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县新林镇:小村落种植香菇,走上产业致富路

林西县新林镇:小村落种植香菇,走上产业致富路

创业故事 食用菌类 4年前 (2021-05-21)

林西县新林镇八一村立足当地实际,聚焦特色优势产业,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通过香菇种植,让名不经传的小村落走上产业致富新道路。在八一村,村民正在运送刚采摘的香菇,杜好彬也在其中。他以前是村里的贫困户,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去年承包了六个暖棚种植香菇,可观的经济效益让他脱了贫,过上了好日子。林西县新林镇八一村村民 董金才:今年干到十月一得挣一万七八。

创业项目:秸秆栽培食用菌,利用废料赚钱!

创业项目:秸秆栽培食用菌,利用废料赚钱!

创业项目 食用菌类 4年前 (2021-05-20)

2021年5月19日,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积极扶持农民利用当地丰富的农作物秸秆作为培养基发展食用菌栽培项目,既避免了焚烧秸秆对环境的污染,又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目前,全区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的食用菌播种面积1500余亩,实现总收入3000多万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采挖野生中药材赚钱吗?为什么采挖野生药材的人越来越少了?

采挖野生中药材赚钱吗?为什么采挖野生药材的人越来越少了?

中药材类 创业项目 4年前 (2021-05-08)

长江三峡高山地区,山上到处都是野生的何首乌,淫羊藿,黄姜,黄精,枸杞根等。村民们挖各种野生药材,年收入过万。随着生活的富裕,很多人越来越注重保健养生,用农村的原生态草药根泡药酒,泡水喝。挖一天何首乌,运气好,可收入上千,挖黄精,甚至十天半月,可收入几万。挖淫羊藿,一天可收入两三百。总之,采挖野生中药材的人其实还是有的,只是外行人并不知道究竟要去采挖哪些值钱的中草药。

鲜食甜玉米的田间管理很重要,蔬菜食用和水果食用时怎么选品种?

鲜食甜玉米的田间管理很重要,蔬菜食用和水果食用时怎么选品种?

创业新闻 蔬菜种植 4年前 (2021-05-07)

甜玉米是菜用玉米的一个类型,其营养丰富,倍受消费者喜爱,随着甜玉米种植技术的广泛应用,既提高了种植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增加了农民收入。本文通过对甜玉米种植技术的选地整地、品种选择、适时播种、管理、病害防治及采收等内容进行简单论述,以期为广大甜玉米种植者提供一些参考。要作蔬菜食用的玉米,可选用多穗型甜玉米品种为宜。

第一次接触胡蜂养殖,谈谈为什么我要何选择养胡蜂?

第一次接触胡蜂养殖,谈谈为什么我要何选择养胡蜂?

创业故事 蜜蜂 4年前 (2021-05-03)

养殖业追求的是一个可持续发展且具有市场需求的,胡蜂的蜂蛹一年一度,目前供给量非常少,而市场需求是长年无间断的且还不断的扩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很难达到市场饱和状态,大多数行业只有达到市场饱和了大家才开始打价格战,而由于胡蜂对人的危险性,对场地的要求极其苛刻,所以短时间内很少能有大规模的养殖户!

创业故事:高山上种植野生黄精,大价钱,很省事,不耽误外出打工!

创业故事:高山上种植野生黄精,大价钱,很省事,不耽误外出打工!

中药材类 创业故事 4年前 (2021-05-02)

千米海拔上,云雾缭绕间,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向家村83岁村民姚本汉正在为家门口移植的野生黄精培土。看着屋前这两亩地的黄精,姚本汉骄傲地介绍:“家门口的两亩黄精都是去年从山上移植来的,还需要3到5年成熟,成熟了卖个大价钱没问题!”野生黄精的种植靠的是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村民在不耽误外出务工的前提下,平均每年每亩还能增收一千元收入。

这个村的毛木耳从家庭作坊到规模化种植,发家致富路越走越宽

这个村的毛木耳从家庭作坊到规模化种植,发家致富路越走越宽

创业新闻 食用菌类 4年前 (2021-04-27)

