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菇草莓混合种植效益高:东川镇的香菇产业发展之路
经过多方考察,州军分区与镇党委和村民多次沟通之后,最终把香菇草莓混合种植作为该村经济的增收点,在前期投入70万元的基础上,再次投入10万元帮助该村办起了自己的产业园。说到香菇草莓种植项目,群众无不夸口称赞海北军分区的大力支持。“该产业园一出菇就收到了许多订单,就连村里的群众都会来采摘尝鲜,一开始就卖出去了500公斤

种稻养螺项目:100亩稻田的田螺年收益可超40万元!
6月13日,西林县在八达镇木呈村大从屯举行田螺苗发放活动。木呈村大从屯130亩水田,当日投放6170斤田螺苗,按照每亩田螺产量约500斤,100亩年产量约5万斤左右,市场价卖8元每田螺,年收益达40多万元,受惠群众76户共304人。西林县“水稻+田螺”生态种养的民生项目,切实为人民群众实现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种艾草亩收入3千多元,而用于端午节插花市场的每亩效益可达7千元
种植一亩地的艾草一年能收益多少钱?答案是每亩地效益2000-3000多元。2022年,有一个艾草基地打算预留100亩地鲜艾草用于端午佳节的插花插艾销售,余下1000多亩用于加工艾绒以及其他艾制产品。但是他万万没想到,仅仅几天订购鲜艾草用于端午佳节的已经超过了300多亩!这样艾草的经济价值将翻一番,一亩地鲜艾能不能收益7000元呢。

一个村的农业新功能开发故事:休闲、教育、养老……
山东省高青县菁盛桑蚕基地迎来了今年的第一波游客——学生和家长。伴随着技术人员的解说,学生们对丝绸技术的历史、缫丝的原理和工艺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传统的手摇纺车前,学生们尝试着让蚕丝在指尖飞舞,体验缫丝的乐趣。除了休闲和教育,随着农业发展水平提高,工商资本与“三农”结合,企业赚钱、群众受益的双赢局面已经出现,“以地养老”成为农业新功能。

南宁市兴宁区与甘肃镇原县:打造规模化肉鸡产业链
目前,兴宁区正在着力推进富凤黄羽肉鸡屠宰深加工项目,预计今年年内竣工试产。该项目将引进自动化肉鸡屠宰分割、冷链解酸锁鲜、冷库、包装加工生产线及熟食肉制品加工生产线,建成后年屠宰肉鸡2000万羽,加工肉制品可达2000吨。据介绍,镇原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以甘肃圣越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以促农增收为目标,形成了以城关、临泾、南川、屯字、上肖、中原等12个重点乡镇为核心的种鸡孵化、肉鸡养殖区。

农业农村部:打造一批投资农业农村的合作平台
打造一批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合作平台,为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提供规划、项目信息、融资、土地、建设运营等一揽子、全方位投资服务,促进要素集聚、产业集中、企业集群,实现控风险、降成本、提效率。统筹做好发展引导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建设规划等的管理制定、信息发布等工作。建立社会资本投资指导服务机构,发挥园区平台的信息汇集、投资对接作用。

中国农业进入快速转型期,农村创业投资要掌握这5个趋势方向
第一,投资农业装备业将是一个机会。其次,生物技术,农资产业。例如,化肥、肥料、种子,包括养殖和种植生物技术广泛使用。第三,农业化服务体系建设。专业化服务体系可能会有一个比较大发展,以后这样专业化服务体系、专业服务公司会越来越多。第四、农业一体化企业打造。过去做饲料、养殖、屠宰甚至食品,

一头驴就是一颗摇钱树!一头驴纯利润可达五千多元
在江西省莲花县湖上乡江背村“致富驴”产业基地:项目占地30多亩,目前养殖120多头毛驴,采用自产自销模式,规划设计养殖区、屠宰区、深加工车间、仓库、兽医室、职工生活办公区、冷库、技术研发室等,建成了一整套加工驴产品的流水线。驴浑身是宝,熬阿胶,卖驴肉……一头驴纯利润可达五千多元,一头驴就是一颗摇钱树。

2022年这五个新兴项目适合农村创业,还有政策扶持!
相信每个人都不愿就此平平淡淡地过一生。现如今农村的发展不断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村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越来越完善,那么,2022年最适合农村发展的项目有哪些?这5个新兴项目值得一试!总的来说,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创业也需要与时俱进,选择最适合这个市场和消费者的,才能获得更好的前景。

