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网:为2021新农人提供精选的创业新项目,新政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让创业者更易起步,让创业过程更顺利,让生意风险降到最小,让三农创业更易赚钱!
泥鳅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鱼类,历来被人们称之为“水中之参”。而且它肉质鲜嫩味美,很受市场欢迎,目前在我国养殖分布也是十分广泛。
2022年泥鳅价格
台湾泥鳅:江西宜春市袁州区台湾泥鳅18元/斤;湖北武汉市洪山区台湾泥鳅12元/斤;广东广州市荔湾区台湾泥鳅15元/斤;重庆市璧山区台湾泥鳅19元/斤;四川南充市南部县台湾泥鳅11.5元/斤等。
真泥鳅:湖北荆州市监利市真泥鳅11元/斤;湖北潜江市潜江市真泥鳅14.09元/斤等。
青鳅:河南信阳市商城县青鳅12元/斤;湖南岳阳市临湘市青鳅20元/斤;重庆市江北区青鳅16元/斤等。
花泥鳅:河北邯郸市丛台区花泥鳅18元/斤;湖北潜江市潜江市花泥鳅20元/斤等。
黄泥鳅:吉林长春市朝阳区黄泥鳅10元/斤;湖北荆州市监利市黄泥鳅12元/斤等。
2022年养殖泥鳅的前景
1、经济价值
泥鳅为高蛋白、低脂肪类型的水产品种,可食用部分已经高达鱼体的80%左右,食用价值高,不仅是家庭、酒店餐桌上佳肴美味,在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也是十分畅销。
2、养殖优势
鳅病害少,繁殖简单,运输方便,而且泥鳅能用肠呼吸,耐低氧,食性杂。因此,养殖泥鳅难度不大,容易成功。
3、养殖利润
根据养殖实践,泥鳅亩产量约1000-2000斤,按照一般的市场行情来算的话,泥鳅养殖每亩产值可达3万元。而且销路方面也是不愁的,养殖前景十分广阔。
泥鳅养殖技术要点
一、场地选择
1.养殖条件:选择阳光充足、水源丰富无污染、进排水方便、地形有起伏的地方,电力完善,交通便利。
2.池塘的建造:东西走向,长方形结构最好,池埂要夯实坚硬,以防泥鳅钻洞逃走,池深1.5米,面积控制在1-1.5亩为宜,这样有利于生产管理,在池子一边的上方设置一个进水口,对应的另一边池子底部设置一个出水口,可开关,溢水口和正常水位相平,同时要在池子周围及进出水口布设防逃网,池塘四周和上方架设网片,防止青蛙、蛇、老鼠和鸟等动物进入捕食泥鳅。
二、鳅种来源与放养
1.鳅苗的选择
幼苗要求规格大小整齐,体质活泼健康,无病无伤、无畸形,体色以青灰色或桔黄色为佳,幼苗放养前用浓度 4% 左右的食盐水浸泡 4-5 分钟消杀入池,投苗后全池泼洒应激宁等以减少苗体的应激反应,第二天再全池泼洒消毒液。
2. 鳅苗的投放:投入鳅苗前15 天放水 20cm 水位,每亩 100kg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一周后放水至60cm,然后用微生物制剂培养水质,使水中含有丰富的轮虫、桡足类、枝角类、小型甲壳类动物和各种藻类,以供幼苗食用。放苗时间一般选择在 4、5 月份,放养规格为 3-4㎝的鳅种,以 100-150 尾/m 2 的密度投放,水源条件好、技术力量强的可适当增加放养量。
三、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泥鳅适宜生长温度为15-30℃,水温在25-28℃时生长最快,所以泥鳅的生长季节在 5-10 月份。食料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泥鳅的投饲必须坚持四定原则,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一般泥鳅养殖过程的饲料分为三个阶段,即破碎料、小颗粒料和大颗粒料,日投饵率应控制在6-8%范围内,特别要注意的是泥鳅是直肠子,要防止因喂食过量而引起肠炎病及肝胆综合症等疾病。
定时:每天定时投喂,一般在早上 7 点和下午 5 点左右投料。泥鳅前期投喂饲料可以少量多次,正常水温可投喂3-4次,早晚可多喂;定点:饲料实行定点投喂,让泥鳅形成集中进食的习惯,减少饲料浪费,也便于观察泥鳅的进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饵量。刚投苗时四周设置 8 个投饵点,后慢慢从两边往其中一个投饵点集中投饵,最后只留下一个投饵点;定质:饲料必须新鲜、营养均匀,严禁投喂变质的饲料,最好购买有品牌保证的饲料,不要随意更换生产厂家,以免影响泥鳅的进食;定量:每天的投喂量根据泥鳅的生长、进食、水温、天气等情况适时调整,泥鳅具有贪食性,投喂量以每次半小时内吃完为准。