山东济宁市鱼台县王庙镇大奚村是远近闻名的毛木耳种植特色村,村里有80多户村民从事毛木耳种植。从原来自产自销的小作坊式加工,到统一育种、统一销售的“五统一”规模化园区种植,大奚村村民蹚出了一条毛木耳种植发家致富路。当年,马培鹏一个大棚就挣了4万多元,接下来的两年,又包下了8个大棚,一年收入能有30多万。“我2018买了辆小轿车,去年又在济宁城区买了套房。”

绿色养殖故事:种草养牛,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兼顾生态环保与经济效益

绿色养殖故事:种草养牛,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兼顾生态环保与经济效益

养牛 创业故事 4年前 (2021-04-25)

珠街乡创新提出“以草养畜”发展思路,目前已发展巨菌草1万余亩。珠街乡已建成规模化养牛场4个,全乡黄牛存栏8000余头,下一步将持续巩固“以草养畜”成果,打造10个畜牧养殖示范基地。3月20日,记者来到勐海县甘蔗主要种植区之一的勐遮镇时,发现田野里的甘蔗已经收割完毕,往年四处冒烟的景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成群的黄牛在牧人的吆喝声中,悠然自得地咀嚼着甘蔗秸秆。

乡村振兴鸭先行,藤县打造向粤港澳大湾区的优质特色农产品重要集散地

乡村振兴鸭先行,藤县打造向粤港澳大湾区的优质特色农产品重要集散地

养鸭养鹅 创业新闻 4年前 (2021-04-19)

“我们第一批是先投入1万只蛋鸭,第二批在四月份投入(达)两万只,到5月尾投入三万只,我们优先录取附近脱贫户就业,助力乡村振兴。”广西梧州市藤县塘步尚和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莫明东微笑着说。藤县塘步镇南安村通过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2020年,全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多万元。2021年,藤县一二三产业保持稳定发展,预测一季度生猪总存栏24.6万头,累计出栏13.5万头;

河北临西县年产食用菌超10万吨,贵州剑河县食用菌产业“一盘棋”布局

河北临西县年产食用菌超10万吨,贵州剑河县食用菌产业“一盘棋”布局

创业故事 食用菌类 4年前 (2021-04-16)

近年来,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将食用菌培育作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目前,临西县年产食用菌超10万吨。春意正浓,万物复苏。贵州剑河县岑松镇沪昆高速公路旁,剑荣菌业有限公司生产大棚海鲜菇9号车间,雾气缭绕,一簇簇海鲜菇清香鲜嫩,工人们忙着采摘、装筐,一派热火朝天景象。“如今,在家门口务工,每月能有4000多元收入,既能就近顾家,又能挣钱,生活越过越好。”

创业故事:与蝴蝶为伴,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年纯收入近50万!

创业故事:与蝴蝶为伴,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年纯收入近50万!

农业科普 创业故事 特种养殖 4年前 (2021-04-11)

说到农村养殖,除了常见的鸡、鸭、鹅、鱼、猪、牛、羊等,还有人养昆虫,譬如弱不禁风的花蝴蝶。在乐山一个小村庄里,就有一个小伙子爱和蝴蝶打交道,最后还靠它发家致富。如今,熊飞饲养的蝴蝶品种已达到了8种,年纯收入接近50万元,接下来,他想把蝴蝶产业融入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和研学,还有庆典放飞,标本,工艺品,让更多的人了解蝴蝶行业,爱上蝴蝶。

90后夫妻的草莓合作社,大胆尝试新品种,第一年收入20多万

90后夫妻的草莓合作社,大胆尝试新品种,第一年收入20多万

创业故事 果树茶树 4年前 (2021-04-07)

去年,柳林村引进新的草莓品种“香野”,提供草莓苗的企业打算在村里选择两栋大棚进行试验种植。在大家都在疑惑和观望时,唐厚振夫妻俩果断决定拿出自家一栋大棚,种植新品种。如今,“香野”草莓已成功结果,在合作企业的兜底保障下,草莓不仅不愁销路,而且还卖上了好价钱,与此同时,夫妻俩还跟技术人员学到了草莓种植管理技术。

“药草皇后”蒲公英浑身是宝,金坑村开出致富花

“药草皇后”蒲公英浑身是宝,金坑村开出致富花

中药材类 创业故事 4年前 (2021-04-01)

