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网:为2021新农人提供精选的创业新项目,新政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让创业者更易起步,让创业过程更顺利,让生意风险降到最小,让三农创业更易赚钱!
【长治日报 记者王涵】近日,从相关部门获悉,前三季度,长治市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产值总量162.1亿元、增量80.1亿元,增量位居山西省全省第一,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山西省长治市立足特色农产品的资源优势和资源禀赋,重点打造药茶、中药材、酿品、肉制品、果蔬食品、功能保健品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优化农产品结构,推动农业提档升级。长治市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第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推进一产高质量发展。联合多家银行机构研发推广“助保贷”等金融产品,促进农业企业发展。深入开展包联服务,组建专家团队、项目工队、营销团队开展“千名专家下基层、千名干部包项目、千名人员跑销售”包联服务活动,组建有机旱作研究院、食用菌产业研究院等技术研究机构,突破种子优化、标准种植、适宜采收等关键性技术,促进推广应用。
此外,长治市重点打造“半分耕”和“长治神谷”两个区域公用品牌,加快推进上党党参、上党连翘、长子大青椒、壶关旱地西红柿、武乡梅杏等市县区域品牌建设,持续扩大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农产品加工:跨界创新大有作为!
【人民网-人民日报】“方便面企业也要跨界做泡饭!”不久前,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上,一家主营方便面的农业龙头企业尝试推出泡饭、拌饭等新产品,引来试吃者不断,还有采购商当场下了大订单。为啥搞跨界经营?这家企业负责人说,农产品加工行业存在着“冷热不均”:一边是挂面、方便面等面制品市场趋于饱和,一边是近几年自热米饭、速食粥等米制品销量“井喷式增长”。为了顺应新趋势、打造新优势,企业开始进行跨界创新。
实际上,这种跨界并非个案。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提高和消费需求升级,越来越多的地方探索农产品综合利用加工,满足市场多元化、快捷化需求。比如,将预制菜、螺蛳粉等产品送上餐桌,为农产品加工注入了新动能。据统计,2020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23.2万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超7.3万家,加工转化率提升到68%,吸纳3000多万人就业,辐射带动了1亿多小农户增收,有效满足了城乡居民需求。
加工是农业产业体系中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完善加工产业链,必须推进农产品多层次利用,促进多环节增值。比如,建好烘干、储藏等初加工设施,降低果蔬等农产品产后损失率,实现错峰销售,提高质量效益;引导企业加大精炼、保鲜等技术应用,挖掘玉米、稻米等农产品多种功能,通过精深加工涨身价;在农业废弃物利用上动脑筋,通过“麦麸变多糖”“果渣变纤维”等方式变废为宝,打开农产品增值新空间;等等。
技术创新是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以新疆的杏、冬枣等产品为例,这些鲜果可以通过冻干技术,保留原色原味,易储存易运输,从而带动当地初级加工迈向精深加工。事实证明,农产品在市场上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要看科技这条“腿”有多长。在重视生产环节的同时,在产后环节加大科研力度,围绕关键环节加强技术攻关,才能提升产品竞争力,推进产业提质升级。此外,还应重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优化区域布局,推动加工产能向主产区、优势区聚集,生产更多适销对路的产品。
做好农产品加工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保供给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当前,消费者偏好更加多元,个性化、多样化的细分市场发展迅速。发展符合新消费需求的主食、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和净菜加工等,有利于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体系的适配性。如今,人们追求吃得更加营养健康。跟着市场走,就要不断提升供给质量。农产品加工企业需要在食品安全、口味风味等方面精益求精、开拓创新,不断推出优质创新产品。
农业龙头企业是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的中坚力量,也是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主体,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坚持联农带农,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优化从田间到车间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就一定能让农民分享更多发展红利,为希望的田野注入更多发展动能。
【特别注明】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涉农创业者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QQ1181287136)删除。
点击这里查看详情>>>赠送2021最新创业项目资料
《2021涉农创业精品项目及农业扶持资金申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