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网:为2021新农人提供精选的创业新项目,新政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让创业者更易起步,让创业过程更顺利,让生意风险降到最小,让三农创业更易赚钱!
黄鳝(Monopterus albus)是我国近年养殖发展十分迅速的特色淡水鱼类之一,其养殖已遍布全国。目前黄鳝养殖模式有网箱养殖、池塘养殖、稻田养殖等。笔者于 2018 年开始引进良种黄鳝进行选育,并且从当前产业发展和劳动力配置的角度考虑,着重在小水体水池养殖方面就养殖方法、饲料投喂、水质管理以及病害防治等技术环节进行了养殖试验。经过近3年的养殖,积累了一定的人工养殖体会和经验。现将黄鳝成鱼养殖过程的一些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1 养殖池建造条件
1.1 位置
无论在庭院或是野外,建池位置应处于相对安静、水源无污染的地方。
1.2 面积与水深
养殖池形状可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面积1.5~3.0 m 2 ,池深 40~45cm,水深 10~20cm,池底向排水口倾斜,便于排污。
1.3 建池
建池的方式有:挖开地面,布设进排水系统;在地面上砌砖,铺设地膜;货架式建设安装养殖池。
1.4 投放隐蔽物
采用易清洗、无毒、不易腐败的塑料或水草制作隐蔽物,大小以遮盖住黄鳝为准。建议使用塑料人工水草,比水稍重,能沉水,不浮在水面上,且不易变成细丝,耐用。
2 水源水质要求
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常年水温在18~32 ℃,pH值5.5~6.8,溶解氧3 mg/L 以上,氨氮0.8 mg/L 以下,亚硝酸盐0.05 mg/L 以下。
3 放养前准备
3.1 清池消毒
清除养殖池中杂物、池底有机物,杀灭池中有害生物,冲洗育苗池,除去有害化合物。用 5%盐水浸泡 3~5 d,消毒杀菌。
3.2 养殖设施调试
调试进排水阀灵敏度,检查是否漏水,测量进水流速,测定池水不同水深所需的进水时间,调整隐蔽物位置,保持培育设施运行良好。
3.3 水质检测
根据鱼种大小进水,放养时水深一般为鱼种全长的 1.0~1.5 倍;进水后检测池水的水质状况,供放养苗种时操作参考。
4 苗种选择
4.1 鱼种规格
选择体长 10 cm 以上,体质量 5 g 以上。
4.2 鱼种质量
体色一致,体表无附着物,游动活泼,快速躲藏,无伤残、畸形,无病健壮的鱼种。
4.3 鱼种食性
能开口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5 苗种运输
5.1 运输方式
一般采用车辆运输。使用桶或盆和塑料袋、隐蔽物;先把塑料袋装入桶或盆,然后加水、放置隐蔽物,再把鱼种放入塑料袋。视运输时间长短,确定是否充气运输。
5.2 运输密度
运输桶、盆按容量 1/3 装水,在水温 18~28 ℃情况下,其运输密度如下:6 h 以内,1.0 万尾/m 2 ;6~12 h,0.5 万尾/m 2 ;12~24 h,0.25 万尾/m 2 ;24~48 h,0.1 万尾/m 2 。
5.3 运输管理
运输前停料 1~2 d,以免运输过程中黄鳝排泄影响水质,尽量缩短运输时间,一般在 12 h 内完成运输,途中注意水温变化范围,不应超过 2 ℃。鱼种装卸时要小心操作,严防损伤苗种。
6 鱼种放养
6.1 放鱼试水
清池消毒 7 d 后,放入 3~10 尾苗种试水,经过1 d 无异常反应,证明池水无毒,方可放养。
6.2 放养密度
实行单养,根据养殖设施状况和技术管理水平确定放养,一般放养密度计算如下。
计划目标:10~15 kg/m 2 。
养成指标:规格 150 g/尾,成活率 80%。
放养密度:10 kg·m -2150 g·尾 -1 ×80%=83 尾·m -2 ;15 kg·m -2150 g·尾 -1 ×80%=125 尾·m -2 。
