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网:为2021新农人提供精选的创业新项目,新政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让创业者更易起步,让创业过程更顺利,让生意风险降到最小,让三农创业更易赚钱!
苍梧县石桥镇的立体生态养猪场
【广西日报】春节里,苍梧县石桥镇奇冲村出了一件新鲜事——小猪仔住“电梯楼”。
“这是立体生态养猪场,全封闭管理,外人不能进来。”石桥镇浩正种养专业合作社社长潘奇指着这栋4层的楼向记者介绍,“入住”的幼猪是通过专用电梯运到各楼层,然后对它们进行自动化智能管理,楼房里设有降温水帘、自动喂食管道、步履式刮粪机等。
“养殖场正式运行,就投入了幼猪2000多头。”潘奇伸出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现在市场价格,第一批生猪出栏,预计产值可达到500万元。
据悉,养殖场总占地面积50多亩,计划投资1000多万元,分两期进行建设,项目一期已建成1栋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的砖混结构立体猪舍。
“目前,生态养猪项目已覆盖13个村2个社区,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年增收4万元以上。”潘奇说,通过统筹13个村的集体经济项目扶持资金,采取“党组织+公司+合作社+村集体+产业资金”的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二期项目建成后,届时生猪存栏量达到1万多头,公司赚钱、村民挣钱、村集体经济产业更获稳定发展。
“我就在这里打工,每个月工资1300多元,既可以照顾家庭,年底还有分红,这个项目真是让大家鼓起了‘钱袋子’。”在养殖场打工的脱贫户高建生说。
当前,苍梧县各镇生猪养殖正向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新建高架网床环保猪舍的规模养殖场4个;去年生猪出栏近18.7万头,同比增长39.04%;截至目前,该县生猪存栏11.07万头,母猪6600多头。
冷水江市三尖镇的养猪种果返乡创业者
【红网娄底站】在冷水江市三尖镇光明村十一组,李红志的众兴农业公司就在这里。200多亩集中连片的山坡上,种上了黄桃和黄金李,一只只小猪仔在圈里叫得欢。他创办的农业公司,全面推行种养结合,就地消纳粪污,构建起生态绿色的种养循环链,让原来的荒山变成了村里的“金山”。
2019年以前,李红志还和不少农村青年一样在城市里闯荡,他走南闯北,学到了建筑装修、机器维修等技能,获得了不错的收入。在外多年,但他心里始终放不下家乡,“我以前是在陕西西安一带务工,后来回到家乡时,发现农村发展形势越来越好,政府重视、政策支持,基础设施也完善了,我就想到回来搞养殖,搞种植。”
光明村位于三尖镇西北部,于2016年由原光明、上青两村合并而成,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距冷水江市区约30公里。李红志回到村里后,他将自己在外打拼多年挣到的近百万积蓄全部拿出来,建起了一个养猪场,购买了几十头仔猪,开启了养殖之路。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养猪这个活又脏又累,特别是夏天,猪舍粪便臭气熏天,苍蝇满天飞舞。一般人见了都会避而远之、绕道而行,但李红志却毫不顾忌,一门心思扑在创业上。遇到养殖难题,他就主动向镇农技员请教,每天自己动手清理粪池、消毒、打扫卫生,场内外干干净净。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实践,李红志成了村里的养猪能手。到2020年,除开养殖成本,他不仅回本了,还赚了不少。
意识到养猪产业过于单一,2020年,结合全村的发展规划,李红志通过土地流转种植了200余亩黄桃和黄金李,将猪粪用于自己的种植产业,既降低了环境的污染,还降低了创业风险。
一人富不叫富,大家富才算富。李红志靠养猪、种植富裕了,他的农业公司还为农户提供了就业岗位,让农户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他的公司一般情况能带动十几个人就业,多的时候有几十人。
“去年5月底,娄底市政协机关乡村振兴工作队驻村开展工作,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帮助。”李红志介绍,2021年,工作队及时主动与相应部门加强衔接,积极帮助他申报支持资金。工作队还帮助村里解决了安全饮水问题,为有常住人口的农户安装路灯,把村部附近218米道路进行了除险加固。
“2021年还算顺利,新的一年,我希望我们的果园大丰收,收入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好。在发展好自己产业的同时,带动更多的村民农户去致富奔小康。”说起新年心愿,李红志非常开心,且信心满满。【红网时刻记者 肖银资 李响炮 谭卫丰 摄影 方祥文 通讯员 李亮】
【特别注明】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涉农创业者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QQ1181287136)删除。
点击这里查看详情>>>赠送2021最新创业项目资料
《2021涉农创业精品项目及农业扶持资金申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