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故事:700亩荒山沙骨土种药材刨出致富“方子”

返乡创业故事:700亩荒山沙骨土种药材刨出致富“方子”

中药材类 创业故事 3年前 (2022-05-11)

徐晓娜今年34岁,两年前在外地经营一家药店,2020年拉着退役的90后弟弟张军回革命老区创业,在荒山种起了中草药。不到两年,姐弟俩把家乡近700亩荒山开垦出来,将药材销往亳州、平邑等地,带动当地100余名村民脱贫致富。“今后将总结经验,选出最合适的草药品类并加大种植力度,形成特色品牌,通过电商快车,将家乡的中草药销往全国。”徐晓娜说

创业故事:新创的养鸽基地一年卖出2万对肉鸽,经济效益可观

创业故事:新创的养鸽基地一年卖出2万对肉鸽,经济效益可观

养鸽 创业故事 特种养殖 3年前 (2022-05-03)

欧书玲道出了自己的"养鸽经":"鸽子的繁殖速度快,盈利周期短,是个投资小、短平快的致富项目。它主要以麦子、玉米、豌豆等精配而成的完整颗粒小杂粮为食。 一般情况下, 一对种鸽可饲养5至6年,每月能产下4至6枚鸽蛋,一年可产蛋60枚。我们基地孵化繁育出的肉鸽每年能卖出2万对左右,经济效益可观。"

创业故事:广西小哥开农场,过年“免费送鸡蛋和母鸡”,一年赚千万

创业故事:广西小哥开农场,过年“免费送鸡蛋和母鸡”,一年赚千万

养鸡 创业故事 创业项目 3年前 (2022-04-25)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创业案例是:广西农场使用“免费送蛋”,一年赚了1100万。李大哥直接在农村围了一块地,开了个农场,没有销售怎么办?不可能找个坑把自己埋起来,自认倒霉。当时请了几位顶级推销员,市场上,到处摇摆不定的寻找买家。这下应该怎么做?后来,李老板思想的转变也是从供求关系中获得启示的一招。利用过年“免费送蛋”,终于成功卷土重来,一年直接盈利1100万。怎么操作呢?

回乡创业故事:退伍军人以养殖锦鲤打开创富大门!

回乡创业故事:退伍军人以养殖锦鲤打开创富大门!

创业故事 宠物 观赏鱼 3年前 (2022-04-21)

一条名贵锦鲤观赏鱼曾卖出8.8万元!“一窝鱼,很可能其中一条一文不值,一条价值连城。比如丹顶昭和三色,整个鱼身红、白、黑三种颜色都要非常清晰,头顶倒三角棱角分明,这才是高品质,这种鱼长到40厘米后可以卖到4万元到6万元。从观赏鱼养殖一枝独秀,到销售鱼苗、经营水族器材,娱乐竞技、休闲养生等产业遍地开花,在李有才的基地,一条锦鲤正游出一条产业链,让观赏鱼身价噌噌上涨,基地年产值超过6000万元。

返乡创业故事:重庆市紫苏合作社的规模化创富之路

返乡创业故事:重庆市紫苏合作社的规模化创富之路

中药材类 农产加工 创业故事 3年前 (2022-04-18)

春节前夕,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黔中道紫苏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车间内,一条自动化的加工生产线正有序运转,一粒粒紫苏籽经过自动加工设备的筛选、榨油、灌装、封盖等程序,提取成一瓶瓶紫苏油,准备销往全国各地。在彭水县苏麻产业的发展中,科技成为支撑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李永均表示,一直以来,无论是种子的选育、田间的管理,还是生产加工,他非常注重技术改良和科技研发。

绿壳蛋鸡养殖前景如何?90后大学生云养山鸡卖绿壳蛋的创业故事

绿壳蛋鸡养殖前景如何?90后大学生云养山鸡卖绿壳蛋的创业故事

养鸡 创业故事 创业项目 3年前 (2022-03-20)

近几年,绿色原生态食品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没有比亲眼看着长大的鸡鸭更放心了,但是大多数人没有条件自己圈养家禽,于是云养鸡模式应运而生。随着鸡蛋的产量越来越大,吴坤便想着如何拓展销路,仅仅依靠线下发展会员进行认养,扩展速度太慢,他便想到了现在互联网风口上的“云养殖”模式,虽然还没有被大众所熟知,但他想通过学习拍摄短视频、开直播,吸引“粉丝”线上注册成为“云养殖”会员。

广西沃柑产业领头企业的创业故事,沃柑为什么市场售价好销量高?