6.3 入池注意事项
鱼种下池时,水温差不超过 2 ℃。放鱼种位置应靠近隐蔽物,利于苗种尽快躲藏。鱼种入池后,全池泼洒 Vc 抗应激,用量为 2~3 g/m 3 。
7 饲养管理
应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人工配合饲料、蚯蚓肉、鱼肉等制成的混合饲料为辅,日投饲量为鱼总体质量的 2%~3%。10~15 cm 或刚放养的鱼种,应进行食性过渡驯化,使黄鳝鱼种完全适应人工配合饲料。投喂蚯蚓、鱼肉、人工配合饲料制成的混合料,每天投喂 2 次,投喂时间 9:00、16:00,投喂点 5~6 个。
15 cm 以上鱼种,前期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蚯蚓肉、鱼肉等制成的混合料为主,后期以投喂黄鳝专用料为主,投喂次数为 1~2 次/d,投喂时间 16:00(1 次),9:00、16:00(2 次),设投喂点 5~6 个。投喂 10 min 后检查鱼种摄食情况,以调整饲料种类、配比和投饲量。
7.2 水质管理
每天检测 2 次(13:00、18:00)养殖池的水质,以确保池水符合黄鳝的生长要求。检测指标及范围:水温在 18~32 ℃,pH 值 5.5~6.8,溶解氧 3 mg/L 以上,氨氮 0.8 mg/L 以下,亚硝酸盐 0.05 mg/L 以下。
投喂饲料 1 h 后,换水清除池中剩饵粪便。一般采用大出小入的方式换水,控制好进排水量,使残饵、粪便排出,鱼种不离开隐蔽物,慢进水使鱼种适应新水。
每隔 5~7 d 换 1 次隐蔽物,换下的隐蔽物用5%食盐水消毒晾干后备用。
7.3 筛分规格
黄鳝鱼种培育规格参差不齐,需要用筛分选后把相同规格放在一起养殖才能确保鱼种健康生长,避免大吃小的现象。
按 15 cm 以下、15~20 cm、20~30 cm、30 cm 以上规格分类筛选。
7.4 巡池检查
每天巡池检查 3~4 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检查时间段为:清晨起床后、上午投饲时、下午投饲时、晚上休息前的时间段。检查内容为:水质、水源、环境情况,黄鳝生长动态与摄食情况,养殖池设施运行情况。
认真检查鱼病害情况,防止猫、鸟、蛇等进入池中掠食黄鳝。收集、清理培育池中及周边的废弃物。
7.5 尾水处理
养殖尾水全部排入沉淀池,经过沉淀、过滤,检测合格后排放或安装水泵和管道,抽回蓄水池循环使用。
7.6 养殖记录
每天要记录好饲料投喂、药物使用、鱼类生长、水质情况等养殖数据。
8 病害防治
8.1 防病措施
除挑选优质无病鱼种外,日常管理应做好如下防病工作:
8.1.1 养殖池消毒 放养前,用 5%食盐水浸泡池3~5 d,杀灭池中有害生物。
8.1.2 水体处理 养殖用水应经过沉淀、过滤才能使用。在鱼病流行季节,每15 d 对蓄水池水体消毒 1 次。
8.1.3 隐蔽物处理 每隔 5~7 d 换 1 次养殖池中的隐蔽物,并用 5%食盐水消毒杀菌,然后晾干备用。
8.1.4 换水处理 水源水和池水温度相差超过 3 ℃时,换水后泼 Vc 抗应激。
8.1.5 高温处理 高温季节,采取遮荫和提高水位的方法,尽量控制水温不超过 30 ℃,每隔 5 d 泼 1次 Vc 抗应激。
8.1.6 饲料控制 水温超过 30 ℃,日投喂量适当减少 10%~20%。
8.2 治疗措施
发现鱼病认真诊断,及时对症治疗。
9 产品销售
当鱼种养至体质量 100 g 以上,可以捕捞销售。调查市场后进行销售,获取最佳效益。
文章来源:韦朝民等
【特别注明】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涉农创业者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QQ1181287136)删除。
点击这里查看详情>>>赠送2021最新创业项目资料
《2021涉农创业精品项目及农业扶持资金申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