走进桓仁满族自治县沙尖子镇金坑村村民万岁仁家的蒲公英基地里,看到蒲公英嫩芽儿已经破土而出,好似在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暖意融融的世界。“‘婆婆丁’浑身是宝,嫩芽可以当菜吃,根晒干后可以泡茶,种子可以卖钱。”万岁仁略感自豪地说,“再过几天就能采摘出来,运到市场去卖了”。春节前后,一斤蒲公英甚至能卖到30元,这一转变让很多颇有远见的乡村人迎来了难得的致富机遇。

种1亩莲藕收入1万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致富模式是这样铸就的

种1亩莲藕收入1万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致富模式是这样铸就的

创业故事 蔬菜种植 4年前 (2021-03-27)

“现在种植一亩莲藕可以收入一万多元,除去成本后,还有六七千元的效益。我本人种有莲藕十余亩,现在还在找土地扩种。”面对镜头,陶新村村民陈水金信心满满。陶新村位于汕尾市海丰县陶河镇东部,自古以来就是优质莲藕的生长宝地。近年来,陶新村打造以莲藕种植为主导,荷花观赏、农业采摘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新业态,释放“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能量,成为当地村民致富奔康的新路子。

新疆和田与广西昭平县:鹧鸪养殖铺就村民创收致富路

新疆和田与广西昭平县:鹧鸪养殖铺就村民创收致富路

创业新闻 家禽养殖 特种养殖 4年前 (2021-03-27)

在广西昭平县文竹镇纸社村集体经济项目的鹧鸪养殖场,一万羽鹧鸪不停地鸣叫着。被聘请为饲养员的两位脱贫户在分拣鹧鸪蛋、喂预防肠炎的药剂。该养殖场的种鸪日均产蛋3500多枚,2台孵化机已安装调试就位。2019年,朗如乡建立鹧鸪养殖基地,采取“村委会+合作社+基地+贫 困户”的方式,由村委会主导,成立合作社负责经营, 产出鹧鸪幼苗交由贫困户饲养,经过3个月养殖,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

创业故事:玉米只能吃?大学生培育出“文玩玉米”新品种

创业故事:玉米只能吃?大学生培育出“文玩玉米”新品种

创业故事 蔬菜种植 4年前 (2021-03-24)

除了吃、做饲料,玉米还能用来做什么?在山西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业大学生张焱培育出了一种可以盘的“文玩玉米”。这种玉米个头小巧,但颜色丰富、颗粒饱满、玉润通透。经过挑选、清理、安装配件、加固、编织、上油,一个个精致的文玩挂件就做成了。据测算,农户种植“文玩玉米”,每亩收入在6000元至8000元,是种植普通玉米收入的3倍以上。

现在的羊肚菌市场非常紧俏,我们基地现货被抢购一空

现在的羊肚菌市场非常紧俏,我们基地现货被抢购一空

创业故事 食用菌类 4年前 (2021-03-13)

仲春时节是耕作时节,也是收获时节。眼下,七星关区田坝镇444个大棚的羊肚菌已全面成熟进入了采收期,每天都有数十名工人从早到晚采摘新鲜羊肚菌。“现在的羊肚菌市场非常紧俏,只要我们基地有现货就会被抢购一空。这不,福建的批发商已经在基地门口等着装车了。”田坝镇羊肚菌基地负责人王江在大棚里来回穿梭,细心指导工人采收羊肚菌。

沂源这家草莓园里长蘑菇,三层立体种植模式增效益

沂源这家草莓园里长蘑菇,三层立体种植模式增效益

创业新闻 果树茶树 食用菌类 4年前 (2021-03-05)

3月1日,在沂源县南鲁山镇芝芳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工人们正在管护草莓和蘑菇。示范园内,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高架立体栽培设施让人眼前一亮,立体架上草莓、猴头菇、赤松茸按适宜生长温度被分为三层种植。时下各种草莓、蘑菇进入生长和销售的旺季,前来采摘的人络绎不绝,市场销售十分火爆,极大地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增收,满怀信心地走向幸福生活。

8.6万羽鹌鹑带来近50万元收入,百万鹌鹑养殖预计年利润800万元

8.6万羽鹌鹑带来近50万元收入,百万鹌鹑养殖预计年利润800万元

创业故事 家禽养殖 特种养殖 4年前 (2021-03-02)

走进博湖县塔温觉肯乡东大罕村2组双虎湖鸭养殖农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8.6万羽鹌鹑还给养殖农场带来了近50万元的收入。如今,新一批鹌鹑已经开始产蛋。每天产蛋约600公斤,后期将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基础设施投入。从库车佳农种禽繁育专业合作社传来好消息,阿克苏地区工信局“访惠聚”驻库车市牙哈镇吾斯塘博依村工作队百万只鹌鹑养殖项目效益初显。

探访南京高淳区水产生态养殖基地,养蟹人又开始忙碌起来了!

