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 (2022-05-30)  农业科普 创业新闻 评论关闭
文章评分 1 次,平均分 5.0
导语:近年来,新疆加快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断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水平。截至目前,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超90%。如何把科学普及工作真正深入到天山南北农牧区的每个角落,使广大农牧民从心底接受并运用科学知识,释放和聚集更多的创新能量?近年来,新疆各地积极兴建乡村科普馆,营造各族群众学习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氛围。乡村科普馆在开拓村民视野

【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网:为2021新农人提供精选的创业新项目,新政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让创业者更易起步,让创业过程更顺利,让生意风险降到最小,让三农创业更易赚钱!

新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0%

【新疆日报2022-05-30】据悉:近年来,新疆加快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断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水平。截至目前,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超90%。

2019年以来,新疆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下,累计在35个县市实施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项目,依托当地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培育专业合作社及加工企业等市场主体,秸秆“收储运”市场化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农作物秸秆利用途径不断拓宽。

新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0%,积极兴建乡村科普馆

新疆麦草、棉秆、玉米秆等农作物秸秆种类全、数量多、分布广。以棉花秸秆为例,每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长期以来,棉花秸秆因其木质纤维素含量高、适口性差等限制因素,无法实现饲用转化。2022年,新疆锝汇塬现代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从新疆畜牧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引进专项技术,投资新建棉花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可实现年产饲料8万吨。该公司董事长杨豹介绍,该生产线还可使一头牛每日的饲草成本由15元左右降低至6元左右。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处长金山介绍,2022年,新疆将在8个县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县有综合利用企业、乡镇有规范收储组织、村有固定秸秆收储网点的“收储运”体系,不断拓宽秸秆饲用转化、肥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利用途径,推进秸秆“收储运”专业化、标准化、市场化。

新疆:积极兴建乡村科普

【新疆日报2022-05-27】如何把科学普及工作真正深入到天山南北农牧区的每个角落,使广大农牧民从心底接受并运用科学知识,释放和聚集更多的创新能量?近年来,新疆各地积极兴建乡村科普馆,营造各族群众学习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氛围。乡村科普馆在开拓村民视野,增强村民科普体验和文化浸润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打通基层科普“最后一公里”

辣椒苗栽到大田后,水要浇透。”“辣椒品种选择要看土质,配肥也要根据土质化验结果进行合理配制。”

5月21日,博湖县塔温觉肯乡哈尔恩根村村民吃完早饭就来到村里占地面积280平方米的乡村科普馆,学习辣椒种植知识

辣椒种植大户利用乡村科普馆内的道具给前来学习的种植户现场授课,通过模拟种植、现场施肥等给村民讲解种植知识和需要注意的细节,还针对村民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帮助种植户及时掌握辣椒种植技术

新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0%,积极兴建乡村科普馆

博湖县科协主席王晶说,乡村科普馆主要运用视频、图片、文字、展具、VR体验等向群众普及人与健康、生态环保、作物栽培、农畜养殖等知识,同时开展一些科普活动、农技赛事、创新比赛等。

“我们就是要让群众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激发各族群众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助力乡村振兴。”博湖县塔温觉肯乡党委书记董智勇说。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科协党组书记李冬玲介绍,目前,巴州已建成117个乡村科普馆。各种种植技术演示、养殖技术动画讲解、机器人原理、3D航天模型、动物世界、科幻画、垃圾分类、模拟3D电视放映机……这些科普展板和科普器材,如今在巴州各乡村科普馆中,已成为村民出了家门就能触摸到的科普教材。117个乡村科普馆,已成为乡村振兴教育新阵地。

为了让配置的上万件各类科普器材发挥最大作用,各乡村科普馆每周开放,同时由各相关部门根据村民的需要常态化开展各类科技培训活动。村民将这里当成“学习活动室”,生产上碰到什么难题,生活中想了解什么科学知识都到这里请教、交流。乡村科普馆发挥了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功能,通过展示科学基础原理,寓教于乐,让群众零距离接触科学、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农业种植水平、畜牧养殖水平、科技知识水平,为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打通科普“最后一公里”。

家门口学农业科技知识

“好玉米种子的标准是什么?”“怎么鉴别新玉米种子和陈玉米种子?”5月18日,走进塔城市阿西尔达斡尔族乡喀拉达拉村乡村科普馆,村民正围着技术人员,学习有关玉米种子的鉴别知识。