2.水质管理。泥鳅池塘的水质把握“肥、活、嫩、爽”原则,泥鳅在生长过程中,排除的粪便还有没有吃完的饲料沉入池底,会造成池塘底部发臭、酸,以及氨氮、亚硝酸盐等偏高,所以要定期对地质进行改良,一般半个月为宜,下午进行改底,同时第二天早上配合微生物制剂使用效果更好。有条件的地方,每周换水五分之一,注意雨季排水引起的水质变化,一般15天消毒一次。
3.巡池管理。每天要定期巡池,主要观察泥鳅的活动情况、水质变化、防逃网有无破损、有无敌害生物进入等,特别是下雨天气,更要注意水量的变化,既不能全部放掉生物饵料丰富的水体,又要防止雨量过大漫池使泥鳅逃逸造成损失。
四、病害防治
提倡健康生态养殖,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合理使用药物,严禁使用违禁药品。泥鳅的常见病一般有赤皮病、水霉病、打印病、车轮虫病、舌杯虫病、气泡病及其他敌害等,采用一般的药物都可以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1. 赤皮病:患病泥鳅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发炎,身体两侧及腹部尤为明显;鳍条基部可见充血,鳍条末端会腐烂,鳍间组织破坏。防治方法:①尽量减少抓捕泥鳅或者运输等造成的擦伤或碰伤,每次抓捕或者运输后使用药物进行消毒,使用聚维酮碘(含有效碘1.0%)1-2mg/L全池泼洒;②发病池用漂白粉 1mg/L 全池泼洒。
2. 水霉病:表现为病鳅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或消失,身体表面长有白色絮状物,最后衰弱死亡。在孵化季节比较流行,会造成大批受精卵死亡。防治方法:①鳅种下塘前用4%食盐水浸浴;②避免鱼体受伤,真菌往往会在受伤部位寄生繁殖;③泥鳅发病时用浓度为400mg/L的小苏打和食盐混合液全池泼洒。
3. 打印病:患病泥鳅身上有病灶浮肿,一般呈圆形、椭圆形,浮肿处有红斑。患处主要在尾柄两侧,像打上印章,故名打印病。
7-9 月份为流行季节。防治方法:①用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使池水的浓度为1mg/L;②每立方米用 2-4g 的五倍子进行全池泼洒,连续使用3天。
4.寄生虫病:如车轮虫、舌杯虫等,寄生于鳃部和体表。患病后食量减少,离群独游,严重时虫体密布,如不及时治疗,轻则影响生长,重则会引起死亡。流行于5-8 月份。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清塘后再放养泥鳅;②发病后每立方米水体用 0.5g 硫酸铜和0.2g 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杀虫;③每立方米水体用 0.7g 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5. 气泡病:症状表现为泥鳅吞吐气泡,浮于水面无法下潜,腹部鼓气,苗期易发生。防治方法:合理投喂,防治水质恶化。发病后立即加注新水,并用食盐化水泼洒,每亩水面用食盐4-6kg。
6. 其他敌害:主要有水生昆虫、鱼类、蛇、蛙等。防治方法:①养殖泥鳅的池塘,要用生石灰彻底清塘;②进、排水口设置密网;③若发现池中有水蜈蚣,可用90%的晶体敌百虫以5mg/L的浓度全池泼洒清除。
五、捕获
在池子的排水口外套一张网,随着水从排水口流出,泥鳅就慢慢集中到集鱼坑,这时有部分泥鳅跟着水流出到张网,然后用水冲集鱼坑,使泥鳅全部集中于张网。泥鳅捕获时,采取捕大留小的办法,以确保有一定数量的鳅苗,便于继养和提高产量。
【特别注明】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涉农创业者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QQ1181287136)删除。
点击这里查看详情>>>赠送2021最新创业项目资料
《2021涉农创业精品项目及农业扶持资金申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