探访南京高淳区水产生态养殖基地,养蟹人又开始忙碌起来了!

养螃蟹 创业故事 4年前 (2021-02-28)

随着天气转暖,广大蟹农又开始忙碌起来。连日来,南京高淳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里人来人往、十分热闹,蟹农们正忙着为今年首次启用的标准化蟹塘消毒、增肥,投放优质蟹苗,以期金秋能有个好收成。据悉,本月底蟹苗投放工作将基本完成。以前高淳螃蟹每年亩均收益2000元-3000元,规模化养殖后预计每亩蟹塘每年可节约1000元成本,亩均效益有望实现8000元。

安徽长丰县:“乡乡有园”“村村种植”,小草莓带来了好光景!

安徽长丰县:“乡乡有园”“村村种植”,小草莓带来了好光景!

创业故事 果树茶树 4年前 (2021-02-25)

新春时节,在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境内,红彤彤的草莓成为最喜庆的装扮,这一颗颗小小的草莓,带动起一个致富产业,也助力长丰县从脱贫走向乡村振兴。这个春节,39岁的长丰县水湖镇拐王村村民闫如广比往常任何时候都忙。“今年草莓大丰收,草莓长得快,一茬接着一茬长。”闫如广说,春节期间草莓的价格也好,能卖到约40元每斤。长丰县还规划建设了面积3.96平方公里的草莓小镇。

河北肃宁县“冬棚+暖棚”种植千亩韭菜,甘肃省皋兰县一把小油菜种出致富路

河北肃宁县“冬棚+暖棚”种植千亩韭菜,甘肃省皋兰县一把小油菜种出致富路

创业新闻 蔬菜种植 5年前 (2021-02-21)

隆冬时节,记者走进河北省肃宁县邵庄乡朱家庄村韭菜冬棚内,看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管护,绿油油的韭菜长势喜人,满棚的绿色预示着增产增收的“希望”。“朱庄”牌冬棚韭菜产品己成为肃宁县当地的蔬菜拳头产品。在三和村,一幅美丽新农村田园美景展现在人们眼前,老百姓精气神更足了,人人忙着学技术、搞生产,向致富之路迈出坚实步伐。

2020年养鸡赚不赚钱呢?2021年养鸡业前景如何?

2020年养鸡赚不赚钱呢?2021年养鸡业前景如何?

养鸡 创业项目 5年前 (2021-02-18)

尽管2020年养鸡业不景气不如人意,2021年他们仍然不会放弃养鸡。在这个备战2021年养鸡业分秒必争的时候,他们依然故我的该育雏的正在抓紧时间育雏;该进苗的正在抓紧时间进苗;该收拾场地的正在抓紧时间收拾场地,只为盼一个来年好兆头。鸡苗、鸭苗蹭蹭蹭直线上涨,从一月19号鸡苗、鸭苗六毛钱只、八毛钱只的白菜价到2月2号3.5元钱一只,涨了五倍还要多,

从IT“白领”摇身变成农业“高富帅”,特菜种植,带来收入百万

从IT“白领”摇身变成农业“高富帅”,特菜种植,带来收入百万

创业故事 蔬菜种植 5年前 (2021-02-17)

王世亮在北京从事IT行业,收入十分可观。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特菜’这一市场,于是,2006年,他决定辞职,回到家乡辛兴镇任家朱庙村,租了20亩地开始建棚种菜。而这一干,就是十年。这十年里,他的特菜不仅远销上海、江苏、浙江、海南、哈尔滨等地,卖出几百万的利润,还打响了“诸城特菜”这一品牌。他的“青鸟农庄”特菜基地,更是引领着农耕新时尚的浓郁氛围。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扫一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