广西沃柑产业领头企业的创业故事,沃柑为什么市场售价好销量高?

创业故事 果树茶树 3年前 (2022-03-18)

沃柑由于是在3月前后上市,能够与其他品种错开上市,因此价格好,销量高。公司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土地流转,不断扩大柑橘种植规模,连年喜获大丰收。“农产品没有经过加工就销售,或市场销售时间过短而不容易错峰上市,导致产业竞争压力变大。”梁春说,2022年,桂洁农业公司引进了国际最先进水平的水果产后处理设备,分选线扩大至12条,单日柑橘加工处理能力达到2.5万公斤以上。

创业故事:菌菜轮作,四种四收,每亩年收益15万元!还能有效培肥地力

创业故事:菌菜轮作,四种四收,每亩年收益15万元!还能有效培肥地力

创业故事 蔬菜种植 4年前 (2022-01-11)

一年四种四收,收益翻番,一亩可达15、16万元!还能让土壤增肥、提高土壤有机质、解决重茬难题!可谓一举多得!李骥鸿,是山东省第一个采用菌菜轮作,一年四种四收的人。一轮草菇、一茬叶类菜、一轮羊肚菌后再种上一茬叶类菜,种植菌类的下脚料成了蔬菜的有机肥,不仅仅解决了大棚的土传病害,效益也翻番,李骥鸿估计,一亩收益高的可达20多万,一般情况也能有15、16万元。在山东北部的滨州市惠民县,两菌两菜的栽培种植

创业故事:山地林下跑山鸡养殖创业故事二则

创业故事:山地林下跑山鸡养殖创业故事二则

养鸡 创业故事 4年前 (2022-01-08)

随着人们对绿色健康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山里土货”受到更多人的青睐。临沧市临翔区蚂蚁堆乡一水村30岁小伙字言德瞄准市场,回乡办起了山地鸡养殖场,让生态鸡“飞上”市民餐桌,走上了“放山鸡”跑出的致富路。连日来,每到夜晚10点,人们正准备休息时,关岭自治县龙潭街道板王村的村民却在热火朝天地搬运村合作社养殖的“跑山鸡”。“村合作社的这批鸡预计出栏销售达4000只,每只重约4.5斤,总产量在18000斤

80后草根自述:我是如何靠养土鸡发家致富的?

80后草根自述:我是如何靠养土鸡发家致富的?

养鸡 创业故事 4年前 (2021-12-26)

土鸡也叫“笨鸡”、“走地鸡”、“散养鸡”,一般都是原生的古老品种,从古饲养至今,没有经过任何优化、杂交,通过在野外自然觅食生长。土鸡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品种繁多。在繁华诱惑的城市里,让自己无从入手创业,因此我选择了在农村老家开启创业,我的创业项目是养鸡,因为我在深圳这边超市里边土鸡与土鸡蛋相比那么饲料养的贵5倍,我在网上搜了土鸡,结果发现价格比普通鸡也是很高,所以我认为将来土鸡的市场肯定大好。

创业故事:贵溪姑娘创业种出“活体芽苗菜”,产品供不应求

创业故事:贵溪姑娘创业种出“活体芽苗菜”,产品供不应求

创业故事 蔬菜种植 4年前 (2021-11-26)

“生态豌豆芽,供不应求,今天又发了3000斤到外地……”近日,贵溪市鸿塘镇塘湾村豌豆芽种植大户刘藕兰一边给豌豆芽浇水一边和记者聊起了自己的“活体蔬菜”经济。回乡后,刘藕兰注册了贵溪市绿田农业有限公司,在山清水秀的塘湾村,一个个种植大棚就这样建起来了。公司先后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基地建设,目前占地20余亩,拥有种植大棚6个,日产量可达5000余斤,每天冷链发往南昌、上饶等地,产品供不应求。

创业故事:这个食用菌产业基地被认定为国家农业创业创新园区

创业故事:这个食用菌产业基地被认定为国家农业创业创新园区

创业故事 食用菌类 4年前 (2021-11-14)

