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网:为2021新农人提供精选的创业新项目,新政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让创业者更易起步,让创业过程更顺利,让生意风险降到最小,让三农创业更易赚钱!
旬阳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巴山区东段。东邻白河县、湖北省郧西县,南接平利县和湖北省竹山县、竹溪县,西连汉滨区;北与镇安县达仁镇、湖北省郧西县相壤。县境南北长约82公里,东西宽约79公里,周长约390公里。市区位于汉江、旬河交汇处,新城区沿旬河西岸向上扩展延绵几公里,北段为市区老城区,因旬河入汉江处呈“S”形,故今又称“太极城”。全市总面积3541平方公里,辖21个镇,是陕西省政府批准的革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国文明村镇建设示范县,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省级治安模范县。2017年12月,入选首批陕西省全民健身示范县。
拐枣不是枣,而是一种鼠李科枳椇属乔木的果实。因其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独特的药用与食用价值,加工成拐枣保健饮料、功能食品,颇受现代都市人青睐。
根据中国绿色时报报道(2022-05-17,刘斯文 张金波),地处秦岭南麓的陕西省旬阳县,立足资源优势,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发展拐枣产业,推动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使退耕还林工程成为老百姓的富民工程和扶贫工程。
旬阳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充裕,气候温暖湿润,属于天然富硒带,是全国拐枣最佳适生区之一。当地农民素有种植拐枣、自酿拐枣酒的习惯。旬阳拐枣资源丰富、品质优佳,拐枣耐寒、耐旱、耐瘠薄,一次种植可采果百年。
旬阳县审时度势,在新一轮退耕还林中把发展拐枣产业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把退耕还林项目向重点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把退耕还林项目建成长效脱贫产业。在新一轮退耕还林中,旬阳县累计退耕还拐枣5.92万亩,占退耕计划的75%。辐射带动全县种植拐枣面积36.9万亩,挂果面积5.95万亩,年产鲜果8万余吨,占当年全国拐枣总产量的80%左右,实现产值1.57亿元。预计旬阳县拐枣基地全部进入盛产期后,拐枣总产量可达30万吨,产值可达10亿元,仅此一项可增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致富产业。
为把拐枣培育成特色主导产业,旬阳县委、县政府专门制定了拐枣产业基地建设奖补办法,对从事拐枣种植的产业大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大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奖补。退耕农户除享受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外,县里免费提供苗木、肥料,对管护达标的,每年每亩拐枣补助100元管护费,连补3年。针对贫困户缺劳力、缺资金、缺技术等问题,各级政府和乡村组织引导贫困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入股合作、雇工付酬”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转让、合作、入股等方式参与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促进贫困户深度融入产业发展,在产业链中共享收益,把退耕还林项目建成精品工程、亮点工程、富民工程。
旬阳县以退耕还林为支撑,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推进拐枣等新型主导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6年,“旬阳拐枣”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17年,“旬阳拐枣”获评“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旬阳拐枣”已成为当地生态产业的新名片。
【特别注明】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涉农创业者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QQ1181287136)删除。
点击这里查看详情>>>赠送2021最新创业项目资料
《2021涉农创业精品项目及农业扶持资金申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