2021年,塔城地区科协充分发挥“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派出单位后盾作用,以提升农牧民科学素质为出发点,投入20余万元打造乡村科普馆。

乡村科普馆以“科学大讲堂”为主线,通过视频、图片、文字、展具、体验等向群众普及科学知识,开展农牧民科技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牧民科学素养。

村民毛秀荣说:“以前只种早熟玉米,不敢种晚熟玉米,怕成熟不了,也不知道怎么防治病虫害。科普馆建成后,经常开展培训,我每次都来学习,现在种地和养殖都不发愁了。”

走进村民文生家的养殖农场,他正给生产母牛添加科学配置的“营养餐”。文生是村里的养殖大户,村民称他是“土专家”。

文生说:“两年前,我家里有8头牛,都是传统养殖,发展慢、效益低。经过多次培训后,我产生了改良品种扩大养殖规模的念头。”

说干就干,文生贷款20万元购买了15头改良生产母牛和新疆褐牛种牛。按照从乡村科普馆学到的知识,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进行科学养殖,2022年已经发展到40头生产牛和10头育肥牛。

乡村科普馆不仅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法宝,也成了孩子们体验科技、走进神奇科学世界的启蒙地。

“科普馆的光琴、磁力转盘、人体导电仪器等真是太神奇了,驻村工作队的叔叔介绍了它们的原理,我感觉到科技的力量无所不能。今后我要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科技知识。”村里的小学生颜溢杉说。

乡村科普馆建成后,先后举办了参观体验、科学大讲堂、科技培训等活动,提高了农牧民在种植养殖中的科技含量,为增产增收提供了科技支撑。

塔城地区科协党组成员、秘书长樊国庆说:“目前,我们已打造乡村(社区)科普馆3个,2022年还将打造7个乡村(社区)科普馆,切实发挥乡村科普馆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科普知识融入百姓生活

眼下,正进入玉米田间管理期,拜城县大桥乡英买里村村民玛丽亚木·依布拉依木干完活就会到乡村科普馆学习各种农业知识。

“一有空,我就喜欢到村里的科普馆来看看,学习农业科技知识。我要把这些知识用到今后的田间管理中。”5月17日,玛丽亚木说。

英买里村科普馆自3月底开馆以来,正常向村民开放,每天都会迎来不少群众参观学习,拓展思路,感受科技的无穷魅力。

英买里村是拜城县农业农村局的“访惠聚”驻村工作点。作为后盾单位,拜城县农业农村局积极借助乡村科普馆这一平台,结合科普馆内的农业科技区科普展陈,定期下派技术人员到村里开展农业科技知识普及。群众在乡村科普馆学习科技知识的同时,思想进一步提升,也让科普馆的影响力变得更大。

英买里村村民艾山·吐热甫说:“以前我对施肥和农药使用危害环境的认识不够,今天听了农业技术人员的讲解、观看了科普知识视频,我明白了种植农作物应多施有机肥。”

英买里村科普馆共分为生命健康区、科学博览区、生活百科区、农业科技区等4个展区,向群众普及作物栽培、养殖、生态环保等知识。

对英买里村的农牧民来说,村里的科普馆成为他们精神和技能的“加油站”,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闲暇时多了个好去处,更为他们学习各种知识提供了平台,为增收致富开拓了更广阔的道路,助推乡村振兴。

拜城县农业农村局驻该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常胜说:“我们依托乡村科普馆阵地资源,通过组织农民参观学习体验,结合农业科技人员围绕种植、养殖以及林果业等科技知识普及,不断开拓农民视野,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在从事农业劳动中,引导他们用学到的科技知识促进增收,实现科学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特别注明】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涉农创业者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QQ1181287136)删除。新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0%,积极兴建乡村科普馆

点击这里查看详情>>>赠送2021最新创业项目资料

《2021涉农创业精品项目及农业扶持资金申报指导》

  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涉农创业个人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QQ1181287136)删除。
2023新农人最需要了解学习的农村创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免费共享!关注@69农村创业网,让创业者更易起步,让创业过程更顺利,让创业风险更小,让三农创业更易赚钱!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扫一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