回乡创业故事:退伍军人以养殖锦鲤打开创富大门!
一条名贵锦鲤观赏鱼曾卖出8.8万元!“一窝鱼,很可能其中一条一文不值,一条价值连城。比如丹顶昭和三色,整个鱼身红、白、黑三种颜色都要非常清晰,头顶倒三角棱角分明,这才是高品质,这种鱼长到40厘米后可以卖到4万元到6万元。从观赏鱼养殖一枝独秀,到销售鱼苗、经营水族器材,娱乐竞技、休闲养生等产业遍地开花,在李有才的基地,一条锦鲤正游出一条产业链,让观赏鱼身价噌噌上涨,基地年产值超过6000万元。

福建延平招商引资:探索带动性强的生态循环养殖新模式
鑫顺奶牛养殖基地占地526亩,是峡阳镇2021年引进的市级重点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2.5亿元,建设标准化牛舍19座,养殖奶牛规模5000头,预计建成投产后,每年可产鲜奶5万余吨,新增产值1.5亿元,带动周边近300人就业。“基地走的是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采用最新技术建设的原异味发酵厂保证了废水零排放,牛粪经无害化粪物处理后则可用做垫料和有机肥料,真正做到了全程自产自销零污染。”

河南郏县:果园林下养鹅,生态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林种木,地生金。林下养殖打通林间和土地的生态、经济效益双要素。郏县长桥镇继续坚持生态绿色发展,培育壮大林下经济,促进产业经济循环流通,助力乡村振兴。近日,在春色明丽美如画的郏县长桥镇汝河湾畔,100多亩翠绿欲滴的桃树林中,近千只体格健壮的成熟种鹅正在林间觅食,成群结队,好不壮观。果园主人郭亚培和家人一起,在林下忙着收捡今年新下的鹅蛋。

我国水产品加工数量及种类分布,水产品捕获加工技术要求有哪些?
随着渔业的发展,我国的水产加工业也随之发展壮大。水产品加工主要包括对各种水产品的加工,粗加工制成冷冻水产品以及腌制食品,精加工进一步制成休闲食品、保健食品、预制菜和罐头食品等。上游主要涉及各类鱼、虾、蟹、贝、龟等水产,下游则是渠道,加工而成的水产品通过电商、商超等渠道流向消费者。据推测,2021年我国水产品产量可达6575万吨。

中国黄鳝之都——全国最大的黄鳝贸易市场是哪个城市?
进入秋天,黄鳝出水上市,(湖北仙桃市张沟镇)先锋村开始热闹起来,这个全国最大的黄鳝贸易市场,年交易额超过4亿元。最高峰,每天有40万斤仙桃黄鳝从这里“游”到北上广,“游”出国门。湖北仙桃,素有“中国黄鳝之都”之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先锋村首创网箱吊养法,发展成全国“网箱养鳝第一村”,又催生出张沟养鳝“第一镇”。仙桃,不仅成为黄鳝的重要集散地,还成为养殖技术变革、创新的最前沿、风向标。

沉浸式直播云养项目兴起,这二个“云养鸡”案例带给你创业启示
在互联网上,小龙虾、猫、狗、鸡、猪、牛,甚至植物都能成为“云养”对象,云养”客户人群则主要以亲子家庭和年轻人为主。“云养鸡+共享农场”模式的出现,不仅解决了农民销路问题,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据了解,双堰社区跑山鸡养殖基地全年出栏量达3万羽,预计销售额可达300万元,纯利润有80万元,双堰社区从最初的空壳村转变为了年收入突破100万元的“云养小康村”,村民的收入也在节节攀升。

视频:是“竹虫”还是“害虫”?林业部门要求销毁,二十多名养殖户亏大了
视频:农村创业项目——竹虫养殖;视频:是“竹虫”还是“害虫”?林业部门要求销毁,二十多名养殖户亏大了。饲养竹虫虫投资少,周期短,(从引进种虫开始,大概3天后就开始产卵,产卵5天后种虫就可以分开进入另外一盆继续产卵。产下的卵大概15-20天可以出商品虫上市销售了。种虫大概可以用3个月左右。从卵开始第25-30天左右幼虫结茧,第50-60天左右成成虫进入下一个周期)。实属典型的短快项目。

