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网:为2021新农人提供精选的创业新项目,新政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让创业者更易起步,让创业过程更顺利,让生意风险降到最小,让三农创业更易赚钱!
当下,我国许多地方正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并把它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意义毋容置疑,但笔者以为,发展乡村旅游,切忌跟风,需要注重自身特色。途牛旅游网乡村旅游产品负责人表示,对游客而言,最希望在乡村目的地收获的是独有的生活和文化体验,带有美食打卡、生态观光、文化研学、康养度假等主题标签的特色产品更受欢迎。此外,随着越来越多90后、00后背起行囊、踏上乡村之旅,乡村旅游产品的年轻化、个性化度假需求日益旺盛,催生了更多元的出游体验项目。白天在田间野外游玩,夜晚在帐篷里将银河揽入怀中,乡村露营正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潮流体验项目。
乡村旅游要注重自身特色
首先,发展乡村旅游要注重自己的生态特色。不同的乡村有不同的生态环境,不同时节的生态环境也有所不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就显得尤为必要。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兴起的乡村休闲文化旅游、乡村采摘风情旅游、农旅融合体验旅游、山林湖泊度假休闲旅游等特色各异的乡村旅游,就是根据当地自然景观和农业生活的特点,在乡村发展起来的生态特色旅游项目。
其次,发展乡村旅游还需要注重文化特色。有的乡村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资源,通过挖掘当地有特色的民俗、服饰、建筑、音乐、舞蹈等人文资源,融合现代元素,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文化旅游名片大有可为。一些乡村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通过创意化的设计嵌入当地的“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模式当中,并在与外来文化的交融中对原有文化进行“去粗取精”式改造升级,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再次,发展乡村旅游需要尊重市场规律。相关部门应制定各类优惠政策,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本地区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促进人力、资本、交通、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有效流通。培育、壮大乡村旅游市场,使乡村旅游经济逐步成为乡村振兴的一支生力军。【孝感日报-孝感网(卢润明)】
乡村旅游要注重因地制宜打造升级版
近年来,在有关政策引导和农民自主探索之下,各地乡村旅游蓬勃开展起来,以地域建筑风格、民俗文化、自然禀赋乃至餐饮特质等为符号的乡村旅游文化不断发展壮大。当前提出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提档升级来巩固乡村旅游已有成绩,让乡村旅游继续成为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打造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载体。
当然,还应看到乡村旅游中有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比如,一些地方的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同质化趋势比较明显、千村一面,缺乏自身特色和个性特质;一些地方的农家乐、民宿村、民俗游、村寨游等主题活动大同小异,缺乏沉浸式体验和必要的文化黏性;一些地方的休闲旅游项目缺乏产业链支撑,难以满足不同游客的不同需求,综合经济效益低。
打造更高水平的乡村旅游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亟需在理念、战略、模式等方面继续发力。
在理念上,要注重文化与生态相结合。定居城市的人们之所以在乡野休闲,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浓浓乡土文化的牵引。因此,乡村旅游升级版的打造,要结合本地的人文资源,挖掘独特的文化素材,提高文化品位,彰显地域文化特质。同时,还要保持乡村的原生态,擦亮自然生态和环境优美的绿色招牌。无论是产品服务还是体验活动,无论是乡村环境还是餐饮住宿,都不能忽略乡村特有的情趣和格调。
在战略上,要注重系统谋划。各地要在地方发展规划中统一谋划乡村旅游,将乡村旅游纳入县域规划,并统筹推进乡村道路、停车场、厕所、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产业链层面,着力打造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推进乡村旅游与农业、林业、渔业、传统手工业等产业联动发展,使其上下游相关产品相互融合、协同配合。同时,还要吸引文化创意、体育健身、现代物流等产业形态进入乡村,激发产生更多的延伸产品和服务。
在模式上,要注重因地制宜。不管在何种时空环境下推动乡村旅游,都必须根据当地实际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比如,靠近大城市、拥有客源优势和交通优势的乡村,可以采取城市依托型模式,开发集疗养、休闲、运动健身等服务于一体的乡村度假式旅游;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淳朴民风和建筑遗迹的乡村,可以采取历史文化依托型模式,重点打造独具区域特色的文旅品牌;背靠景区的乡村,则可以采取景区依托型模式,利用景区的吸引力为其创造市场资源;具有休闲农业、渔业、林业和果业等产业基础的乡村,可以采取产业依托型模式,开发旅游新业态。(作者: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陈朋)
【特别注明】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涉农创业者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QQ1181287136)删除。
点击这里查看详情>>>赠送2021最新创业项目资料
《2021涉农创业精品项目及农业扶持资金申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