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网:为2021新农人提供精选的创业新项目,新政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让创业者更易起步,让创业过程更顺利,让生意风险降到最小,让三农创业更易赚钱!
青海启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行动方案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近日,农业农村部、青海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农业农村部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同打造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行动方案》。并明确以“提质、稳量、补链、扩输”为路径,紧紧围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做优做强绿色有机农牧产业,增加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畜产品有效供给,着力把青海打造成生态环保、特色鲜明、国内外知名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方案》指出,到2025年,青海省绿色优质农畜产品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农牧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健全,质量效益和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基本建成生态环保、特色鲜明、国内外知名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累计认证有机监测草原1.5亿亩以上,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85万亩。建设千头牦牛标准化生产基地200个,千只藏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00个,草畜配套生态牧场200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有机农牧业基地8个。牦牛肉、藏羊肉、青稞、油菜、马铃薯、冷水鱼产量分别达到15万吨、16万吨、30万吨、34.5万吨、195万吨、3.5万吨。累计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1000个以上。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98%以上。牦牛、藏羊、青稞、冷水鱼等特色产品率先实施原产地追溯制度,产品覆盖率90%以上。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4: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 。做强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0个、企业品牌100个、农畜产品品牌300个以上,“青字号”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省内外市场得到持续拓展。青海农牧业绿色发展有序推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生态化取得显著成效。农牧民权益切实保障,农牧民收入持续增加,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万元以上,培育高素质农牧民5万人。
《方案》明确,打造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要突出生态优先,加快提档升级,强化科技引领、主体培育、平台支撑,扩大市场占有推动“青货出海”,完成着力打造基础稳固的绿色发展支撑体系、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发展体系、智慧高效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带动力强的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提质增效的现代农畜产品加工体系、高效快捷的物流输出体系、开放协同的市场营销体系七大任务。
青海启动:青海第30届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9月30日,我省第30届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活动启动,本届活动主题为“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万千生灵和谐共生” , 旨在提高公众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意识,积极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推动国家公园示范省生态文明建设。
围绕活动主题,我省各地林草部门将组织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宣传等活动,以及广泛宣传各地野生动物保护成效。通过举办野生动物科普摄影展、书法绘画展、科普讲座、论坛、征文、自然体验教育、文艺演出等方式宣传,积极发挥“中国普氏原羚之乡”“未成年人生态道德示范学校” 、 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等生态品牌效应。组织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关注和参与全省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活动,开展野生动物知识分享、 “线上 线下”互动、讲述野生动物保护故事等在线交流参与式宣传活动。同时,强化执法打击,会同公安、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网监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滥捕乱猎、非法经营、滥食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
近年来,随着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力度的加强,群众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对野生动物保护关注度不断增加。当天,主办方还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放归了在海东市平安区救助的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
据了解,这只黑鹳9月18日误入农户家中,经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工作人员初步检查没发现明显外伤后,单独隔离饲养,进食良好。经过十多天的悉心照顾,精神状态良好,具备基本的野外生存能力。
为了让更多的公众深入了解母亲河,参与到保护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中来, 10月1日,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共青团青海省委、西宁市林业和草原局主办的以“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万千生灵和谐共生”为主题的亲子草坪帐篷彩绘艺术节在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举行。(摄影:邓建青)
【特别注明】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涉农创业者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QQ1181287136)删除。
点击这里查看详情>>>赠送2021最新创业项目资料
《2021涉农创业精品项目及农业扶持资金申报指导》