活。在他身后,摩托车穿梭在田埂上,快速把采摘好的桑芽叶快速运往村内加工厂

广东桑芽菜与吉林刺嫩芽:小小野菜变身成“致富菜”!

河头村是清远推动“一村一品”,加快乡村产业发展的缩影。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清远正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同时,通过聚焦清远鸡、茶叶等优势主导产业,一个“3 X”农业产业体系在清远被构建起来,当地产业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利益联结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包括陈井清在内,越来越多清远农民了产业的增值收益。

随着清远市委推动清远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方案”的正式发布,清远乡村产业发展进入全新快车道。清远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3 X”产业体系,高质量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时,着力打造跨县域的特色优势产业带,扎实推进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样板区项目等重点项目、重大平台建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小小“致富菜” 富民又兴村

说这小小的桑芽菜是河头村民的“致富菜”并不为过。

河头村坐落在英西峰林走廊脚下,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纵然如此,这里过去却一度因为产业基础薄弱、人口外流严重,处于守着金山银山过苦日子的窘境。

2017年以来,结合当地土地整合工作,河头村建成了桑芽菜基地,成立了万子桑蚕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 农户”的方式,走出了一条以农业为基础,乡村旅游为支撑的深度融合发展之路,打开了集体经济发展“致富门”。河头村党支部副书记许景峰介绍,目前河头村种植的桑芽菜面积约1200亩,因为每隔三四天便可收获一茬,每年约有10个月的采摘期,村民因此有了稳定的收入保障。

村民的致富热情被成功激发,除了桑芽菜基地外,百香果产业基地、碧乡民宿等一批产业扶贫项目逐一生根发芽。河头村集体收入从2017年的8.2万元,提高到如今的27.4万元,吸引近1000人回流。在河头村的示范带动下,周边村庄也掀起了“种桑芽菜热”,带动九龙镇种植近8000亩桑芽菜,合作社桑芽菜年产量超1000吨。

陈井清家住河头村石下村民小组,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抓住村里发展桑芽菜产业机遇,成为受益者之一。他承包了几亩土地搞起了生产,年收入增加了3万多元,成功摘掉了“穷帽子”。

乡村产业蓬勃发展 示范村镇越来越多

在清远,像河头村一样凭借“一村一品”焕发新机的村镇不少,乡村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在佛冈县汤塘镇竹山村,冬日的暖阳洒在粉葛基地,一个个粗壮、饱满的粉葛早已破土而出,丰收的歌儿已经唱起。竹山村种植粉葛已有数百年历史,肥沃的土壤、温暖的气候、充沛的雨量和较大的昼夜温差,让当地出产的粉葛有着皮薄、肉香、质嫩、入口无渣等优良品质。通过推进“一村一品”建设,积极引入粉葛深加工生产线,建立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当地粉葛种植面积已超过500亩,成为竹山村家家户户的致富增收产品。

每年11月至次年2月,是采挖、销售淮山的好时节。在阳山县七拱镇西连村,村民在田间地头忙着采挖淮山的热闹“大戏”刚刚演罢。阳山县是“中国淮山种植之乡”,淮山种植面积为广东最大,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七拱镇是阳山淮山的主产地,自改革开放后便开始大规模种植淮山,种植规模已达到8000多亩。西连村正是其主要分布地之一,当地种植户自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形成了成熟的淮山种植、包装、销售产业链。

去年8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首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和第二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名单,清远90个专业村和5个专业镇经各地申报推荐、专家评审及网上公示等程序,获准认定。而在2020年12月1日,农业农村部官网对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进行公示,凭借已培育起来的淮山和麻竹笋产业,清远有2个村镇入选,分别是阳山县七拱镇西连村和英德市西牛镇,至此,清远市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者达到5个。

实施“3个三工程” 培育产业强镇强村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坑口村的笔架茶种植面积已从400多亩发展到3000多亩,每年可生产干茶近10吨。”笔架山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新才说。

坑口村位于清远市清新区,与大多数粤北山村一样,这里山多地少无水田。但通过探索土地托管、资金入股、订单农业和合营代管等方式,打造“一村一品”,这里发展起了茶产业,单村集体年增收一项便超过10万元。

发展优势主导产业是清远加快乡村产业发展的主要思路之一。近年来,立足地区资源优势,清远市大力实施农业“3个三工程”,重点发展茶叶、清远鸡、柑橘三大主导产业,同时注重培育特色产业强镇强村,集中连片发展起了瘦身鱼、乌鬃鹅、食用菌、西洋菜等特色产业。

乡村产业发展壮大需要有完善的设施服务配套。积极推进乡村路网建设、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和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建设是清远的具体行动。数据显示,目前清远市所有行政村已实现光纤宽带、4G网络全覆盖。通过推广“平台快递 电商改造”“农村客运 快递企业”的电商到村物流配送,农产品进城难正被有效解决。

据行业统计,目前清远市茶叶种植已达到21.06万亩、水果种植75.83万亩、蔬菜种植217.5万亩、笋竹面积约75万亩、蚕桑种植7.5万亩、家禽年出栏10591万只(其中清远鸡年出栏约达8378万只)。在水产养殖方面,更已成为全省桂花鱼四大主产区之一,产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

2020年前三季度,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清远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6.7亿元、增加值206.2亿元,同比增长3.9%、3.5%,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3723.1元,增长6.3%。越来越多像河头村一样的“空心村”迎来蝶变,随着村里农旅产业的不断发展,在外的村民逐渐回流,寻找致富新机遇。

【特别注明】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涉农创业者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QQ1181287136)删除。广东桑芽菜与吉林刺嫩芽:小小野菜变身成“致富菜”!

点击这里查看详情>>>赠送2021最新创业项目资料

《2021涉农创业精品项目及农业扶持资金申报指导》

  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涉农创业个人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QQ1181287136)删除。
2023新农人最需要了解学习的农村创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免费共享!关注@69农村创业网,让创业者更易起步,让创业过程更顺利,让创业风险更小,让三农创业更易赚钱!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扫一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