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聚力聚财聚势:推进乡村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南沟村的喜人景象,是陕西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成功缩影。近年来,陕西省文旅系统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的形势和需要,适应人民群众旅游需求,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培育了以咸阳礼泉县袁家村、西安鄠邑区蔡家坡村、安康石泉县中坝作坊小镇等为代表的一批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游客走进乡村、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南沟村的喜人景象,是陕西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成功缩影。近年来,陕西省文旅系统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的形势和需要,适应人民群众旅游需求,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培育了以咸阳礼泉县袁家村、西安鄠邑区蔡家坡村、安康石泉县中坝作坊小镇等为代表的一批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游客走进乡村、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11月19日,2022年郴州市首届西河乡村旅游文化节,在桂阳县正和镇和谐村开幕。开幕当天,发布了12条郴州市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并举行了农业、文旅招商项目推介会。河南省级文明村高庙村的红薯文化一条街声誉日隆、“淘宝村”水泉汪村的渔网渔具“云上腾飞”至全国各地、宋集村蒲公英小镇雏形初现、崔庄村香菇小镇正紧锣密鼓谋划布局……
2019年12月31日,罗田县入选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2021年10月12日,罗田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2年10月28日晚,湖北省罗田县九资河镇鸠兹古邑文旅休闲街区开街仪式在开场歌舞《三胜迎宾》中拉开帷幕,“全力打造中国生态养生第一镇,形成‘一条街、一片叶、一口锅’三张金字招牌,实现文旅深度融合
9月21日,海南省休闲渔业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在海口举行。会上,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南省促进休闲渔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已经省政府印发,并明确用三年的时间,通过开展“五个一”工程建设、休闲渔业品牌建设、休闲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渔民转产转业保障等4个方面的行动,到2025年,实现全省休闲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目标。
近年来,雨霖村通过挖掘和转化闲置旅游资源,发展以农家乐、乡村民宿、休闲农庄等为代表的休闲农业,吸引外出务工的村民返乡创业。民居建筑被装点一新,宽阔的旅游公路修到村里,游客纷至沓来。11月4日,蕲春县狮子镇长林村七星岛上红叶基地,如霞似锦,层林尽染,美不胜收,近百名游客在那里赏景、游玩、拍照。随后又来到客船上体验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协会成立仪式近日在南宁举办。新乡市文化广电和外事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新乡市始终坚持将生态旅游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相结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推进文旅产业提质升级。据介绍,为加快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新乡市文化广电和外事旅游局在近段时间做了多方面工作。
随着远近游客纷至沓来,大盛千盏村与相距不远的川东民居--青龙村、古朴院落--廖家湾、樱花烂漫--云龟山形成了集现代农业、休闲观光、特色产业、生态康养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画卷。“耕”上田园景观、“种”出农闲时光、“建”起山野美宿、“乐”享乡村生活……如今的渝北乡村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有花,处处萦绕着乡愁、乡音,散发着乡味、乡情。
“浙江是中国沿海的发达省份,可以通过投入一定物力、财力建设美丽乡村。但大部分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缺乏足够资金,它们该如何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乡村‘贵’在哪?”日前,在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举行的一场小型座谈会上,记者提出这一问题。今年宁夏又有9个村镇入选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其中,银川市金凤区丰登镇润丰村入选。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抓工作机制办公室印发《关于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19项具体任务。置身于泰州市泰兴市祁巷村的田间采挖、分拣香荷芋,来一场寓教于游的劳动实践……金秋时节,江苏大地,沃野正忙,如诗如画的美景、喜迎丰收的村民以及纷至沓来的游客
今年国庆假期,秦皇岛市海港区房庄村的清河客栈、老君顶等民宿被游客预订一空,依山邻水、背靠长城的房庄村游客如织。海港区共有农业村262个,农村人口19.1万人。近年来,该区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建设美丽乡村。以观赏农业、采摘农业为龙头,壮大“美丽”经济。今年以来,全区乡村旅游人数达50余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近2亿元。
浏览叹为观止的稻田灌溉遗址,体验浓郁的农耕文化,感受长达几十万年史前人类遗存的魅力。澧县共有国家3A级旅游景区2个(澧州古城、彭山庄园)、省级红色旅游区1个(毛泽东红色文物纪念馆)、省级特色旅游名村3个(张公庙镇黄河村、双龙乡曾家村、车溪乡城头山村)、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3家(城头山葡萄庄园、大美生态家园、华诚百果园)