近日,记者来到金凤区良田镇泾龙村食用菌种植基地,放眼望去是一排排食用菌大棚。在泾龙村,小小的蘑菇已经发展成了大产业,成了当地的主导产业。而这大棚的主人就是宁夏青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苏立勇。经过苏立勇的努力,宁夏青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农业创业创新园区,目前也是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公司引进的羊肚菌新品种试种,经过多年研究探索,目前单产已经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

玉树市安冲乡结拉村:古村落里的乡村旅游创业故事

玉树市安冲乡结拉村:古村落里的乡村旅游创业故事

休闲农业 创业故事 4年前 (2021-09-19)

眼下,随着乡村民宿经济的兴起,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安冲乡的结拉村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希望。初秋时节,益曲卡山庄试营业了,尽管气温有些低,却丝毫不影响游客的热情。许多西宁的游客带着孩子,驱车远道而来,沿着盘山公路进山,就是为了体验和参观山庄。他们拍的照片、写的文字,经网络传播,让益曲卡山庄一夜之间成了“网红”打卡地,也为结拉村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气,让平静的古村落又热闹了起来。

创业故事:新农业新电商,80后退伍军人疫情之下找到新通路

创业故事:新农业新电商,80后退伍军人疫情之下找到新通路

创业故事 果树茶树 4年前 (2021-08-19)

2020年初,新冠疫情来得猝不及防,也重创了郑鹏飞所在的海外婚礼定制行业。因为海外业务一时无法开展,每月的店租、工资等仍需支出。苦撑几个月、亏损数百万元后,巨大的压力让这个年轻的CEO萌生了转型的念头。什么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小?他想到了开网店做电商。至于卖什么?想来想去——“就卖自己爱吃的水果吧!”截至2021年7月份,其在拼多多平台上的两个店铺累计销量近150万件,约1300万斤

创业故事:从“穷光蛋”到年入过百万“田螺哥”一招致富

创业故事:从“穷光蛋”到年入过百万“田螺哥”一招致富

创业故事 水产养殖 特种养殖 4年前 (2021-07-17)

说干就干,严来春开始在外墙、配送车上打广告,还在微信平台卖田螺。“因为我有过一次事业失败的经历,我对卖田螺这份事业格外用心。每天凌晨4点就起床去水库捞田螺,忙到上午9点回家后,就开始养田螺。为了保证田螺品质,确保沙少,我在家里砌了2个3平方米的水池,专门用来养田螺。每天晚上12点,我一定会起来换水,这样才能保证炒出来的田螺口感新鲜味美。”

创业故事:100亩果园4年爆亏,留下10条农村创业教训,超实用!

创业故事:100亩果园4年爆亏,留下10条农村创业教训,超实用!

创业故事 果树茶树 4年前 (2021-05-09)

农业投资看上去简单,稍有不慎就会深套其中、难以自拔!10条农村创业教训中的最后1条:如果没有亲自深入去了解这个行业、没有做好事先的投资预算与风险评估,贸然进入这个行业,可能将付出很大的代价!我想以个人亲身经历,告诫那些想真正搞农业、从事农业的朋友,一定要慎重。如果你想做一个自食其力的种植者,下面的经验一定要看看,亲身体验、血的教训!

创业故事:高山上种植野生黄精,大价钱,很省事,不耽误外出打工!

创业故事:高山上种植野生黄精,大价钱,很省事,不耽误外出打工!

中药材类 创业故事 4年前 (2021-05-02)

千米海拔上,云雾缭绕间,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向家村83岁村民姚本汉正在为家门口移植的野生黄精培土。看着屋前这两亩地的黄精,姚本汉骄傲地介绍:“家门口的两亩黄精都是去年从山上移植来的,还需要3到5年成熟,成熟了卖个大价钱没问题!”野生黄精的种植靠的是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村民在不耽误外出务工的前提下,平均每年每亩还能增收一千元收入。

创业故事:香港三名大学生在广东江门当“现代高科技农夫”

创业故事:香港三名大学生在广东江门当“现代高科技农夫”

创业故事 蔬菜种植 4年前 (2021-04-19)

为解决上述问题,香港青年团队充分发挥创新创业精神,一致驻扎在农业基地,展开大量基础试验,经过多年科研攻坚,申请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填补了华南地区鱼菜共生技术基础应用数据的空白,建立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鱼菜共生生产系统,为鱼菜共生技术在国内的产业化落地打下了科研基础。比如江门在农业发展方面态势良好,有着土地和人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

创业故事:与蝴蝶为伴,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年纯收入近50万!