四川:水产品总产量将达170万吨以上,“家庭农场信贷直通车”首贷发放1270万元
记者从四川省水产局获悉,近日印发的《2022年全省渔业渔政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提出,今年将一手抓渔业发展,一手抓长江“十年禁渔”,全面推进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全年水产品总产量将达到170万吨以上,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685亿元以上。记者3月25日从农业农村厅获悉,近日,德阳市旌阳区集中为12个家庭农场开展贷款授信,贷款总额1270万元,这是四川省“家庭农场信贷直通车”发放的首批贷款。

养兔创业:年产销值500万元的养兔故事,养兔有哪些优势?
在李桥镇肉兔标准化产业园里,兔舍规范有序,兔笼整齐划一,兔子膘肥体壮。这里由富顺县三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兴建。2019年,公司通过招商引资落户李桥镇,在花渔村流转撂荒闲置田、土荒山等50亩,修建了集养殖、繁育、销售为一体的肉兔标准化产业园。园区有兔舍15栋,种兔4500只,年产商品兔35万只左右,去年产值达500万元。以细绒兔养殖创业为例,具有饲料成本低、粪污便于回收利用、环保压力小等优势。

私人可以饲养孔雀吗?男子当做宠物饲养鹦鹉被抓!
孔雀有绿孔雀、蓝孔雀之分。其中,绿孔雀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禁止个人饲养;蓝孔雀是从国外引进的,为珍稀半草食性非保护动物,属于国家“三有动物”,它虽然不是国家保护野生动物,但也不是任何人想养就能养的,如果市民要养殖蓝孔雀,还需到林业主管部门办理《驯养繁殖许可证》才可饲养,且每年要对证照年审。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出售、购买、饲养一些品种的鹦鹉,有可能会触犯法律。

甘肃瓜州:推行生态循环养殖新模式,实现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
38岁的韩哈开木是瓜州县双塔镇新华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5口人,儿子还在读书,一家五口仅靠15亩耕地维持生计,虽然已经脱贫,但是在与全村群众一起奔小康的道路上步履蹒跚。去年,面对家中缺少土地又有富裕劳动力的实际,韩哈开木响应政府号召,开始改进养殖模式,借助优良饲草的种植,实现种、养绿色循环农业,将养殖事业发展得有声有色,牛羊的数量由最初的几只发展到现在的50多只,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低碳农业从哪儿下手?农业碳中和存在哪里生意好机会?
说到碳中和,人们总是率先想到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制造、建筑等高碳行业,而农业给人的第一印象则是天然具有“环保”、“生态”的低碳buff。事实上,农业生产是重要的碳排放源,占到全球人为总排放的18.4%。要想实现低碳农业,就得从源头减量和回收利用两头着手,控制经由农业生产相关活动排放进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农业革命以来,我们的粮食需求似乎常常是以牺牲自然生态为代价来满足的。今天,科技开始大范围地参与到环

视频:黄鼠狼和蚂蟥价值这么高,为何养殖的人却很少?农户无奈!
视频:黄鼠狼和蚂蟥价值这么高,为何养殖的人却很少?农户无奈!作为一种体型很小的肉食性猎食动物,黄鼠狼的捕猎技巧可谓是非常的高超,但是也正是由于它的体型太小,所以它除了动作敏捷,知道如何一击致命之外,对于体型对自己更大的动物就要耍一些手段了,所以它在长期的狩猎行为……据说黄鼠狼偷鸡的时候做法也非常的聪明

河南宝丰县龙王沟:农文旅融合激活乡村发展的经验做法
龙王沟乡村振兴示范区地处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西北部,辖7个行政村,13个自然村,1924户,7474人,辖区总面积11.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13611亩。龙王沟乡村振兴示范区龙泉寺村、王堂村、杨沟村相继荣获了“中国绿色村庄”“中国最美乡村”“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河南省文化馆广场舞基层推广基地”“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河南省家风家教示范基地”“平顶山市十大美丽乡村”等荣誉称

曾经火爆农村的林下养鸡项目,现在为什么很少人养了?
在农村搞养殖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有的企业家把种植和养殖合并在一起开展,在土地上种植果树,同时又养家畜。这样在节省了土地的同时,家畜的粪便还可以拿来当果树的肥料,获得了更高的利润,这种方式被人们称为林下养鸡,很多人都通过这种方法发家致富了。对此,当初火遍农村的林下养鸡,如今为何没人养了?知情人士作出解答。其实,人们一直在不断的探索更方便快捷、利润更高的生意,很多老办法渐渐的被人们遗忘。对于以前的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