吉内得稻田公园田园综合体位于萍乡市莲花县高洲乡高滩村,开发了富硒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开展包括油菜花文化旅游节、乡村美食节等在内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农耕活动,让游人身临其境,感受田园风光和农业魅力,购买富硒有机大米,享受休闲农业带来的乐趣。莲花县六市乡“美丽乡村”涵盖六市乡海潭、西坑、黄桥三个行政村及县海潭垦殖场千亩绿色生态茶园
2022年10月20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创建示范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十四五”期间,争取创建示范美丽宜居村庄1500个左右,引领带动各地因地制宜推进省级创建示范活动,打造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样板,推动乡村振兴。2023年,将启动第一次推荐申报与评审认定工作
沃泉小镇亲子乐园位于沁水县沃泉村,小镇紧扣亲子游乐、研学探究和森林康养三大定位功能,配套沃泉客厅、研学中心、研学客房、康养民宿、亲子乐园拓展基地、童年主题广场、农耕文化体验一条街和体验坊等基础设施。杏则徒步文旅小镇位于群山如黛、满目青翠、风光宜人的杏则村。鹿台山森林康养基地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山鹿台山
甘港村地处苏北里下河地区,建成了东台村史馆和百坊园、百果园、百草园“一馆三园”的核心景区。园区主导产业为优质稻米及草莓采摘产业,核心区面积2000亩。东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以高端葡萄种植为主,樱桃以及西瓜种植为辅,打造集产业发展、科技示范、绿色培育、智慧种植、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高标准示范种植基地。
漫步福建省永安市各个城市森林公园,都能在喧嚣的都市中寻到一隅清静。近年来,永安市扎实推进生态公益场所建设,把国有林场建设成为融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林业科普、自然教育于一体的生态公益产品聚集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2021年11月,永安国有林场率先参与林业碳汇改革,与福建翔丰华公司共同营造碳中和示范林528亩,创新发展林业碳汇
金马鞍旅游景区依托风光旖旎的乌兰毛都杭盖草原和九曲乌兰河建设而成,是兴安盟唯一集蒙古马术表演、训练、繁育、民俗体验、观光游览于一体的度假型草原旅游景区。巴音海日汗旅游度假村建于2017年,是自治区四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度假村以蒙古风情为主题,餐饮、住宿民族特色蒙古包共9座,可同时容纳200人就餐
桃花源休闲驿站位于故黄河观光道南侧,张集镇邓楼村地界,是邓楼村对原本零散分布着21个水产养殖塘进行生态护坡、搭建亲水平台、改善周边环境,然后进行统一对外提供休闲垂钓、特色农产品销售,婚纱摄影取景等休闲活动体验的一个休闲驿站。川上村属于倪园村辖内的自然村,村内老建筑保存较为完善,民俗文化底蕴丰厚。
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是由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宁夏广银米业有限公司打造的乡村休闲旅游景区,是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宁夏休闲农业四星级企业、贺兰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贺兰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占地面积2000亩。利思·田园蜜语农业生态产业园,占地面积1000亩,休闲特色:采收葡萄、观光休闲、垂钓烧烤
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乡村公路干净整洁……蓝天白云下,漫步在阜城县张家桥村,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呈现眼前。美丽乡村建设重在规划,该市坚持不规划不建设、不设计不施工,科学确定村庄类型,因村施策、分类推进。县级统筹编制美丽乡村片区建设规划,明确路网、管网、林网、水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设施建设重点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是沿黄区县,黄河过境47公里,境内河湖、湿地资源丰富。近年来,高青县依托母亲河,将黄河沉沙池改造成乡村振兴精品示范区,利用黄河水发展荷虾共养、稻蟹共生等立体养殖,推动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态美、产业兴、生活富,高青黄河岸边的乡村振兴之路正越走越宽。
凤镇古场坝村现代观光采摘农业基地: “猪-沼-果”现代观光采摘农业基地以乡村振兴为抓手,积极推广“猪-沼-果”循环农业,将原来石漠化严重的土地改造成果园;龙马旅游风情小镇,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40.48公顷,总投资5.1亿元。龙马风情小镇打造“田园农舍、土家山寨、盐茶古街、龙马主街”乡村旅游基地。
月半湾度假村坐落于张集镇,毗邻风光旖旎的故黄河观光带,距徐州市中心约5公里。桃花源休闲驿站是邓楼村对原本零散分布着21个水产养殖塘进行生态护坡、搭建亲水平台、然后进行统一对外提供休闲垂钓、特色农产品销售,婚纱摄影取景等休闲活动体验的一个休闲驿站。吾爱山谷农场位于徐州市铜山区张集镇的城头,梁堂村山谷地带
9月10日,中秋节假期第一天,我市乡村游持续升温,有不少市民选择自驾前往乡村游玩,在青山绿水间享受闲暇时光。金秋九月,秋高气爽。中秋小长假期间,不少市民选择走进乡村,放松心情。大家在感受山水田园好风光的同时,共享阖家团圆。中秋小长假,宁乡市坝塘镇吉吉谷家庭农场迎来了一波波自驾游的客人。
歙县,位于皖南地区,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辖15个镇、13个乡。近年来,歙县先后获得“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中国最美丽县城”、“安徽省研学基地”等荣誉称号。卖花渔村、昌溪村、溪头村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化村”。歙县山水画廊丝绸文化园康养人家被授予“中国森林康养人家”称号。还有3家康养基地入选黄山市第三批职工(劳模)疗休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