创业故事:与蝴蝶为伴,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年纯收入近50万!

农业科普 创业故事 特种养殖 4年前 (2021-04-11)

说到农村养殖,除了常见的鸡、鸭、鹅、鱼、猪、牛、羊等,还有人养昆虫,譬如弱不禁风的花蝴蝶。在乐山一个小村庄里,就有一个小伙子爱和蝴蝶打交道,最后还靠它发家致富。如今,熊飞饲养的蝴蝶品种已达到了8种,年纯收入接近50万元,接下来,他想把蝴蝶产业融入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和研学,还有庆典放飞,标本,工艺品,让更多的人了解蝴蝶行业,爱上蝴蝶。

“90后”学霸夫妻的创业故事:当职业农民,享深山田园生活

“90后”学霸夫妻的创业故事:当职业农民,享深山田园生活

创业故事 果树茶树 蔬菜种植 4年前 (2021-04-09)

白天,戴起斗笠,穿上高筒雨鞋,穿梭在田间地头;晚上,在厨房搭起直播间,通过直播把深山农产品推介到大都市……这是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南坑镇大山深处,一对“90后”夫妻的日常。这对夫妻均毕业于同济大学,丈夫叫柯嘉华,妻子叫周晰。两人回到家乡南靖一起过起大家向往的田园生活,从事生态种植。回家乡创业,夫妻俩每天披着朝霞赶路,伴着黄昏日落归家,种植四季水果、有机蔬菜。

创业故事:这个小农庄从4张桌子起步,五年后年收入600万!

创业故事:这个小农庄从4张桌子起步,五年后年收入600万!

创业故事 水产加工 4年前 (2021-04-05)

毛柯翔从2000年开始创业,用四张桌子办起一个农家乐,五年后年入600万!我们来看看毛柯翔是怎么样开动脑筋,用什么样的营销策略,把农庄做大做强的。吃饭挣不了多少钱,利润不高,他认为客人带走的产品才是更大的利润,于是想到了注册了品牌,在推出了青鱼干外,还增加了泡菜系列,新花一大笔资金,用来产品包装,用自己妻子的名子做品牌,并要妻子做代言。

创业故事:客运司机改行养殖黄辣丁的致富故事

创业故事:客运司机改行养殖黄辣丁的致富故事

养鱼 创业故事 4年前 (2021-04-02)

“此前我做过5年的客运司机,后来就改行搞起了水产养殖,专门养殖一种叫黄辣丁的鱼(学名是黄颡鱼、黄骨鱼)。迄今已养殖4年了,效益还挺好的。“我把儿子叫到眼前,告诉他,我想回老家创业,还搞以前的水产养殖。”甘春生说,儿子没有反对。“我不禁想起从事客运前,我和儿子在老家农村养过肉牛、还养殖过泥鳅,当时都比较成功。”甘春生说。

创业故事:玉米只能吃?大学生培育出“文玩玉米”新品种

创业故事:玉米只能吃?大学生培育出“文玩玉米”新品种

创业故事 蔬菜种植 4年前 (2021-03-24)

除了吃、做饲料,玉米还能用来做什么?在山西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业大学生张焱培育出了一种可以盘的“文玩玉米”。这种玉米个头小巧,但颜色丰富、颗粒饱满、玉润通透。经过挑选、清理、安装配件、加固、编织、上油,一个个精致的文玩挂件就做成了。据测算,农户种植“文玩玉米”,每亩收入在6000元至8000元,是种植普通玉米收入的3倍以上。

创业故事:父子携手创业,种植食用菌销往欧洲和日韩

创业故事:父子携手创业,种植食用菌销往欧洲和日韩

创业故事 食用菌类 4年前 (2021-02-27)

“今年是羊肚菌试种植的头一年,目前来看效果还是不错,亩产能够达到五六百斤,效益也还是比较可以的。”汪为民介绍,种植菌类十分考验技术与细心程度,温度、土壤、湿度等,对菌类的影响非常大。“前两年儿子回来了,帮着一起种植,分担了我的压力,也带回了新思路。”目前该公司在白花镇火地村共有50亩食用菌种植基地,种植有羊肚菌、黑皮鸡枞菌等食用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扫一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